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期末试卷23(八上).pdf





《2013中考语文备考期末试卷23(八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中考语文备考期末试卷23(八上).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 中考语文备考:期末试卷 23(八上)为方便 2013 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亲爱的同学,八年级的语文学习生活又已过半,半载耕耘,一朝收获。请拿起你的笔,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取得成功!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 分)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震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篷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1)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沛”应
2、查_部,_画。(1 分)(2)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 分)_改为_ _改为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花卉(hu)诅咒(z)热忱(chn)逶迤(wi y)B.桑梓(z)聒噪(gu)怜悯(mn)贿赂(hu l)C.招徕(li)豢养(hun)安谧(m)尴尬(gn g)D.噩梦()灼伤(zhu)带挈(q)璀璨(cu cn)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是不言而喻的。B.在这次奥运志愿者申报活动中,年轻的大学生们首当其冲。C.她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所以对生活中的变故能够泰然处之。D.学校发生
3、了这么大的事情,你身为学生会干部,怎么能无动于衷呢?4.对下列病句进行修改,不正确的是()(2 分)A.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修改:在“采取”前加“能”。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C.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D.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修改: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5.名著阅读。(5 分)(1)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给你
4、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3 分)(2)阅读冰心的小诗,回答问题。(2 分)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繁星102)童真、母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是冰心诗的三大主题,节选部分是写_的,其表现的中心是什么?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 分)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一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B.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
5、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C.“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的胜利者就有可能是曹操,那么“二乔”就要被关在铜雀台了。7.诗文默写填空。(5 分)(1)人生自古谁无死?_。(2)浊酒一杯家万里,_。(3)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观刈麦中,表现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诗句是:_,_。二、阅读理解(40 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812 题。(10 分)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6、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上
7、文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学和文学著作_,文章记述的_(战役名)是一个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2 分)9.请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2 分)A.曹刿请见下见小潭 B.彼竭我盈,故克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问:“何以战?”以其境过清 D.登轼而望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鲁国获胜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20 个字)(2 分)12.读了这篇短文,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鄙”,昏庸无能,目光短浅;而有的同学却认为鲁庄公能任人为贤,不耻下问,甘当配角。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么看的?(2
8、 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8 题。(14 分)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地球在过去的 5 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 5 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 6600 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
9、2.45 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 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 6 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 20 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13.选文第一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2 分)14.第一段中,“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这一段的说明
10、顺序是_。(1 分)15.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_。(3 分)16.选文最后一段引号内文字的表达方式是_,以此作结尾,其作用是什么?(3 分)17.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 分)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 6 次大规模灭绝。18.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思考一下,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请写出你的见解?(3 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924 题。(16 分)阴影与阳光 徐慧芬 14 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中考 语文 备考 期末试卷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