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乌俄关系处在十字路口重点.pdf
《2006年乌俄关系处在十字路口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乌俄关系处在十字路口重点.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06 顾志红 【内容提要】2006 年影响乌俄关系的大事是:俄、乌签订天然气三方协议奠定了两国关系的新准则;乌“橙色政权”加入北约的政治决策遭到多数乌克兰人和俄的反对。乌俄关系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美国是乌俄关系紧张的主要外部刺激因素。在乌俄双边关系全面紧张,两国互信程度降至历史最低点的时候,俄继续在乌俄关系中握有主导权,基本保证了本国在乌的利益免受乌政局变动的影响。“橙色政权”在乌克兰执政以后,在对内政策方面,不顾乌克兰的特殊文化历史传统,实行激进的“乌克兰化”政策,用行政手段推广使用乌克兰语,支持基辅教会脱离莫斯科教区,另立门户;在对外政策方面,乌克兰领导人忽略与俄罗斯建立
2、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乌克兰政府内外政策的大幅度变化对乌俄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2006年乌俄关系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2006年 2 月 25 日,乌俄两国学者和高级官员在乌克兰军港城市塞瓦斯托波尔举行的题为黑海舰队或北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致认为,尤先科执政以来的乌俄关系已达到了危机的顶点。乌俄关系危机没有因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的“地区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有所改观,虽然 2006年 8月 4 日乌克兰议会多数在达成的民族团结宣言中重申欧盟、美国和俄罗斯是乌克兰的战略伙伴,但是排除影响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中的消极因素,解决双边关系中成堆的问题都
3、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完成的工作,亚努科维奇出任乌克兰总理也未必能从根本上改善乌俄关系,一、2006 2006年,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整体气氛紧张、郁闷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了影响两国关 第一件大事是,2006年 1 月 4 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天然气三方协议奠定了两国关系的新准则,也就是普京总统事后所说的“两国关系具有了新的性质,就是透明的和市场化的伙伴关系”,新准则的核心是俄罗斯不再为维护俄乌特殊战略伙伴关系做出经济牺牲,首先停止每年向乌克兰提供的能源补贴(每年在 30 至 50 亿美元之间,比乌克兰独立 14 年以来从欧盟获得的援助总额还多,而美国 2005年的援助仅为 1.74亿美元),其次是
4、俄乌能源交易中的天然气价格与天然气过境输送服务费脱钩。长期以来,两国间实行俄罗斯供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与俄罗斯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过境服务费挂钩的原则,也就是说,天然气价格和天然气输送服务费同步提高,按照新的天然气协议,当天然气价格提高时,天然气输送服务费不变。再次是,俄乌天然气贸易中不再沿用传统的易货贸易,改用现汇交易。最后,新协议改变了俄乌能源合作的主体,根据协议规定,从 2006年 1 月 1 日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中断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业务联系,俄乌能源公司取而代之成为乌克兰天然气的直接供应商,而且从 2006年 2 月起,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无权再向欧洲出口俄罗斯天然气,彻底
5、 乌俄天然气协议在乌克兰议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议会以危害国家利益为由解除了叶哈努罗夫的总理职务,引发了乌克兰的政局动荡,乌俄关系的密切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乌克兰政局的过度动荡对俄罗斯同样不利,所以,2006年 6 月 19 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执行主席 梁赞诺夫首次正式宣布,该公司将以市场价格为准绳,对独联体国家实行统一的天然气价格政策。基本原则如下:(1)由于德国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国(2005年为 350 亿立方米天然气),且地处欧洲中部,俄罗斯对德国的天然气售价(2006年为每千立方米 250美元)对所有欧盟国家具有参照意义;(2)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对波罗的海国家按欧洲中等价格(
6、每千立方米为 160至 180美元)供应天然气;(3)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将单独确定,俄罗斯将按每千立方米 230美元向乌克兰出售 220亿立方米天然气,原定于 2006年下半年对乌克兰天然气提价的问题顺延至 2006年 9 月份;(4)对于摩尔多瓦,2006年下半年开始按欧洲价格(每千立方米为 160美元)供气;(5)对于白俄罗斯,从 2007年起实行新的天然气价格(每千立方米为 200美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立场缓解了俄乌在天然气价格方面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这一政策消除了季莫申科试图联手美国政府挑起乌俄天然气冲突的借口。乌俄天然气协议除了上述经济上的意义以外,政治方面的意义表
7、现在,普京开始将俄罗斯与原苏联地区的国家关系纳入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总体利益轨道,在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中变过去的被动为主动,不再为了维护关系而维护关系,而是要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 第二件大事是,2006年,乌克兰政府为争取在 2006年 11 月北约成员国首脑峰会上获得北约候选国资格,全速推进加入北约的进程,力争在 2008年美国总统布什卸任前加入北约。2006年 2 月 10 日,乌克兰总统向议会提交了一项关于为举行 2006年北约多国部队军事演习,允许外国部队进入乌克兰境内的提案,遭到了议会的否决。乌克兰“地区党”反对议会通过允许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的提案,重申在没有得到乌克兰议会的授权下,美国
