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运动生理学复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运动生理学复习题.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名词解释 1.通气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2体温生理学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腋下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代表体温。3缓冲体系由弱酸以及弱酸与强碱生成的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称为缓冲体系。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5同步反馈是指练习者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根据各种感受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来决定自己的动作,这种反馈称为同步反馈。6力量耐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7氧脉搏氧脉搏是指每搏输出量中所摄取的氧量,即每分摄氧量与心率的比值。8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
2、气体交换。9.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10.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进入工作状态。11 氧离曲线血氧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PO2的高低,反映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氧离曲线。12 稳定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工作效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化范围不大的水平上,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稳定状态。13 大脑皮质的机能可塑性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新的运动动力定型可以取代旧的运动动力定型。
3、14 阴性强化是指在学习运动技能时,通过一些批判性的语言或措施,最后达到减弱或降低的作用,这种强化作用称为阴性强化。15 抗体抗体是指 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16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17.减压反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导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此反射称减压反射。18晶体渗透压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19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而引起机体某些特殊生理反应的调节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4、20内呼吸指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21.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22.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效应的必要基础,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23.吸收是指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24呼吸商生理学把机体在同一时间内呼出的CO2量与摄入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25需氧量需氧量是指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26渗透压溶液促使水分子透过膜移动的力量即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27动脉脉搏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周期性波动可引起动脉
5、血管壁发生搏动,称动脉脉搏。28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29运动条件反射人体接受运动性刺激以后,产生运动性反应的条件反射活动。30运动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二、单项选这题 1尿是淡黄色透明液体。其原因是尿中含有淡黄色的()。B A.尿素 B.尿胆素 C.肌酐 D.尿酸 2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C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3下列关于运动生理学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D A.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 B.属于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C.研究对
6、象主要是人 D.其研究局限于实验室内 4下列哪种物质不从肾脏排出()。D A.尿素 B.尿酸 C.肌酐 D.CO2 5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B A.A TP B.CP C.葡萄糖 D.脂肪酸 6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作用()。D A.缓慢 B.持久 C.弥散 D.以上均不是 7正常机体,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最主要因素是()。D A.心室容积增加 B.室内压升高 C.主动脉压升高 D.交感神经兴奋 8在心动周期中,大部分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时间是()。D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 B.心房收缩,心室收缩时 C.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 D.心房舒张,心室舒张时 9神经激素是指
7、()。C A.存在于神经系统的激素 B.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激素 C.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 D.调节内分泌腺功能的激素 10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作用()。D A.缓慢 B.持久 C.弥散 D.以上均不是 1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A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12有训练者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基础心率呈现()的变化趋势。B A.平稳上升 B.平稳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3心脏收缩能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是因为()。C A.血流快 B.血流阻力小 C.心室内舒张期压力低 D.血压高 14对人的工作效率不起良好作用的赛前反
8、应有()。C A.血糖适当升高 B.血压适当升高 C.尿频 D.心率适当升高 15通常易出现“极点”的运动项目是()。B A.短跑 B.中长跑 C.体操 D.投掷 16力量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肌肉中的()。B A.肌糖原含量 B.收缩蛋白 C.三磷酸腺苷含量 D.脂肪 17人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量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B A.运动后过量氧耗 B.氧亏 C.吸氧量 D.耗氧量 18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的动觉细胞与运动细胞之间建立起()神经联系。A A.暂时性 B.固定式的 C.永久的 D.开放式的 19空气流动散热快的原因是()。C A.辐射 B.蒸发 C.对流 D.传
9、导 20有关生物节律的错误叙述是()。C A.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B.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固有的节律 C.它通常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D.意义在于生物体对外环境的变化能做出更好的前瞻性反应 21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A A.乳酸阈 B.最大摄氧量 C.最大摄氧量百分率 D.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22人体在进行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A A.大量肌肉 B.少量肌肉 C.上肢肌肉 D.下肢肌肉 2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10、。C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肺的弹性回缩力 C.呼吸肌的舒缩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24有关马拉松运动员机能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有()。B A.在假稳定状态下工作 B.机体处于有氧氧化供能 C.在负大量氧债下工作 D.堆积大量乳酸 25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称为()速度。B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力量 26内分泌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A A.通过血液传送 B.通过细胞外液局部传送 C.通过细胞外液邻近传送 D.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 27下列不属于准备活动的作用是()。D A.调节赛前状态 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 C.减轻“极点”程度 D.加速运动疲劳的恢复 2
