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pdf
《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1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 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 历史专题 11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教师版)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选择题(2012 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012 高考文综北京卷 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
2、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2012 高考文综山东卷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012 高考文综浙江卷 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B C D(2012 高考历史海南卷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
3、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答案】:B【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 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2012 高考历史海南卷 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012 高考历史海南卷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4、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2012 高考历史上海卷 3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二)非选择题(2012 高考文综北京卷 37)(36 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
5、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 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 分)(2012 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 12)(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 分)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
6、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 分)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 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 分)(
7、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 分)(2012 高考文综浙江卷 38)(26 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公元前 800 至公元前 200 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
8、,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 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 分)(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高 历史试题 解析 专题 11 古代 中国 思想 科技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