8、军队进入乌克兰是违背乌克兰宪法的行为。社会党支持“地区党”的这一立场,该党领导人莫罗兹认为,在乌克兰境内的军事演习必须限定在乌克兰北约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的框架内进行。但是,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仍然邀请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克里米亚,建立军事基地,而且乌克兰外长塔拉修克已多次表示在 2006年内将获得北约候选国的资格,也就是说,俄罗斯驻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不会成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克里米亚建军事基地很自然会被看作是乌克兰加入北约计划的前奏。同年 5 月 15 日,乌克兰外交部举行第二轮各部门联席会议讨论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在 5 月 18 日举行的题为 乌克兰安全方面的
9、改革:经验交流国际科学研讨会上,北约秘书长夏候雅伯在致开幕词时表示,北约将帮助乌克兰与北约实现一体化。5 月 19 日,乌克兰和北约举行联合小组会议详细讨论了按照北约标准改革乌克兰武装力量问题。2006年 6 月 8 日,北约在布鲁塞尔召开北约理事会和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会议期间,乌克兰北约委员会举行国防部长级会晤,讨论了乌克兰的国防政策,包括乌克兰武装力量转型和乌克兰参与北约行动的有关问题,北约还邀请乌克兰参加“积极努力”和“和谐黑海”行动。在这次国防部长会议上,北约秘书长指出,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正在快速向前推进。在会后发表的公报中称,北约特别关注与乌克兰的关系,如果乌克兰打算加入北约,
10、就应该继续实施一些关键性的改革,才有可能获得加入成员 乌克兰“橙色政权”加入北约的政治决策遭到了多数乌克兰人的反对,俄族人聚居区克里米亚居民为反对北约部队进入克里米亚采取了强烈的抵制行动。当乌克兰政府宣布北约要在克里米亚举行“国际微风 2006”和“紧结2006”联合军事演习以后,在克里米亚爆发了强大的反北约示威,克里米亚的城市和居民充当起反对北约的“活盾牌”。克里米亚居民的行动得到了克里米亚共产党和维特连科领导的“人民反对派”党、地区党、俄罗斯同胞组织、哥萨克、俄罗斯同盟等政党和组织的大力支持。2006年 6 月,乌克兰科学院社会学所进行了年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两年来乌克兰人对北约的态度
11、明显冷淡,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人增加了 1214%。与库奇马执政时期相比,反对北约的人数从 34%增加到64%。全国不只是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甚至在西部地区反对加入北约的人数也占到了 32%,支持加入北约的人数为 38%。在乌克兰中部地区,57%的人反对加入北约,只有 15%的人支持加入北约。社会党的支持者中有 61%的人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12%支持乌 克兰加入北约。“我们的乌克兰”和“季莫申科联盟”对待北约的态度相近,反对加入北约的人数分别为 40%和 41%;支持率分别为 29%和 24%。“地区党”的支持者中 90%的人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只有 2%尽管乌
12、克兰“橙色政权”对武装力量作了激进的改革,全力争取在近两三年内加入北约,但由于该计划与乌克兰人民的意愿背道而驰,如果“橙色政权”在加入北约的问题上一意孤行,将有可能置国家于分裂之中。上述事件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乌俄两国人民的亲缘关系和亲近感是两国关系中的牢固纽带,是俄罗斯保持对乌克兰影响的重要借重力量。支持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的“地区党”于 2006年 3 月 26 日在乌克兰议会选举中胜出和主张与俄罗斯维持友好关系的亚努科维奇随后于 8 月再次出任总理,同样反映了乌克兰大多数公民支持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普京把侨民工作定为俄罗斯独联体政 “橙色革命”是俄罗斯与美国在
13、乌克兰的一次公开较量,“橙色政权”执政的一个明显后果是,乌克兰不由自主地卷入了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之中。众所周知,乌克兰在俄罗斯国家发展历史中的作用独一无二,乌克兰是俄罗斯的一个敏感穴位,美国试图点中这个穴位,制服俄罗斯。从这一立场出发,美国降低门槛,加快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对此,俄罗斯方面普遍认为,美国深度卷入乌俄关系的意图是向正在复兴的世界大国俄罗斯插入木楔子,在欧洲孤立俄罗斯。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将是一个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俄罗斯将被推回 2005年 4 月 4 日,尤先科总统访问美国以后,乌克兰与美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美国因素对乌俄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某些双边关
14、系问题甚至影响俄美关系的进程。俄罗斯一方面谋求与美国在全球稳定与反恐方面加强合作,另一方面要应对美国对原苏联地区的干涉,导致俄罗斯与美国在独联体地区不可避免的政治竞争,而乌克兰是俄美竞争的焦点。“橙色政权”执政的近 20 个月中,美国与乌克兰关系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快。2006年,美国继续深化和改善与乌克兰的关系,为强化乌克兰的“地区民主国家形象”,美国为乌克兰设立了新的财政援助项目反腐败援助,近两年内美国政府已向乌克兰政府提供 4500 2006年,美国巩固乌克兰“橙色革命”成果最重要的措施莫过于在 2008年以前实现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计划。2006年 4 月 28 日,北约、欧盟,以及一系列与
15、北约合作的国家的外长在索菲亚举行非正式会晤,中心议题是讨论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美国要在布什离任前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则表示,如果乌克兰或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俄罗斯将重新考虑绝大多数裁军协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表示,北约东扩是“严重涉及俄罗斯利益的军事政治推进,这将导致相应的改变军事潜力,重组军事工业关系,可能会涉及军控领域中的某些条约”。2006年 4 月 27 日,北约秘书长代表詹姆斯阿普帕图拉伊声称,北约 26 个成员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实际上一致支持乌克兰与北约的一体化,最重要的是,俄罗斯驻克里米亚的黑海舰队基地不影响乌克兰加入北约。第二天,乌克兰国防部声明,在 2008年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6 年乌俄 关系 处在 十字路口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