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3.pdf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3.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 15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 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重点 难点 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难点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名词解释】1.苏维埃:俄语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俄国 1905 年革命时首创“工人代表苏维埃,成为领导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1917 年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与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布尔什维克掌握苏维埃领导权后,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简称“苏
2、维埃俄国”(苏俄)。在苏联国家体制中,最高苏维埃是国家立法机构。2.七月流血事件:正当布尔什维克党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继续推进革命的时候,临时政府却于 1917 年 7 月 1 日驱使士兵在前线向德、奥匈进攻,妄图以战争消灭革命,但这次冒险进攻遭到了惨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成为了俄国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控制的苏维埃成为附庸。3.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通过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1925 年,联共(布)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要求经过
3、三个五年计划实现工业化目标。一五计划(1928-1932),在此期间,城乡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被改造成适应计划经济要求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五计划(1933-1937),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一些主要工业部门的产貴赶上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同时,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1938 年开始的三五计划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国防建设比重,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为后来转入战时经济轨道奠定了基础。【课前预习】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
4、矛盾日益尖锐。(2)1898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2.过程:(1)创办火星报:1900 年,由列宁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2)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主要内容:(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
5、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评价:(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后者的领导人认为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将政权交给前者,自己处于次要地位。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3.十月革命的进程:(1)占领冬宫:
6、1917 年 11 月 7 日(时间),即俄历 10 月 25 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2)建立政权: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4.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划时代事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 2 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改变了 20 世界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内战的胜利。重要措施:余粮征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食收集到国家手中。(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背景: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主要措施:其中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
8、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3)苏联的成立:1922 年 12 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1937)(1)斯大林模式的成因:(详见【课堂探究 2】)(2)斯大林时期的建设成就 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 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3)苏联模式的形成: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4)苏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 学年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15 十月革命 胜利 苏联 社会主义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