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通用6篇.docx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通用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通用6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通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1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总课题 空间几何体 总课时 第2课时 分课题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分课时 第2课时 目标 了解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认识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机构特征。 重点难点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课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
2、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4、旋转体的有关概念。 1、例题剖析 例1 如图,将直角梯形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例2指出图、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图图 例3 直角三角形中,将三角形分别绕边,三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哪一种简单的几何体?或由哪几种简单的几何体构成?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2、如图,将平行四边形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
3、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1、课堂小结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 2、课后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 2、图中的几何体可由一平面图形绕轴旋转形成,该平面图形是() ABCD 3、用平行与圆柱底面的平面截圆柱,截面是_. 4、_可以看作圆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圆心时,形成的空间几何体、 5、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一平面去截此圆锥,则底面和截面间的部分的名称是_。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二提高题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三能力题 8、如图,将直角梯形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成的几何体分别
4、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ADCB图1A图2DBC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媒体: 大屏幕。 四、教学设计简介: 因为这是初三总复习节段的复习课,在这之前已经复习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象,而本
5、节的教学任务是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的应用,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我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联想回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这样,使无味的复习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学习气氛。随后教师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标准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求其说出所运用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
6、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x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一: 1、指出下列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y=x+1; y=-x/5; y=
7、3/x; y=4x; y=x(3x+1)-3x; y=3(x-2); y=x/5-1/2。 2、下列给出的两个变量中,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A、少年儿童的身高和年龄; B、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宽; C、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D、匀速运动中速度固定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3、对于函数y=(m+1)x+2-n,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正比例函数?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为一次函数? 3、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k,b的符号与直线y=kx+b(k0)的位置关系: k的符号决定了直线y=kx+b(k0);b的符号决定了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当0时,直线;当0时,直线。 当
8、b0时,直线交于轴的;当b0时,直线交于轴的。 为此直线y=kx+b(k0)的位置有4种情况,分别是: 当0,b0时,直线经过;当0,b0时,直线经过; 当0,b0时,直线经过;当0,b0时,直线经过。 基础训练二: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
9、)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ax+b的图像过一、二、三象限,则ab0。 8、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时,y=-4。 9、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10、将直线y=-2x-2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将它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这学期做的一节汇报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最后剩下一道综合训练题没来得及探讨,留作了课后作业。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
10、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应该说在设计之初,我是在两种方案中选出的一种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复习方法,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可没想到,在课的进行中,我就听到有的教师在切切私语,都是初三学生了,怎么好象没有几个学习的。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数学 教学 教案 模板 通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