11、8血小板含量明显减少时,皮肤下易产生瘀血,其原因是血小板()。D A.易粘附在血管内膜 B.使血管回缩出现障碍 C.聚集能力下降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29剧烈运动时,下列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D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贮 30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C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 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 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 三、填空题 1整体和局部有密切的协作关系,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但整体疲劳并非是局部疲劳的_ ,整体疲劳更为复杂。代数和 2 血型是依据红细胞的抗原特异性而走,临
12、床意义较大的血型系统是 和Rh 血型系统。ABO 血型系统 3稳定状态可分为真稳定状态和 。假稳定状态 4 把肌肉在单位生理横断面积上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称为_ 或相对肌力。比肌力 5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_ 利用。乳酸 6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从事定量负荷时表现为:运动开始时机能动员快,运动过程中机能反应_ ,运动结束后恢复快。生理反应小 7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和对_ 的耐受力。稳态变化 8在多种激素调节同一生理活动时,常表现出不同激素的_ 作用或作用。这对各种生理活动的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拮抗。协同 9 _
13、是糖无氧酵解的产物,也是运动时体内产生最多的代谢性酸性物质,约占代谢性酸总量的95%。乳酸 10 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_ 。碱储备 11利用_ 低氧环境进行训练以提高运动员体能的方法可称为低氧训练。自然或人工 12血液是由_ 和血细胞组成。血浆 13 在 学 习 运 动 技 能 的 分 化 阶 段 时,教 师 应 该 让 学 生 特 别 注 意 错 误 动 作 的 纠正、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体会动作细节 14 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至少有五方面的基本活动表现,即 _ 、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新陈
14、代谢 15 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_ 、分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活化 16 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有溶解于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_ 、溶解于红细胞内。与Hb 结合 17 人体在运动中出现稳定状态,表明此时运动中吸氧量满足_ ,但是在运动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这是由于运动初期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生理惰性等因素所致。需氧量 18 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 、肌肉体积增大和横断面增大。肌肉力量增加 19 运动性月经不调的发生与运动负荷、体脂含量、饮食营养和应激因素有关。运动项目 20 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_ 、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消退等机能变化。耐受
15、性 21 运动中影响肌肉能量代谢方式的因素,主要是_ 和运动时间两个变量因素。运动强度 22 慢肌纤维有良好的供氧能力,因为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大,肌浆内_ 含量高。肌红蛋白 23 在 一 般 情 况 下,收 缩 压 高 低 主 要 反 映 每 搏 输 出 量,舒 张 压 高 低 主 要 反 映_ 。外周阻力 24 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氧亏表现在运动初期,是运动时的_ 和吸氧量之间出现的差异。需氧量 25憋气时,胸内压呈正压,导致_ 困难,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 26 在完成需胸廓固定的动作时,应以腹式呼吸呼吸为主,在完成需腹肌紧张的动作时,应以 _ 呼吸为主。胸式呼
16、吸 27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血液充盈血管、_ 和一定的外周阻力。心室肌收缩 28 儿童少年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合成过程大于分解过程,处于_ 。正氮平衡 29 超负荷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_ 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平时 30 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至少有五方面的基本活动表现,即 _ 、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新陈代谢 四、简答题 1肌糖原贮备的恢复特点?肌糖原是有氧氧化系统和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物质,也是长时间运动延缓疲劳的一个因素。影响肌糖原恢复速度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二
17、是膳食。长时间运动使肌糖原耗尽后,如用高脂肪与蛋白质膳食5 天,肌糖原恢复很少,如用高糖膳食46h 即可完全恢复,而且前10h 恢复最快。在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无论食用普通膳食还是高糖膳食,肌糖原的完全恢复都需要24h,而且在前5h 恢复最快。2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由于不断练习,学员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学员做动作时,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学员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初步建立,但遇到新异刺激时,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仍会出现。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
18、作的纠正,让学员体会动作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加准确。3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2)运输作用:血液不断地将吸入的氧和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同时,又将代谢产物运输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3)调节作用:血液将激素运输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作 用。(4)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4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运动中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优于脂肪?糖在满足不同强
19、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供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耗氧少、效率高;脂肪只能有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慢、耗氧大、效率低。由于糖和脂肪上述不同的代谢特点,对于长时间耐力运动主要依靠脂肪氧化供能,而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脂肪的分解受到抑制,糖成为主要供能物质,糖代谢的利用增强,血乳酸水平可显著增高。因此,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5止血的生理过程?当小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等使小血管收缩;其次是血小板被激活后粘附、聚集于血管受损处,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堵塞伤口,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与此同时,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局部迅速出现血浆凝固,以纤维蛋白网加固
20、血栓达到二期有效止血。最后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血凝块达到永久性止血。6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区别?(1)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2)运动后恢复期为偿还运动中氧亏及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3)运动后恢复期的摄氧量与运动中的氧亏并不相等,而是大于氧亏。因此,运动后恢复期出现的过量氧耗,不仅用于运动中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使处于较高代谢水平的机体逐渐恢复到运动前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量。7瓣膜的功能?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右边是三尖瓣,左边是二尖瓣。每一心室和大动脉之间有半月瓣,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是肺动
