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琴学解惑十音准.pdf
《10琴学解惑十音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琴学解惑十音准.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琴学解惑十:浅议古琴之“音准”雷苗伟 古琴之音准,是习琴者常感到头疼且易起争议的一个问题。琴之为器,取音无琵琶之品,也无筝之雁柱,仅有十三徽以供辨位,泛音尚可依徽而取,然按音多有不应徽之音,只在两徽之分位,如七六:七徽六分,六二:六徽二分等。且明代之前古谱,音位仅标两徽之间,并未注明具体分位(标徽分之法初始于明)。即使徽分明确,分数之内尚有厘数,再之肉眼也辨真,各谱多有出入,如七分、七七之辨,故弹琴之人多需练耳,以助徽位之差。因琴家耳力高低不同,修养俗雅有别,便易生仁智之见,琴曲也便分出高下之等,雅俗郑卫之别。当今琴界,除大家公认的一些琴学大师外,民间尚有许多隐居山林的前辈琴家,这些前辈们大都
2、一生爱琴,一心弹琴,不曾把古琴作为争名夺利之器,高古之心让人敬仰,我的老师山西琴家李庆中先生便属于此。我当初习琴时,全国琴界有两位先生正在免费教授古琴,一位是我的恩师李庆中先生,另一位是南京琴家刘老前辈(为避免争议,特将前辈名字隐去,恕不敬)。然人心不古,除一片赞扬声外尚有一些蝇营狗苟之流,乱吐恶臭之气,恶意中伤两位先生。其中,“取音不准”便是扣给老先生们的一顶帽子,并大吐什么“该弟子出师后仍需回炉”之恶言。当时,我除气愤之外,并未参与这些无聊的口舌之争,因为恩师一再告诫自己:把和别人争论的时间用来弹琴,这是正事!后来,我也慢慢理解了这些人“苦衷”,谁让这些老前辈们争了他们的一点“饭碗”呢!鸱
3、惧鹓雏之心着实让人可怜。为避免无谓的争论,我停止在网上转发我的学琴日记,只是努力向恩师学琴,刻苦练琴,立誓要弹出个样子来,我想这是对流言对最好的回应。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习琴者对前辈们善意的“疑问”,常有琴友悄悄地问我:令师及一些老先生们,琴曲非常有韵味,颇有古风,然某些音听听来怪怪的!言外之意还是“取音不准”,对这种善意的“疑问”,我从不反驳,只是反问一句:如若没有这些“怪音”,你觉的还有韵味吗?中规中矩,机械地复制琴谱,那只是尚未入门的小学生!对于大师,我们不能去只扣他们的个别音句,而是看他们琴曲整体的效果!上海琴家章纯青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对于古琴独特的音准,又有了新的认识。章先生说:“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解惑 音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