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_段碧.pdf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_段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_段碧.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数学教育上半月 (初中版) 2020年第4期 (总第211期)中国数学教育上半月 (初中版) 2020年第4期 (总第211期)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 内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2的存在性及大小.2. 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 )第六章“实数”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以及用拼图的方法证明2是存在的,用夹逼法估计2的大致范围.教材先通过一道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看到算术平方根与实际的联系,将实际问题“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它的边长”转化为数学问题“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 ,进一步抽象得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已知正
2、方形的面积,求它的边长”与学生已有经验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它的面积”的过程互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这种互逆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中,a是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所以a是非负数,即符号a中的被开方数a是非负数,算术平方根a也是非负数. 这一点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解释,为后面研究平方根、二次根式做准备.教材中,通过例1巩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比较例题中被开方数和算术平方根的大小,得到“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越大,这个结论对所有的非负数都成立” ,从而为后面学习夹逼法做铺垫.对于可以表示成有理数的平方的数,由于它们的算术平方根都是有理数,所以学
3、生容易求出这些数的算术平方根. 但是对于类似2这样不能表示成一个有理数的平方的数,它的算术平方根到底是什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问题. 为了研究这类数的算术平方根,教材以2的算术平方根2为例,研究它的存在性及大小.历史上2的发现是在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之后,它的存在性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争论. 本节课中,必须先让学生了解到2是客观存在的,才有进一步探究2大小的必要. 因为勾股定理是八年级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此处让学生用拼图的方法证明2是存在的.2是历史上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无理数,引发了数学危机,也促使数系从有理数扩充到无理数. 教材采用夹逼的方法,利用2的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它的大小,进
4、而给出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结论,并指出3和5等也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为后面学习无理数的概念打下基础.“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段段碧碧(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收稿日期:2020-01-08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重点课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态变化及其特质研究(19ZXZD007) .作者简介:段碧(1984 ) ,女,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摘要:本节“算术平方根”一课从七巧板拼图引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数感和估
5、算意识.关键词:算术平方根;七巧板;概念 33中国数学教育上半月 (初中版) 2020年第4期 (总第211期)中国数学教育上半月 (初中版) 2020年第4期 (总第211期)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估算2的大小.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 目标(1) 通过七巧板拼图活动,了解存在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2) 通过实际问题生成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符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3) 通过互动游戏,巩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归纳出算术平方根的性质.(4) 借助数轴和Excel表格探究2的大小,了解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 目标解析目标 (1)
6、 解析:通过七巧板拼图活动,建立数与形的关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目标 (2) 解析: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的能力.目标 (3) 解析: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巩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在师生问答互动的过程中,辨析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目标 (4) 解析:借助数轴,从几何的角度估算2的大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估算2的大小,了解夹逼法,培养估算意识;借助Excel自动计算功能估算
7、2的大小,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数据的意识. 通过数学小故事“2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挖掘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只有在认识到2这个数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又不能用已有的具体数字来表示,才能真正感受到引入新运算和新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由面积为9的正方形的边长为3,很容易就求出9的算术平方根,为什么还要引进根号呢?学生会有一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感觉,凭空冒出一个根号,学生内心是不接受的,甚至是抵触的,这对接下来的学习极为不利. 所以在本节课一开始,笔者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表示不出来,需要引入一种新的运算来解决这
8、个问题,需要引入一种新数来表示此边长.“”作为一种新的运算符号,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了解算术平方根和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运算符号. 被开方数a是一个数的平方,所以一定是非负的. 算术平方根a为什么是非负的呢?+2和-2的平方都是4,为什么只有2才是4的算术平方根呢?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是概念中规定的. 这样规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概念形成的角度来说,算术平方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数学概念,而实际问题中往往要求结果是非负的; (2)从运算符号的明确性的角度来说,以往所学的所有运算 (加、减、乘、除、乘方) 都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即经过一种
9、甚至多种运算,其结果仍然是一个数. 被开方数和算术平方根也是“一对一”的关系,被开方数是正数时与平方根是“一对二”的关系,而“一对二”的关系会造成运算结果的不 确 定 性 . 例 如 , 如 果9 =3,16 = 4,那 么9 +16就有4个答案,使计算的表示和书写都比较麻烦. 规定算术平方根是非负的,规定“”是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符号(不是求平方根的运算符号) ,就避免了这些问题.学生对2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认识要循序渐进. 整数的平方仍是整数,分数的平方仍是分数.2在两个连续的整数1和2之间,一定不是整数,它的平方是2,所以2也不会是分数,由此学生很快能想到2是一个小数. 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10、数呢?用夹逼法逐步确定2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让学生了解这种夹逼的过程可以无止境的进行下去. 可能有学生会质疑:如果一直算下去万一哪一天就算完了呢?此时学生已经感受到其中涉及的数学核心思想极限思想. 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教材上有2是无理数的推理证明,从而消除学生心中的疑问.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 34中国数学教育上半月 (初中版) 2020年第4期 (总第211期)中国数学教育上半月 (初中版) 2020年第4期 (总第211期)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会估算2的大小.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11、、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采用了多元化的手段辅助教学.(1) 益智玩具七巧板的使用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从形的角度体会到2的存在,粗略感受到2的大小.(2) 运用有多种动画效果的PPT,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设计的“神秘工厂”的动画,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一进一出” ,即非负数才能“进入”根号里面,从根号里面“出来”的数也必须是非负数.(3)Excel表格的使用,使得学生不需要花时间在平方计算上,而有更多的时间体会夹逼法的作用,以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现场生成数据,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
12、灵活.(4) 课前播放视频进行文化熏陶,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益智玩具的魅力;课程快结束时播放音频讲数学小故事,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五、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活动如下.在上课铃声响之前,播放一个时长为两分钟的视频,介绍中国古代益智玩具七巧板. 视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七巧板的构成、趣味性及实用价值.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发放一个七巧板.【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益智玩具的神奇,建立文化自信;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动手拼七巧板的欲望,为以下活动引入做好铺垫.环节1:七巧板拼图,激趣设疑.(1) 七巧板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小小的七块板,能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七巧板有
13、一种玩法叫“见影排形” . 用如图1所示的一副七巧板能拼出多种图形.(1)(2)图2图1师生活动:通过播放视频,给出用七巧板拼出如图2所示的“箭头、天鹅”两个实例,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一种玩法见影排形,接着教师给出如图3所示的“天天向上”的图案,让学生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图. 学生拼图的过程中,教师观察,请拼得最快的小组在黑板上用带有吸铁石的七巧板教具展示本小组的拼图方法.图3(2) 图4中有三个正方形,是用如图1所示的七巧板拼成的,设最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 以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参照,比一比,算一算,求出另外两个正方形的面积.(1)(2)(3)图4师生活动: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用拼图的方法求出第
14、二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第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3)填表1,求出图4中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边长11242表1教师引导学生求正方形的边长,在求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时遇到困难,教师顺势引入课题算术平方根.【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在引入课题的同时还达成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从形的角度证明了2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 35中国数学教育上半月 (初中版) 2020年第4期 (总第211期)中国数学教育上半月 (初中版) 2020年第4期 (总第211期)先知道2是客观存在的,再去表示它并估算它的大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2) 粗略感知2的大小. 图4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算术 平方根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