21、脉瓣,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是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保证血流在心脏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防止血液逆流。这些瓣膜朝着一个方向的启闭是由于心房、心室和大动脉之间的压力差所引起的。心室壁乳头肌与房室瓣相连的腱索仅仅起着防止房室瓣翻转的作用,并不主动参与瓣膜的开闭。8消化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2)改变消化道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性的需要;(3)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4)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在正常情况下,粘液覆盖在胃粘膜表面,可以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性损伤。9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
22、影响与海拔高度及运动项目不同而有差异。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的临界高度大约在海拔1200 m;运动持续时间超1 min 以上的全身性耐久运动,到高原后运动成绩下降;短距离项目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减少了跑进时消耗在克服空气阻力上的能量,所以成绩有所提高;对速度与全身耐久力关系不大的项目受高原影响不大,需要利用空气升力的项目(如标枪等)可能受影响。10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程?肺换气的过程:当来自肺动脉的静脉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气中的PO2高于静脉血中的PO2,而肺泡气中PCO2低于静脉血中的PCO2,O2由肺泡扩散入血液,CO2则由血液向肺泡扩散,由此形成了肺换气。组织换气的过程:当体循环的动
23、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由于动脉血的PO2高于组织中的PO2,PCO2低于组织中的PCO2,O2从血液中向组织细胞扩散,CO2则从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由此形成了组织换气。五、论述题 1试述运动员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1)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员心脏肥大是运动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又称离心性肥大。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厚度增加,心腔容积的扩大不明显,称为向心性肥大。(2)在运动员心脏外部形态改变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良好的适应。表现为:心肌纤维直径增
24、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氧弥散距离缩短,线粒体内的ATP 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含量与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改变,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心肌细胞内的特殊分泌颗粒增多,心肌细胞的上述结构重塑,使心肌肥大的同时,其内部的血液供应和能量的产生能与之匹配,从而大大提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3)运动员心脏由于其形态、结构方面的良好变化,最终导致其功能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慢于一般人;在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高度节省化,心率较慢;而在极量负荷运动时,运动员心脏则表现出它所特有的高功能,高贮备。一般人的心力贮备只有2025 升/分,而运动员
25、可达3540 升/分。由于其心泵功能的大贮备量,使得他们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2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血红蛋白中的亚铁(Fe2+)在氧分压高时(肺内),易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在氧分压低时(组织内),与氧很易分离,把氧释放出来,供细胞代谢之需要。血红蛋白也能与CO2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组织内(CO2分压高)与CO2结合,到肺内(CO2分压低)放出CO2。血红蛋白如此不断地运输O2和 CO2,进行吐故纳新。由于Hb 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的反映身体机能状态,所以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
26、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Hb 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这样,血流的粘滞性增大,造成血流阻力增加和心脏负担加重,使血液动力学改变,也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适应和紊乱。因此,保持Hb 值在最适程度范围,可使运动员达到最佳机能状态,这也是科学地进行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运动员Hb 值存在个体差异,应针对每一个体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运动员Hb 含量的变动,掌握运动员机能状态情况,有的放矢地调整运动员身体机能达最佳状态。3要有效地提高最大肌肉力量,在训练中应遵循哪几大基本原则?同时阐述大负荷原则的生理机制?(
27、1)大负荷原则。此原则是指要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要足够大,阻力应接近(至少超过肌肉最大负荷能力2/3 以上)或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该原则的生理学机制在于,由于肌肉内各运动单位的兴奋性不同,当阻力负荷较小时,中枢只能调动兴奋性高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随着阻力的加大,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逐渐增多。足够大的负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能使运动中枢发出更强的信号,从而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同步收缩,肌肉表现出更大的肌张力。通常低于最大负荷80的力量练习对提高最大肌力的作用不明显。(2)渐增负荷原则。此原则是指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随之增加,
28、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3)专门性原则。专门性原则是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4)负荷顺序原则。负荷顺序原则是指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习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5)有效运动负荷原则。此原则指要使肌肉力量获得稳定提高,应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引起肌纤维明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6)合理训练间隔原则。合理训练间隔原则就是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量训练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从而使运动训练效果得以积累。4试述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1)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一次性运动后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且进行短时
29、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得更明显。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不过这种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血浆的相对和绝对减少有关。运动后即刻观察到的红细胞数增多,主要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的变化所引起。(2)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由于一次性运动后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因此红细胞压积应该是增加的。但是,运动中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与训练水平有关。一般来说,从事耐力性运动的运动员,优秀运动员运动前后红细胞压积没有明显变化。而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红细胞压积在运动后即刻明显增加。(3)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红细胞流变性依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不同和训练水平不同而有差别。一次性极限强度运动也会使红细胞滤过率下降、悬浮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并且这种变化可持续1 小时以上。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可使血液流变性降低,并影响组织供氧和使心脏负荷加重,使运动成绩下降,对运动后恢复也有不良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