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之断句.pdf





《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之断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之断句.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断句 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二)具体方法: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1、词性断句法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注意下列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 第三人称:彼、之、其 近指代词:是、此、斯、兹 远指代词:彼、夫、其 疑问代词:问人:“谁”“孰”“何”;问事:奚、胡、曷(何)、安、焉。练一练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
2、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王浚)告母,邈遂妻之。浚后参征南军事,羊祜 h 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祜曰:“浚有大才,必可用也。”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B.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C.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
3、/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D.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 完成即时训练 2、对话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它们后面一般都要断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练一练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完成即时训练 .虚词断句法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4、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练一练: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桀骜者岂少哉 4、特殊句式断句法 练一练: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买鸭捉兔 完成即时训练 .修辞断句法 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对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
5、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练一练: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三)回顾检查 1、内容符合情理。2、符合语法规范。(四)步骤总结:1、审题(断哪些,断几处,多少数)2、语感(通读文段,凭语感断,先易后难)3、大意(什么文体,什么内容,表达什么)4、标志(抓词语,观句式)5、检查(符合情理和语法规范)15 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 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
6、”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 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7、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面的例子: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3 之谓也 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
8、”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命令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
9、吧!”)4 得无乎?得无耶?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应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请看下面的例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恐怕不一样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诉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恐怕被穷困所苦吧?)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吧?)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5 奈何 如何 若何 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需要强调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断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