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优秀5篇).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优秀5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操,受到美的熏陶。这篇文章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
2、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着蒙娜丽莎那淡雅而又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本课教学重点是对照插图,在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在文章中品味蒙娜丽莎那包含着复杂情感成为千古奇韵的神秘微笑。学习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直接描写画像的段落,感受画作和文章语言的魅力,不断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
3、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4、。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
5、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预设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
6、真。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3)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 (1)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2)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 (3)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7、预设四: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画面采撷了多种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性和神秘感】 4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 (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 (2)师小结。 【设计意图:文中有许多描写反映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全员交流,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鼓励上课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充分发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 5以读代讲,体会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 引读最后一段。 (三)揭
8、示课题,总结写法。 1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 2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文章表达、观察方法。 (四)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 1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课文5、6、7自然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直接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1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画作。 师: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宁夏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9、2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 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本堂课的教学把落脚点放在介绍画作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学到的表达方法观察方法进行运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达芬奇其它画作。 紧扣本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三选一)。 1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 2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 3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
10、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作业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重点) 3、学习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3分钟) 二、阅读学
11、案,明确目标(1分钟) 三、依据学案,自学课文(23分钟) (一)【诗歌诵读】(15分钟) 1、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自独、互读课文,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 指导朗读语气,相机纠正读音,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二)【质疑探究】 【活动一】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主要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再读课文,说说这幅名画的魅力在哪里? 【活动三】尝试当小小解说员或制作资料卡向小组同学介绍这幅名画。 四、组织交流,规范指导(7分钟) 五、学情检测,反馈纠正(5分钟) 六、学习小结 (1分钟) 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绘
12、画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活动设计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二、介绍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
13、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 (1)笑得有
14、时觉得舒畅温柔 (2)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 (3)有时略含哀伤 (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2、阅读课文,看看的分析。(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 四、深入分析课文 1、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蒙娜丽莎的?(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局部到整体) 2、阅读课文后,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3、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你感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 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
15、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 五、拓展延伸。 1、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当时宣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的人文主义思想。 2、达芬奇,意大利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3、蒙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肖像杰作。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以一个年轻女性温雅的微笑,揭开人性觉醒的旗帜,赞美生命的可爱。集中而又充分地表达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蒙娜丽莎之约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蒙娜丽莎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