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部编本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作业1人民版必修3.pdf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作业1人民版必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部编本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作业1人民版必修3.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三 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A 韩愈 B 周敦颐 C 张载 D 朱熹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据教材所述,韩愈最早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并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故 A 项正确。2 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A 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B 首倡“格物致知”C 提出“理”为万物本原 D 充实了伦理纲常 解析:选 C。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选
2、C 项。3 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中一同受祭祀。下图是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这主要是由于朱熹()A 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 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C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解析:选 B。统治者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A 项是孔子的成就;C 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朱熹的思想主张。B、D两项均是朱熹的贡献,但只有 B项体现了统治者的要求,故选 B项。4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
3、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A 道教 B 佛教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含义是要从对自然世界景物的观察中体会真理(天理)的存在,借此指导自己的生活,这符合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所以答案选 C,A、B 两项与上述儒学思想不符,D 项强调反观自省,从内心深处寻求天理(良知)的存在。5 朱熹认为:存天理,去人欲,不仅是臣民的事,首先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辨,以裁处事务。这段话反映出(
4、)A “存天理,去人欲”是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 B 反映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要求 C 压制人欲,迫害百姓 D 要皇帝带头修养,以身作则 解析:选 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首先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辨,以裁处事务”和所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学史实可知这段话反映的是统治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6 王守仁的心学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A 本原 B 目的 C 途径 D 本心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掌握。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天理,应通过格物这一方法(即途径
5、)达到融会贯通而明“理”的目的。7 宋明时代的儒家讲究“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也”,佛家讲究忍耐顺从、悟道参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唯物主义 B 都是唯心主义 C 都主张格物致知 D 都推崇三纲五常 解析:选 B。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实质。宗教属于有神论,肯定是唯心主义,而理学和心学提出的“天理”和“心即理也”也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故 B 项符合题意。8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 4 人,明代有 95 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 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这一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是()A 女权意识的觉醒 B 理学的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传统 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宋明理学 作业 人民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88607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