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docx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5篇 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
3、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
4、,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5、,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 认识刻度尺 2.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3. 认识几厘米 4. 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6、,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
7、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
8、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
9、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
10、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
11、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
12、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