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docx
《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 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加减法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列举、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短除
2、法求最大公因数的算理。 评价任务设计: 1.教师对学生能够利用列举法、短除法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习情况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评价。 3.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评价,及时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实际表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前作业。 师:谁能拿着你的作业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答) 师:这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非常清楚,我们再来看看他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 问:还有不同分法吗?(生答师演示) 预设:汇报出错,比如4厘米师引导观察:如果用边长4厘米的小正方形来分的话,长可以分几个呢?这样还能不能把长方形
3、正好分完呢?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 同位互相看一看各自是怎样分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总结列举法 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小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或者是6厘米,最多是几厘米呢? 师:这些小正方形的边长1、2、3、6与长方形的长24和宽18之间有什么关系啊? 生:1、2、3、6是18的因数也是24的因数。 师:我们把18和24的因数都找出来,对比着看一看吧! 师:谁能快速找出18的因数?24的因数又有哪些呢?(指名说) 师:对比观察18和24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的因数中都有1、2、3、6. 师:看
4、来,这和我们刚才的想法是一样的,1、2、3、6既是18的因数,也是24的因数,我们就把1、2、3、6叫做18和24的公因数。 师:公因数中哪个最大啊?生:6最大 师:我们就把6叫做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 师:其实在前面的课前作业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公因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师:刚才我们分别列举出了18和24的因数,又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2.教学集合圈 师: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看出它们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出来。 24的因数 18的因数 【课件出示】 12 36 12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数学 公因数 最大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