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线上教学教案.pdf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线上教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线上教学教案.pdf(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 题 观察物体(三)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 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 到的立体图形。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 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或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拼搭 出不同摆放方式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 象思维能力。教
2、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生展示不 同的摆法。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二、新课教授 1.出示教材第 2页例 1(1)师: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应该怎样摆?(申请连麦)仅仅根据一面的形状无法确定立体图形。(2)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 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思考:余下的一个正方体为什么不能摆在上面、左面或右面?(申请 连麦)(3)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并且都用上,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 状不变,可以怎样摆?(申请连麦)同
3、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小结:已知物体从一面看到的形状和所用小正方体的数量,仍然 不能确定立体图形。2.出示教材第 2页例 2(课件)师:这是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通过这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再进行小结。(申请连麦)小结:根据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可以确定 立体图形的形状。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从三个方向观察
4、到的平面图,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根据给定的 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 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你还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仅根据一面的形状无法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已知物体一面的形状和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仍不能确定唯一的立体 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以摆出唯一 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观察物体(三)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从某一面或某几个面观察到的图形推断出立体图形。2.进一步熟练运用小正方体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让学生主
5、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习利用实物或 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4、在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立体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 的小立方块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来摆物体。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学具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怎么推断它原来的形状?如 果给出一个或几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图形,我们又如何推断它的立体 形状?这节课我们来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 3页练习一第 2题(课件)(1)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思考如何摆这个
6、图形。(2)让大家判断是否正确?(申请连麦)(3)再给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让同学们根据两个面的形状摆一摆,能确定摆法唯一吗?(申请连麦)2.出示教材第 3页练习一第 4题(课件)(1)认真观察题目中的 10 个几何体,完成第(1)小题。(2)仔细理解第(2)小题,观察的正面形状,把该形状画在练习 本上,再根据所画正面形状,尝试用 5 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看看有多 少种摆法。(申请连麦)3.出示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7 题(课件)(1)组织学生一起动手摆小正方体,首先摆出从上面看的形状。(2)在“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的四个小正方形中填入数字,理解数 字表示的“在这个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个数”的意思
7、。(3)如果想象不出来,就动手摆一摆,看怎样才能达到题目上四个 数字的要求。(4)以上两步都达到要求了,再从正面、左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找出正确的选项。(申请连麦)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完成教材第 3页练习一第 1、3两题和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5、6两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因数和倍数(1)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非零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因 数和倍数的意义。2、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
8、倍数。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题,学生口算。(课件)(申请连麦)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在 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乘法算式表示 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自然数 之间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
9、概念(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 分为两类。生: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申请连麦)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相除,怎样才说a能被 b 整除?学生思考后回答:a和b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b 不为 0。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 a 能被 b 整除,我们就说 a 是 b 的倍 数,b是a的因数。(课件)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我们 就可以说 12是 2和 6的倍数,2和 6是 12的因数。(2)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发现了什么?(倍数与
10、因数是相互依 存的)(申请连麦)2.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 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A X B=C,A 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 是 6 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X 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因数和倍数,你掌握
11、了 吗?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 的因数。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 0。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因数和倍数(2)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体验列举方法的运用。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 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
12、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二、新课讲授(一)找因数:1.出示教材第 6页例 2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 18 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 的因数有:1,2,3,6,9,18(申请连麦)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用乘法一对一对找 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 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 36的因数有哪些?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
13、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 个 6。(申请连麦)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课件)教师小结(二)找倍数:1.出示教材第 6页例 3,我们一起找到了 18的因数,那 2 的倍数你 能找出来吗?(课件)师: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为什么找不完?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申请连麦)2.3 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
14、可以 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 是怎么样的呢?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1.完成课本第 7 页练习二第 1 题。2.完成教材第 7页练习二第 5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 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 数。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2、5 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掌握
15、2、5的倍数的特征。2、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 2和 5的倍数。3、经历自主探索 2和 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 2、5 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 的倍数。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 出它是否是 2 或 5 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探索 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
16、中找出 5 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4)观察 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申请连麦)(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 5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 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课件)(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 5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 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 5的倍数。(申请连麦)(7)过渡:学 习了 5 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说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 5 的倍数。(8)练一练:2.探索 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 5 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 2 的倍数可 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百数表找出 2 的倍数。(3
17、)观察 2 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申请连麦)(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 2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 举例验证。(申请连麦)(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4.那么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结论: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 2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课件)三、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 9 页“做一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2.思考:既是 2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1.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同学们判断出它是 不是 5或
18、 2的倍数。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 2、5 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5 的倍数;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整数中,是 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 也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 2的倍数又是 5的倍数。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3 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掌握 3的倍数的特征。2、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 3 的倍数。3、经历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 理解 3的倍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
19、被 3 整除。4、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学会找 3 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 2 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申请连麦)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 2的倍数?哪些数是 5的倍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二、新课讲授 1.猜一猜:根据 2、5 的倍数的特征能否猜到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 10个 3的倍数。(课件)(申请连麦)3X 1=3 3 x 2=6 3 x 3=9 3 x 4=12 3 x 5=15 3X
20、 6=18 3 x 7=21 3 x 8=24 3 x 9=27 3 x 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申请连麦)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 3 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 还是 3 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 51 18 81 24 42 27 72 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 3的倍数,那 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汇报:如果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 3 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 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
21、3 的倍数,那么 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课件)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 3 的倍数。(申请连麦)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完成教材第 10 页“做一做”。指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摆出 3的倍数。(申请连麦)三、课堂作业 1.下列数中 3 的倍数有()。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完成教材第 11 页练习三的第 4、6 题和第 12 页的 8、9 题。(完成 后拍照上传家校本)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板书
22、设计 3 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质数和合数(1)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 合数。2、知道 100以内的质数,熟悉 20 以内的质数。3、经历质数与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等 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你能找出 18,31,49
23、的所有因数吗?(课件)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申请连麦)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二、新课讲授 1.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 120各数的因数。(申请连麦)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只有一个因数 1 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因数 4,6,8,9,10,12,14,15,16,18,20(3)理解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师: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如果 一个数,除了 1 和 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课件)(申请连麦)2.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课件)(申请连麦)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 数来判断)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 14页例题 1:找出 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 100 以内的质数表?(课件)(2)汇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用筛选法排除。注意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三、课后作业(完成后拍照上传家校本)
25、完成教材第 16 页练习四的第 13 题。四、课堂小结(课件)(申请连麦)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 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 优点:缺点:改进:课 题 质数和合数(2)课型:直播新授课 主备人:是否集体研讨:是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奇数与偶数相加的结果的奇偶性。2、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实践验证理 论思维。3、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 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下册 线上 教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