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试卷(一)(含解析).pdf
《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试卷(一)(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试卷(一)(含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0 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试卷 0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争辩就是在文艺思潮史中闹得很凶的形式和内容的争辩。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题材的重要。所谓题材就是情节。他们以为有些情节能唤起美丽堂皇的联想,有些情节只能唤起丑陋凡庸的联想。第二个结论就是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读者所生的联想既随作品内容转移,则作者应设法把读者引到正经路上去,不要用淫秽卑鄙的情节摇动
2、他的邪思。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说,两个画家同用一个模特儿,所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同用一个故事,所成的诗文意蕴有深浅。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单拿图画来说,一般人看画,都先问里面画的是什么,是怎样的人物或是怎样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术语上叫做“表意的成分”。近代有许多画家就根本反对画中有任何“表意的成分”。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什么故事。假如你看到这派的作品,你起初只望见许多颜色凑合在一起,须费过一番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的是房子或是崖石。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
3、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联想大半是偶然的,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知道这番道理,我们就
4、可以知道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了。假如你是武昌人,你也许特别欢喜崔颢的黄鹤楼诗;假如你是陶渊明的后裔,你也许特别欢喜陶渊明集;假如你知道达芬奇的声名大,你也许特别欢喜他的蒙娜丽莎。这都是自然的倾向,但是这都不是美感,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派的学者认为: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文艺的价值是由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的,所以题材和含有 道德教训都很重要。B.形式派的宗旨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只注重艺术本身的美感,反对杂联想于美感。C.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有时虽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
5、的好感,却未必增加画本身的艺术美。D.一个人特别欢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可能只不过是他个人的态度,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绘画本身的美。【答案】B【解析】B 项,范围扩大,“形式派的宗旨,他们只注重艺术本身的美感,反对杂联想于美感”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近代有许多画家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可知,反对杂联想于美观的是“近代许多作家”,而“近代许多作家”并不等同于“形式派”,同时,“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什么故事”其中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也不等同于“艺术本身的美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6、文章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价值是由内容决定还是形式决定。B.文章使用看到芳草联想到穿罗裙的美人的例子来证明画本身的美感会因为精神涣散而减少。C.文章通过形式派画家的作品须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何物来证明他们重形式而不重内容的艺术理念。D.文章论证思路清晰,并且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加深入。【答案】C【解析】A 项,曲解文意,“文章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价值是由内容决定还是形式决定”错误。由原文第一句“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可知,说明“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是两派争论的焦点,不是“形式和内容”的争辩,“形式和内容”的争辩
7、是在论证“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B 项,篡改原文,“来证明画本身的美感会因为精神涣散而减少”错误,由原文第三段“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可知,说明是“画所引起的美感”减少,而不是“画本身的美”减少。C 项,正确。D 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针对文章开头提出的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的问题,作者更加赞成形式派的主张。B.白居易所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侧重于文艺的内容,与文艺的美感无关。C.近代画家反对画中有“表意的成分”,他们在创作时不会太在意里面的意义或故事。D.因为联想是妨碍美感的,而艺术又是创造
8、美的,因此艺术应该和联想分离。【答案】A【解析】B 项,说法绝对,“与文艺的美感无关”错误,由原文第一段“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可知,说明即使是内容派,也是“侧重”内容,而不是“与文艺的美感无关”。C 项,以偏概全,“近代画家反对画中有表意的成分”错误,依第二段的中心句“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可知,本段中列举的画家、文学家不是所有的,只指“形式派”的。D 项,说法绝对,“因此艺术应该和联想分离”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可
9、知,去掉“就广义”与原文意思不符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别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 20 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患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
10、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
11、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 20
12、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
13、种特殊形式。(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融通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合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D.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在一个世纪以来的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C【解析】C 项,“它改
14、造了西方的理论”错,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是在借鉴西方美学中进行的,借鉴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这是本文论证的立足点。B.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肯定了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这一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答案】B 【解析】B 项,“超越”错,原文第五段末“超
15、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并未提到二者有高下之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固执地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B.王国维与蔡元培最早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先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后吸收中国儒家思想。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答案】A【解析】B 项,“最早借鉴”错,于文无据,原文是“王国维.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
16、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未说“最早借鉴”。C 项,“先借鉴后吸收”错,原文是“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是运用儒家思想对康德美学做了创造性阐述。D 项,“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错,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是由“学西”到“化西”,是中西方美学互鉴互融的特殊形态,文章并未就中西方美学的“包容性”进行比较说明。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美美与共 费孝通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
17、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
18、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语文 论述 文本 阅读 考点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