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5篇).docx
《有关高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高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5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有关高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高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一 1、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古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滥觞)、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产生)、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后启资产阶级
2、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3、教学重点: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他们在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4、教学难点: 因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难点一:分析比较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 难点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5、教学三维目标
3、分析: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要学习启蒙运动这么多内容,必须有重点、有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堂课的中心是理解启蒙思想的产生,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影响。帮助学生认识我们当今社会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和流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启蒙思想家们的创新、伟大和崇高。根据以上教学要求及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估计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3)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能力培养:(1)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
4、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资料,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阅读,结合材料师生共同探讨对话,共同感受、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及影响。 (3)通过表格把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约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
5、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活动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1、在备课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贯穿着“整体性原则”和“问题式教学法”的教育思想。如本课整合成“启蒙运动的兴
6、起、过程、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影响”。 2、按新课改精神的指导采用启发、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 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4、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具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习重点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启蒙思想家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同时,通过表格的运用,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图表进一步认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
7、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 2、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建构适合自己学习、研究、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都能终身受益。 3、在本课时,学生时而阅读思考、时而小组讨论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在知识产生过程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体现了自我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一)新课
8、导入: 情景营造:用大屏幕打出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新青年杂志影印本。 教学导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但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即权利相互平衡与制约的1787年宪法。而这种机制来源于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天才设计。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这也是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最先提出和倡导的人文精神。 那么,欧洲启蒙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有什么主要思想主张和重大影响?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悟启蒙思想家们的睿智、创新、伟大和崇
9、高。 设计说明:这段话用独特的视角把学生引入深刻的思考,为叩开知识的大门作良好的铺垫。具有“凝神、起兴、点题”之功效。 (二)教学结构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概念 2、背景 3、性质 二、启蒙运动的过程 1、兴起:17世纪发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 2、高潮:18世纪中叶,以法国为中心,出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 3、扩展:德国、康德 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1、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2、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3、卢梭:社会契约 4、康德:人非工具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三)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课堂设问一、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启蒙运动(概念)
10、 提示: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的运动。 课堂设问二:启蒙先驱们用什么来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此时的反封建斗争有何发展? 提示:理性主义(理性的阳光);批判的锋芒直指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 课堂设问三:什么是理性? 提示:理性即思考和判断,它的核心是要用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课堂设问四:思考什么?怎样判断? 提示:人的权利;用科学的方法。 老师总结:说到底是资产阶级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设计说
11、明: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确“启蒙运动”的完整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基石。 课堂设问五:启蒙运动为什么会兴起?(背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请同学们模仿分析文艺复兴和西欧宗教改革背景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现实阻碍: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力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认识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课堂设问五:根据上述条件判断,启蒙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导入下一环节:上面我们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进行了分析。谁能由此推断出
12、启蒙运动最早发源于哪个国家? 有关高一历史教师工作计划,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二 一、说教材 商鞅变法是高二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重点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日后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会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 (1)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从小立志、追求理想、勇于改革、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通 过情景再现和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5、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6、难点:商鞅变法特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三、说学生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选修历史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
14、已经掌握了较系统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有一定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因此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导学,并采取讲授,讨论,学生课堂表演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教材插图以及多媒体设计课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播放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同时课件上显示这首歌的部分歌词,“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目的是营造课堂气氛,以便成功导入“改革”的教学内容)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一、商鞅其人(生平简介)(5分钟) 1、展示“商鞅像”。请学生
15、结合教材p22的内容及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商鞅的生平,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阅读p23的内容,谈谈秦孝公为什么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反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3、补充商鞅徙木立信,取信于民的历史小故事(提倡诚信的重要)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5分钟) 1、引导学生阅读p2324教材内容,寻找落实知识点 2、老师逐一讲解; (1)关于“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结合教材,设置问题:为什么说“为田开阡陌封疆”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重农抑商“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让学生讨论,教师适
16、当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利用教材插图奖励耕织商鞅铜方升加深对商鞅变法相关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2)关于“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及收集的资料,组织学生分成奴隶主贵族守旧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派,展开宫廷辩论,加深对变法内容和评价的认识。 3、学生发言商鞅变法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是见仁见智,没标准答案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并且能加深学生对变法内容的印象)(2分钟) 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10分钟) 1、商鞅变法的作用 引导学生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几方面讨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最后请学生阅读教材p27、插图和p28历史纵横概括总结商鞅变
17、法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变法的历史局限 引导学生阅读p28教材内容和,思考:商鞅变法有何历史局限性?怎样看待这些历史局限性?这些历史局限性与改革的指导思想(法家思想)有什么关系,与阶级属性有没有关联,从而对商鞅变法形成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3、商鞅变法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四、商鞅之死(对改革的感悟)(5分钟) 1、教师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守旧势力为什么强烈抵制和抗拒商鞅变法?他们是如何抵制和破坏变法的?导致商鞅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2、组织学生讨论商鞅之死是否意味着变法的失败(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历史 教师 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 计划 如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