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pdf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选择题 1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C 解析:C A、由图可以得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0,核外电子数为 10,故表示的是氖原子,故 A 错误;B、由图可以得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1,核外电子数为 11,故表示的是钠原子,故 B 错误;C、由图可以得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核外电子数为 18,故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故该图表示的是硫离子,故 C 正确;D、由图可以得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核外电子数为 17,故表示的是氯原子,故 D 错误。故选 C。2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 B空气的组成 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 D海水中
2、的元素分布B 解析:B 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硅、铝、铁,正确;B、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图中气体的比例明显不符合实际,错误;C、人体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碳、氢、氮等,碳、氧、氮、氢合计约占了 96,正确;D、海水中的前四种元素是氧、氢、氯、钠,正确;故选 B。3如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g B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3 C碘原子的中子数为 53 D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解析:B 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此选项错误;B、碘的原子序数是 53,
3、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3,此选项正确;C、原子中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此选项错误;D、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故选 B。4与铵根离子(+4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Na B-OH C2H O DLiFA 解析:A+4NH中N原子的质子数为 7,H原子的质子数为 1,所以+4NH的质子数为 11,电子数=11-1=10;A+Na中质子数为 11,电子数=11-1=10,符合题意;B-OH中O质子数为 8,H原子的质子数为 1,所以-OH质子数是 9,电子数=9+1=10,不符合题意;C2H O中O质子数为 8,
4、H的质子数为 1,所以2H O质子数=1 2+8=10,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 10,不符合题意;DLiF中Li质子数为 3,F的质子数为 9,所以LiF质子数=3+9=1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 12,不符合题意。故选 A。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增大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1L 大豆与 1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C 解析:C A、水银是汞的俗称,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原
5、理,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的间隔增大,选项说法不合理;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变大,选项说法不合理;C、分子是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加入糖的水变甜,选项说法合理;D、1L 大豆与 1L 水混合总体积小于 2L,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选项说法不合理。故选:C。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 BH2O 和的 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任何情况下不能再分 DO2-、Na+、Mg2+、Cl-的最外层
6、电子数均为 8,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B 解析:B 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但不带电的微粒除了分子、原子还可以是中子等,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正确;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错误;D、离子如锂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不是 8,错误;故选 B。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 解析:B A、空气液化是因为分子间
7、间隔变小的缘故,故解释正确;B、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高时间隔变大,温度低时间隔变小的缘故,故解释错误;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解释正确。D、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体现的碘分子的性质,故解释正确。故选:B。8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 解析:B A、干冰升华是由于
8、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故解释正确;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造成的,故解释不正确;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解释正确;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解释正确;故选 B。9对于 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质量几乎相等;A B C DC 解析:C 1个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形成 Fe2+,失去 3 个电子形成 Fe3+,它们的核电荷数没有发生改变,故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1个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形成 Fe2+,失去 3 个电子形成 Fe3+,则
9、 Fe3+、Fe2+、Fe 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说法错误;1个铁原子失去 2 个电子形成 Fe2+,失去 3 个电子形成 Fe3+,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不相同,说法错误;Fe3+、Fe2+、Fe 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而原子的质量主要是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电子的质量是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则三者的质量几乎相等,说法正确。说法正确。故选 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C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D 解析:D
10、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因此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B、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错误;C、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故正确;故选:D 11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探究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结论 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在不断运动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A 解析:A A、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
11、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右边烧杯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不符合题意;D、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故选 A。12如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镁、铝三种原子都有 3 个电子层 B氢、锂、钠三种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1 个电子 C铍、镁两种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 D图中有五种金属元素C 解析:C A、原子核外有几
12、个电子层,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钠、镁、铝三种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所以三种原子都有 3 个电子层,此选项正确;B、氢、锂、钠三种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1 个电子,此选项正确;C、铍、镁两种原子最外层都有 2 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此选项错误;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所以图中有五种金属元素,此选项正确。故选 C。13能量的改变会引起分子运动的速率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常年冻土中的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会放出热量 C水分子发生能量改变后一定会发生状态的改变 D风吹会带走热量,因此有风不利于湿衣服的晾干B 解析:B A、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 A
13、 不正确;B、水蒸气遇冷会释放能量,分子间隔变小,故 B 正确;C、水分子发生能量改变后不一定会发生状态的改变,故 C 不正确;D、风可以加速水分子的运动,故 D 不正确。故选:B。14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6 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B 解析:B A、由图可知,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 2 个电子,A 错误。B、由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B 正确。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C 错误。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
14、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银、阴离子,D 错误。故选:B。15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相同 B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D表示的是原子,表示的是阴离子C 解析:C A、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所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 13,为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和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 2 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表示的是原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 16在
15、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2)根据图 A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硅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14 C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g(3)根据图 B-E中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粒子共表示_种元素(填数字)。C 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填序号)。氢分子B3B 解析:氢分子 B 3 B (1)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构成氢气的粒子是氢分子;(2)A、由名称可知,硅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同一原子中,
1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硅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14,选项正确;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下边的数字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通常不写出来,选项错误。故选 B;(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图中 CD 质子数相同,是一种元素,故 B-E 中粒子共表示 3种元素;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C 为 16 号硫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6 个电子;BC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17
17、下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其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填元素符号)(2)若带有 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 x=_;其所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周期。Ar12 三 解析:Ar 12 三 (1)稳定结构是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 8(氦是达到 2),其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核外电子数为 10,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质子数为 10 的元素符号是 Ar。(2)若带有 2 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最外层失去了 2 个电子,x=2+8+2=12,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该原子有 3 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18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 4 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
18、由图可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2)钠元素和氯元素都位于周期表中的第_周期;(3)A粒子的化学符号_;A 和 B 的化学性质_(填“相似”或“不同”);(4)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填字母)。A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B各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C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5 三 Na+不同 A【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 B 表示钠原子 C 表示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或“=”或“”)。26 解析:26 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9kg,一种钛原子的质量为 7.95110-29kg,则
19、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9297.951 104811.993 1012kgkg;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钛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22个电子,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又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核内中子数为 48-22=26;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4,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8,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真实质量成正比,则等质量的金属钛和金属镁含有原子的数目关系:钛镁。20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魔棒生烟”的魔术(如图一),当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为了揭秘这个魔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浓盐酸会挥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浓氨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1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经典 测试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