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1 简答题 1.题目: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 10 分钟;(2)讲明地球的内部结构(3)注意运用所给的图片信息(4)进行适当的板书 参考解析:一、情境导入 利用蛋糕切面构造创设情境,引入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想知道蛋糕内部可以把蛋糕切开,提出要了解地球的构造,我们应该如何做,引入地球的内部结构 二、借助书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探寻方法 展示图片,翻看书本,归纳地震波的分类和特点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能在
2、固、液、气中传播。二、利用图片,找出两个不连续面 展示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状态的变化图提问:为什么横波和纵波速度开始同时加快,这个距离地表的距离有多少 km?提问:当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变缓的时候,发生在底下的多少 km 处?引出第三个不连续界面,古登堡界面,距离地表 290m0 处,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三、小组讨论引出软流层 1、软流层在什么地方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顶部,是我们岩浆的主要成分 2.比较地壳和岩石圈谁的范围更大?岩石圈包括什么?四、巩固小结 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五、布置作业 学习了地球的结构之后,大家回家观看电影地心历险记,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略 2
3、简答题 一、考题回顾 1.题目:人口的迁移 2.内容: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 1516 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000 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
4、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人员。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博,由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维持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
5、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的变化。读图思考:新中国成立到 1986 年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活动(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
6、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3.基本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3)试讲时间在 10 分钟之内。(4)讲清楚人口迁移的影响。答辩题目 1.新中国以后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谈谈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播放“春运”的画面,谈谈感受并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 1.人口迁移的概念 老师提问:“
7、春运”时,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请学生阅读课文该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并思考:(1)人口迁移的意思?(2)人口迁移应满足什么条件?(3)哪些属于人口迁移?2.展示图片。“大批墨西哥难民向美国迁移”,“涌至广东打工的人口”。设置疑问:以上两张图片中,第二张图片为什么不属于人口迁移?2.人口的迁移的分类 活动一:国际人口迁移。教师出示图片“1519 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阅读图片,并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国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迁移特点、迁出(入)地、迁移原因及其意义。活动二:国内人口迁移。出示图片“1949年
8、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阅读图片,并自学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国内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的阶段、迁移原因、迁移方式、迁移方向、迁移规模、迁移目的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在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现象很普遍。那么,人口迁移对我国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产生什么意义呢?3.人口迁移的影响 阅读课本活动,回答问题。(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评价)(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三、小结作业 谈论:为什
9、么现在这么多人向国外移民?课下搜集材料进行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的迁移?【板书设计】略 2021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1 简答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题目:鲁教版必修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2)配合长江地区相关资料、数据进行讲解;(3)试讲时间约为 10 分钟。参考解析:暂无解析 2 简答题 1.题目:人教版必修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2)配合适当的板书;(3)试讲时间约为 10 分钟。参考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
10、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学重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教学过程:一.时政导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等。二、新课讲授.(一)明确可持续
11、发展的由来 教师进行提问:可持续发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要求学生浏览教材并回答。明确: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二)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其理论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并回答。教师总结: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
12、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教师提问那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各组成成分的地位是怎样的?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并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13、。3.教师提问:在可持续发展中我们需要遵守什么样的原则呢?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 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发 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 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四、课后作业 预习下节课内容。五、板书设计 略 3 简答题 1.题目:湘教版选择性
14、必修二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2)结合具体环境治理案例,讲授本节课内容;(3)试讲时间约为 10 分钟。参考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掌握对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开发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资料和地图,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保护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教学重难点:分析长江流域内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正确认识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通过展示长江流域内河流现在美丽的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治
15、理后的美丽风景。再过渡到治理前“五彩”的、受污染的河流,及长江的洪涝灾害的对比图,以此导入本课程。二、新课讲授(一)了解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瓶颈 教师通过前面展示的对比图,进行提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有什么意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并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总结。长江流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教师展示长江流域环境优化实例,并展示现有的一些不足,继续提问学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优化的“瓶颈”是什么?面临哪些困难?学生自由讨论并
16、回答。教师补充总结。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造成长江流域局部污染严重的根源在于排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流域内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二)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同学们,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要遵守什么原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阅读课后材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共抓长江大保护,并分组讨论总结,派代表进行回答。教师点评并进行补充总结。遵守原则: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
17、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采取措施: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三是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本节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四、课后作业 课下查找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长江。五、板书设计 略 4 简答题 1.题目:人教版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2)配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3)试讲时间约为 10 分钟。参考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专业面试 2021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高中地理 专业 面试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