高一语文《师说》互动教学设计.docx
《高一语文《师说》互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师说》互动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一语文师说互动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师说互动教学设计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教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
2、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 互动设计1杏坛图导读 “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曲阜祖庙筑坛,球植杏树,遂以“杏坛”名子。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走近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3、。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互动设计3关于“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
4、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 互动设计4探寻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
5、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6、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 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互动设计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
7、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3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解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句读(du)谀(y)经传(zhun) 郯(tn)苌(chng)聃(
8、dn)蟠(pn)巫(w)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4文言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一词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
9、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 吾师道也道理 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矣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该掌握的虚词 爱其子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传可知矣用在主谓间,取独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作主语。他们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复指,作主语。代词,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代词,作兼语。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作定语。他的 其皆出于此乎作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作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式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介宾短语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
11、不能及(之)。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5细读课文,疏理结构 老师的职责 立论从师的必要 择师的标准 反面论证批判耻于从师 正面论证师生关系与师道关系 互动设计4研读第一段: 1理解分析: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说 语文 互动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