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题(答案解析).pdf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题(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题(答案解析).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选择题 1关于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中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 A2 个氧原子 B1 个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气A 解析: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其他分子、元素、物质,因此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都含有 2个氧原子。故选:A。2等质量的钠、镁、铝、钙四种金属中,含原子数最少的金属是 A钠 B镁 C铝 D钙D 解析:D【分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其实际质量,当质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的原子数越少。钠、镁、铝、钙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23、24、27、40,当质量相同时,含原子数最少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金属,即为钙;故选 D。3与铵根
2、离子(+4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Na B-OH C2H O DLiFA 解析:A+4NH中N原子的质子数为 7,H原子的质子数为 1,所以+4NH的质子数为 11,电子数=11-1=10;A+Na中质子数为 11,电子数=11-1=10,符合题意;B-OH中O质子数为 8,H原子的质子数为 1,所以-OH质子数是 9,电子数=9+1=10,不符合题意;C2H O中O质子数为 8,H的质子数为 1,所以2H O质子数=1 2+8=10,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 10,不符合题意;DLiF中Li质子数为 3,F的质子数为 9,所以LiF质子数=3+9=12,分子中
3、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 12,不符合题意。故选 A。4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解析:D A、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B、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
4、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5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B C DA 解析:A【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A、由题意可知,“”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表示两个水分,符合题意;B、由题意可知,“”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表示 2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C、由题意
5、可知,“”表示氧原子,则表示氧分子,不符合题意;D、由题意可知,“”表示氢原子,则分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 A。6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 B金刚石 C氨 D硫酸铜C 解析:C A、铜是金属,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氨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 C。7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C乙表示阴离子 D丁中 x=8A 解析:A A、乙、丁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但在化
6、学反应中甲能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原子,丁是稀有气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几乎不可能得失电子,乙、丁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甲、乙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乙中,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该微粒中第三层已排布了电子,说明第二层排已满了,应排布 8 个电子,所以 x=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 解析:D A、质子数相同微粒不一定
7、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说法错误;B、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区别,核外电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相同,故说法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说法正确;故选 D。9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元素和氢元素本质的区别在于()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A 解析:A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选 A。10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 12 B有 2个
8、电子层 C该粒子是原子 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C 解析:C 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选项说法正确。B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选项说法正确。C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选项说法错误。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上有 8 个电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准确读出液体体积 B探究分子运动 C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D氧气的验满C 解析:C A、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B、酚酞遇酸不变色,过程中无明显
9、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最终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 1 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正确;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时,应该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故选:C。12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 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 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C 解析:C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
10、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13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事实 结论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了起来 分子变大了 B 组成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
11、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 试管口肯定没有略向下倾斜 D 某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 该物质应该起了催化作用 AA BB CC DDB 解析:B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了起来,是由于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分子没有变大,故选项错误;B、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中最少含有两种元素,所以组成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没有预热、试管外壁有水珠等,故选项错误;D、催化剂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某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有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不一定是催化剂,
12、故选项错误。故选 B。1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糖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氧气和臭氧(O3)的质量相同所含分子数目相同;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A B C DC 解析:C 糖水是混合物是因为糖水中含有不同种分子,正确;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错误;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是因为水分子分解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变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变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水与
13、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正确;氧气和臭氧(O3)的质量相同,由于臭氧分子的质量大于氧分子,故所含分子数目不同,错误;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故选 C。15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B 解析:B A、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既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 A 的描述正确;B、该图示可知汞、氧气都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分解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如过氧
14、化氢分解制氧气同时生成水,故 B 描述错误;C、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因此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 C 描述正确;D、由图示可知:氧化汞与氧气由分子构成,而汞由原子构成,因此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故 D 描述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 16下图为 A、B、C、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1)A、B、C、D 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填微粒符号);其中 D 微粒最外层电子数 x=_。(2)A、B、C、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填字母序号)。(3)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_(填字母序号)。(4)具有相同原子
15、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填字母序号)。A NO 和 O2 B CO和 N2 C SO2和 NO2C8BCBB 解析:C 8 BC B B (1)阴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C 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属于阴离子;D中质子数为 18,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每层电子数分别为 2、8、8,故 D 微粒最外层电子数 x=8,是最外层电子填满了的稳定结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A、B、C、D 中 BC 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3)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AB微粒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16、两者化学性质相似。(4)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A、NO和 O2中原子数均为 2,电子数分别为 7+8=15、82=16,不是等电子体;B、CO和 N2中原子数均为 2,电子数分别为 6+8=14、72=14,是等电子体;C、SO2和 NO2中原子数均为 3,电子数分别为 16+82=32、7+82=23,不是等电子体;故选 B。1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_。(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_。硒元素能增强人
17、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常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A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B 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_ 相同。C 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离子得到 S2-34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离子 得到 S2-34 最外层电子数 22OSeSeO点燃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填离子;(2)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符号为S2-;由图可知,硒原子的质子数为 34,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由图可知,硒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的
18、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6,所以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硒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硒,符号表达式为22OSeSeO点燃。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周期。(2)等质量的 Na、Mg、A1 三种金属中,所含原子数目最少的是_。(3)画出 13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3(或三)A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掌握 解析:3(或三)A1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掌握。(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1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经典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