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同步训练.pdf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同步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同步训练.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赤壁赋同步训练(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2022山东济宁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
2、美体现着_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 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以修改。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3、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022江苏徐州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轼文说谈文章写作,须“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但我认为,散文创作还是要有内在要求的,那就是真诚、自由、妖娆。散文之所以能够绵延许久,就在于发自作者内心的那种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真挚与赤诚。这种“诚意”构成了散文最动人和最有体温的品质。“自由”是指散文写作应当是宽泛的、自在的。可以倚马可待,泼墨如水,也可以深思熟虑,_;可以由此及彼,信马由缰,也可以聚焦一物,_。文学是另一个宇宙,疆域之大之广之深,人类迄今还没有完全探索完尽。散文的根本功用是以强大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呈现我们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生存样貌和精
4、神状态,是用文字的方式,为自己和众生建造档案库、墓碑和圣殿。因此,散文在写作方法上就要求“妖娆”,以幽微多元的方式探究繁复的人性人心。只有把文章写得好看、耐看,光彩夺目、_,塑造现实和理想的各种奇异境界,才能够使得我们的散文带给人们超越性的精神体验,具备一种引人求真向美慕善的积试卷第 2 页,共 7 页 极力量。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022山西太原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凌霄是紫葳科的攀援藤本,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在上千年的观赏历史中,凌霄花也
5、被文人大量描绘,并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意蕴。由于其经常攀附于其他植物向上生长,有些诗人便指责其趋炎附势。如唐代白居易的“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一旦树摧倒,独立皆飘飘。”宋代苏轼也在面对缠绕松柏的藤蔓发出了“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的感慨。这些作品表面上指责凌霄,实际上 。然而,凌霄花也因“志存高远”“色彩艳丽”的性质,文人墨客很多大加赞赏。宋代贾昌期赋诗赞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宋人杨绘有诗赞曰:“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这些作品直言不讳地写出了对凌霄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凌霄不仅流连于诗集,。凌霄入药的记载始
6、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医书如唐本草 千金翼方 本草纲目中都有对其药用价值的描述。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8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白居易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情景默写 10(2021安徽六安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一阶段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7、,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2)赤壁赋 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试卷第 3 页,共 7 页(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表达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11(2021山西芮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默写。(1)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2)赤壁赋中“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渺小。(3)苏轼 赤壁赋 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
8、。三、文言文阅读(2022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一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9、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荀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10、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2解释下列加点字。(1)举酒属客()(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1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歌窈窕之章 B顺流而东也 C明烛天南 D乌鹊南飞 试卷第 4 页,共 7 页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5文章第段描写箫声的特点颇具感染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2020湖南邵阳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
11、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
12、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13、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 望:望见,看见 B举酒属客 属:劝酒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而人之所罕至焉 B挟飞仙以遨游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试卷第 5 页,共 7 页 A白露横江 B渺沧海之一粟 C凌
14、万顷之茫然 D望美人兮天一方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游起兴,第一段交代泛舟赤壁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作者游览的感受。B文章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再回到现实,表明了作者追怀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C全文因景生情,借景喻理,画意、诗情、理趣兼而有之,创造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D本文摆脱了汉赋的弊病,结构、句法、韵律都相对自由,使文章在参差错落中更显得潇洒自如,和谐优美,体现了作者返归自然的情怀。20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15、而莫取。(2022北京通州高一期中)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各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
16、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 危:端正 B山川相缪 缪:盘绕 C洗盏更酌 更:更换 D肴核既尽 既:已经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驾一叶之扁舟 自其不变者
17、而观之 试卷第 6 页,共 7 页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寄希望于天地,渺小得像海中的米粒。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2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
18、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B作者直抒胸臆,感叹生命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C作者针对客人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用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D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转悲为喜,开怀畅饮,进入了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19、,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
20、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试卷第 7 页,共 7 页 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注:木岸:编排木桩,填以土石的堤防。2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B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
21、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C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D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指冠礼,亦称结发,加冠,是男子 20 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男子已经成人,可以结婚了。B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周易 老子合称“三玄”。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D小人,古语中亦有多种含义,如指地位低的人
22、(后用作自己的谦称)。文中的意思是人格卑下的人。2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官员。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
23、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答案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1 兼容并蓄 一脉相承 物换星移 2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3把人的特征“板起面孔”赋予了节日文化习俗,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节日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让人感到生动有趣的道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后文“获得更大张力”,以及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都是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内容可知,此处强调中国文化的包容能力,可填“兼容并蓄”。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第二空,语境中端午节尽管有了现代气质,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民族情感共鸣的意义并未改变,
24、可填“一脉相承”。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第三空,此处需要一个表示时间变化,且与“时光流转”搭配的成语,可填“物换星移”。物换星移:意思是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删除“使”。语序不当,“不断创新、植根传统”两个短语应调换顺序,为“植根传统、不断创新”。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属于一个概念,而在此处将其当成人来写,说它“板着面孔”,这就使之具有了人的神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
25、就觉得节日习俗形象了起来。“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强调了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但此处没有进行严肃地说教,而是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人觉得道理是生动有趣的,从而使文段内容表意更丰富,使读者更易接受这样的观点。4惜墨如金 精雕细琢 回味无穷 5营造现实和理想的各种奇异境界,才能够使得我们的散文具备一种引人求真向美慕善的积极力量,带给人们超越性的精神体验。6构成:本体是散文,喻体是档案库、墓碑和圣殿。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散文的根本功用。从多方面写出了散文的记录、纪念、朝圣的作用。【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从前文“可以倚马可待,泼墨如水,也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2022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同步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