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提高培优).pdf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提高培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提高培优).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 B粒子 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 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 解析:D 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 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 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 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 A 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 19,核外电子数为 18,则粒子 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 B 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 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 C 不正确;D、X是氯离子
2、,Y是钾离子,M 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 D正确。故选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是纯净物;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O;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核内质子数目不同 已知 M2-核外有 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a-x+2;质量相同的 Na、Mg、Al、Ca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 Mg。A B C DC 解析:C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3、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则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O2,2O表示的是两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故几乎不含氧分子,符合题意;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符合题意;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M2-核外有 x 个电子,是得到 2个电子形成的,该粒子中质子数=x-2,因为相对原子质量为 a,所以该粒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a-2=a2xx,符合题意;Na、Mg、Al、C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等质量物质含原子个数越少,因此质量相同的 Na、Mg、Al、Ca 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
4、是 Ca,不符合题意。故选 C。3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 B C DD 解析:D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硫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说法正确;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而硫原
5、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即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2倍,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说法正确;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电子数也等于核内中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说法正确;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故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质
6、子数等于中子数,故二氧化硫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说法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 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 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D 解析:D A、波义尔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此选项错误;B、波义耳加
7、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不断进入容器中,此选项错误;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氧化汞,氧化汞由分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是因为氧气完全反应后液面不再变化,此选项正确。故选 D。5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 A中溶液变红 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 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 A B C DD 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
8、,该选项说法正确;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该实验过程中,C中溶液变红色比 B 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 A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
9、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D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解析:D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与铵根离子(+4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N
10、a B-OH C2H O DLiFA 解析:A+4NH中N原子的质子数为 7,H原子的质子数为 1,所以+4NH的质子数为 11,电子数=11-1=10;A+Na中质子数为 11,电子数=11-1=10,符合题意;B-OH中O质子数为 8,H原子的质子数为 1,所以-OH质子数是 9,电子数=9+1=10,不符合题意;C2H O中O质子数为 8,H的质子数为 1,所以2H O质子数=1 2+8=10,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 10,不符合题意;DLiF中Li质子数为 3,F的质子数为 9,所以LiF质子数=3+9=1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 12,不符合题意。故选
11、A。8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香水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分子间有间隔B 解析:B A、香水挥发,是因为香水中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没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液氧与气态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
12、合后体积小于 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9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 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量为 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34A 解析:A 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2+8+18+n,n=6,最外层电子数是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3、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 34,而不是中子数为 3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0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A钠 B镁 C铝 D铁A 解析:A【分析】等质量的金属,所含原子个数最多,即原子质量最小;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成正比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即是原子个数最多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
14、量的大小关系是铁铝镁钠,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钠镁铝铁,所以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钠原子。故选 A。【点睛】掌握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真实质量成正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B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D 解析: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积累。A、氯化氢(HCl)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不是一种,所以不是分解反应,
15、不符合题意;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符合题意;D、催化剂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可采用排除法。12如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镁、铝三种原子都有 3 个电子层 B氢、锂、钠三种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1 个电子 C铍、镁两种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 D图中有五种金属元素C 解析:C A、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钠、镁、铝三种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所以三种原子都有 3 个电子层,此选项正确;B、氢、锂、钠三种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1 个电子,此选项正确;C、铍、镁两种原子最外
16、层都有 2 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此选项错误;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所以图中有五种金属元素,此选项正确。故选 C。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糖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氧气和臭氧(O3)的质量相同所含分子数目相同;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A B C DC 解析:C 糖水是混合物是因为糖水中含有不同种分子,正确;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错误;电解水属于化学
17、反应,是因为水分子分解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变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变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正确;氧气和臭氧(O3)的质量相同,由于臭氧分子的质量大于氧分子,故所含分子数目不同,错误;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故选 C。14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D 解析:D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两种微粒的质
18、子数分别为 8、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均为 2 层,电子层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均为 2+8=10,故选项说法正确。D、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分别为 8、10,分别为氧元素、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里柳絮飘扬,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气分子体积变大 C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D水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D 解析:D 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
19、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在高空中变大了,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是因为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 16如图中 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图一中锶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锶元素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图二中的粒子共表示_种元素,其中表示
20、阳离子的是_(填序号)。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表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第_周期。(3)图二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离子(填“阴”或“阳”)。金属 4三 6 得阴 解析:金属 4 三 6 得 阴 (1)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锶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38,锶带“金”字旁,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2)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图二中的粒子共有 4 种质子数,共表示 4种元素;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表示的元素是硫
21、元素,硫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为 3,在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3)图二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17“天宫二号”使用的冷原子钟精度世界最高,三千万年误差小于 1 秒,制作该钟应用到铷。请根据如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如图判断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2)铷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两者的化学性质_(填“相似”或“不相似”);(3)根据如图试写出铷离子的符号_,其与硫酸根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4)工业制铷的原理为:在真空和高温的环境中,利用单质镁与氯化铷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请写出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5;质子数不同;相似;【
22、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和离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正确的化学式和符号表达式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5;质子数不同;相似;+Rb 24Rb SO 2RbClClRbMgMg+真空高温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和离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正确的化学式和符号表达式进行分析解答。(1)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5 周期,因为核外电子层有 5 层,故填:5;(2)由元素的概念可知,铷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钠原子的最外层有 1 个电子,铷原子的最外层也是 1 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填:质子数不同;相似;(3)根据铷离子的
23、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因此铷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 1(小于 4),在化学反应前后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铷离子的符号可表示为:Rb+;因为铷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 1,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 价,与硫酸根离子(-2 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24Rb SO,故填:+Rb;24Rb SO;(4)根据描述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镁与氯化铷,反应条件是真空和高温,生成物是铷和氯化镁,故符号表达式为:2RbClClRbMgMg+真空高温,故填:2RbClClRbMgMg+真空高温。18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
24、图。(1)图 1 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 1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相对原子质量为_。图 1 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_。该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其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2)如图 2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_。3206S2-硫+氧气二氧化硫氨气分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分解为氮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重新结合成氮分子氢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水分子 解析:32.06 S2-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氨气分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分解为氮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1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测试 提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