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二单元第2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二单元第2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二单元第2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 2 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读世界某地区图(图 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 2,表示 1958 年,表示 1995年),回答1 2 题。1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便利的水陆运输 雄厚的科技力量 离铁矿区较近 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 A B C D 2图2 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解析 读图知该区为鲁尔区
2、。第 1 题,鲁尔区发展条件主要有位置、交通、资源优势。选项中要注意鲁尔区不临海,也不是世界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地区。第 2 题,从图中看从 到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化学工业比重上升(上升幅度不大),钢铁工业比重明显下降。2 答案 1.B 2.B(2013启东模拟)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回答3 4 题。3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开发新能源 A B C D 4 2000 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
3、因是()。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解析 第 3 题,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2000 年以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与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可能与煤炭出口量增加、利用率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根据图中能源消费 3 总量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消费量在增加,因而 B 项最不可能。答案 3.D 4.B(2013太原期中)下表是 2009 年部分国
4、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据此回答5 6 题。国家 储量(%)产量(%)消费量(%)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0 0 26 其他 51 3 20 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 世纪70 年代的74%,降到2009 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 施是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发稀土资源 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解
5、析 第 5 题,对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是导致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量百分比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第 6 题,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是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答案 5.C 6.A 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另外,其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结合下图回答7 8 题。4 7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A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 B德国的鲁尔区 C美国的硅谷 D北京中关村 8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发展炼铝工业 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 C形成以石
6、化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 解析 第 7 题,由材料可知,焦作市的工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与鲁尔区最接近。第 8 题,焦作没有石油资源,因此发展石化工业不符合焦作的实际。答案 7.B 8.C(2013江苏省苏北四市调研)读“西藏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 GDP 增加值比重示意图”,回答9 10 题。9图中a、b、c 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10材料反映了 ()。1959 年西藏还处于典型的农业社会 5 西藏产业
7、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 西藏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最大 西藏经济结构已实现了从以生产型产业为主向以服务型产业为主的转变 A B C D 解析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西藏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资源的不断开发以及畜产品的加工,导致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西藏旅游业的带动,第三产业也在大幅提升,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答案 9.B 10.D 下图是 2004 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1 12 题。1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12制约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
8、的是()。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 第 11 题,由图可看出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以原煤、原油为主,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比重小,故 A、B 错误。以原煤和原油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会排放大量的 CO2和 SO2等气体,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会加重酸雨危害,故C 正确。第 12 题,读图分析可知 为四川省,为黑龙江省,为甘肃省,为河北省,四川省因处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但同时由于 6 地质条件复杂,水能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故选 D。答案 11.C 12.D 读东北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及风电站分布示意图,回答13 14 题。13关于
9、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有效风能密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小 B有效风能密度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C黑龙江省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小 D风电站建设与城市的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 14甲、乙两地已建风电站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甲、乙两地风能资源贫乏 B甲、乙两地常规能源供应充足 C甲、乙两地是重要的农耕区 D甲、乙两地制造风电设备的技术落后 解析 第 13 题,读图可知,有效风能密度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而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有效风能密度较小。第 14 题,考查了建设风力发电站的影响因素。甲、乙两地分别位于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 的粮食产地;
10、风电站的建设要占用大片的土地,与粮食生产对耕地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答案 13.B 14.C(2013聊城模拟)中国经济报消息 传统资源大市向生态工业强市转变的实施过程中,大同市的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效果逐渐显现。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 27 59 14,2011 年比例是 5.5 50.9 43.6。据此回答 15 16 题。7 15大同市的优势资源是 ()。A铁矿 B有色金属矿 C煤炭 D铜矿 16据材料分析大同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由传统资源大市向生态工业强 市的转变 ()。A大规模兴建工业园,压缩农业生产 B禁止开采资源以减少污染 C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D扩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文档 2014 高考 地理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配套 文档 第十二 单元 资源 开发 区域 可持续发展 德国 鲁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88302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