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7课教案(6篇).docx
《七年级历史第7课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第7课教案(6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七年级历史第7课教案(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人教版篇1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
2、豪感。 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 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合作、探究、交流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1课时 激趣导入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人类的奥秘。 二、新课学习 (一)元谋人 教师:俗话说的好,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人类的老祖先是怎样出现在地球上的呢?关于人类的出现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 学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说。 多媒体展示 教师:无论中国还是西方
3、的神话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是神创造的。我们人类果真是“神”创造的的吗?那么我们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祖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图) 教师:元谋人产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 学生: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教师: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的元谋人足迹。 学生:云南元谋县 教师:那元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 学生: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教师:元谋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学生: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教师: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国的科学工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我们称他们为元谋人(多媒体展
4、示) 北京人的发现 教师: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找出重点。 教师:北京人在什么时期出现的? 学生: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教师:北京人在哪里发现的呢? 学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教师:北京人具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教师:北京人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
5、京人”。 学生: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学生: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教师:北京人发现有什么作用? 学生: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作出了重要的证据。 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学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
6、时间。 学生:化石的发现对我们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证据。 教师:北京人的发现具有怎样的社会地位? 学生: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三)北京人的特征 教师:北京人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头部像猿人。前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巴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颌。 学生: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像人。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通过比较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怎样? 学生: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为食,会使用火来烧烤食物、照
7、明、驱寒。 学生:使用工具:石器、骨器、木棒、鹿角等。 教师: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多媒体展示) 教师: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韩非子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猛兽出没、险恶异常。 学生:打制石器、简易木棒。 学生: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想到的办法是群居。 学生:所以就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 思考:北京人的火是怎么来的? 学生:煤的自燃 学生:雷电生火 学生:偶然碰撞生火 学生:森林自燃生火 (
8、多媒体展示有关火的图片) 教师:即使没有凶猛野兽,一个人也难生活,寻找食物成了难题。只有群居,男女分工狩猎和采集才能维持生存。所以北京人采取了群居生活,这就是早期的原始社会。 教师:请问:他们用火做什么呢? 学生:烧烤食物 学生:驱赶野兽 学生:照明御寒 教师:思考我长得很像猿,却叫我北京人,你看我是人吗? 学生:你长得的确很像猿,但你手脚分工明显,还会使用天然火啦,最重要的是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了,所以你真的是人了! 教师: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 教师: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学生: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具有重
9、要的意义,是世界迄今所知发现的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学生: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除了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后来我们通过考古我们又发现了蓝田人、丁村人等等很多的远古人遗址,因此我国成了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丰富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说明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是一方沃土,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四、课堂练习 1.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C)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考古发掘 D.学者推断 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A) A.劳动 B.火的使用 C.直立行走 D.制造和使用工具 五、作业布置 1
10、.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人教版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
11、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3)使用天然火。(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
12、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人教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节内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
13、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14、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唐朝
15、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4、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说教法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