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整体思路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整体思路解读.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整体思路解读【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继往开来,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完善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引领考试评价改革。语文新标准必将引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品质。【关键词】课程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2022 年新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标准)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 2000年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总结梳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
2、研究化解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成为我国新时代继往开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文件,必将引领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品质。一、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语文新标准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改革思路,清晰阐明了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的性质,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突显了语言文字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突显了语言文字运用对于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运行与进步的意义和价值;强调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一
3、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语文课程在人的学习、成长、生存、发展过程中,在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地位。语文新标准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部分,都做出重要安排。突出新时代育人的重大主题,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统领整个课程标准,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回答语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语文新标准强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其多重功能和
4、奠基作用。突出为每一位学生学习文化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时代新人;突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语文新标准在强调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路径。坚持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一个个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整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综合发挥多重教育功能;重视语文课程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作用,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把立德树人作为附加任务。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完善课程目标体系 语文新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语文
5、课程的育人价值和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对人的发展的贡献,体现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语文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是在学生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原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具有丰富的内涵。语言运用,突出了语言文字积累、梳理和整合,对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了解,在语言实践基础上初步形成良好语感和个体语言经验;突出了正确
6、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突出了对语言文字丰富文化内涵的感受,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思维能力,突出了通过语言运用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探索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育探索创新精神需要特别关注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的理性精神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品质。审美创造,突出了审美经验、审美鉴赏、审美表现与创造、审美情趣。而这些都是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作品,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自信,突出了继承、弘扬中华
7、文明,参与当代文化;同时也应增进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了解与借鉴,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中,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立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一个人说一段话写一篇文章,都可能表现出他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应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体提高,不宜把四个方面拆分开来。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基本一致,但是突出了课程视野和基础性。课程视野表现在对学科逻辑、学习逻辑、生活逻辑的观照和整合,基础性表现在内涵表述中的侧重点和分寸感。语文新标准改变了 2011 版的目标结构安排,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完善
8、了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按照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构建了课程总目标,分条表述,却又相互关联;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有机融合。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构建阶段目标,以学习为主线,核心素养渗透其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三、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重组课程内容 语文新标准增加了课程内容部分,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文化构成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一是突出了语文课程内容重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语文课程内容还包括外国优秀文化,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作品和语文常识。二是根据义务教育的特点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如果说语文核心素
9、养主要指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语文学习任务群则是指向怎样培养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若干同类语文任务学习单元组成。每个学习单元明确学生围绕什么学习主题,在什么学习情境中,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并以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语文素养。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突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突出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强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主要育人功能,突出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加强识字与写字、日常会话、
10、语言及文化积累、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与沟通、梳理探究、学会学习等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言、思辨、审美、文化等各方面素养的全面发展;重视“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合作、反思、创造等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六个任务群都贯串四个学段,螺旋发展;既具有整体性,又体现学段特征。整体性与阶段性统一,主要表现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范围、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学习兴趣、认知特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发展的阶段性,学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层次性、广度深度的发展梯度,统筹设计不同学段学习情境、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学习方式。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机融入了诸多教育元
11、素,都是一个育人的综合体。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不与核心素养一一对应,也不是从学科知识内容一个维度去考虑,而是综合考虑学习主题、学习场景、学习内容、学习行为等因素而设置的,是学科内容逻辑、生活逻辑、学习逻辑有机结合的产物。每个学习任务群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也保持着多种多样的联系。“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最具有基础性,在独立设置学习任务群的同时,也渗透包含在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之中。既可以单独设计学习单元,也可以与其他任务群结合设计单元组织教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虽然区分较为明显,但各自与其他学习任务群之间也都保持着多重关联和呼
12、应。“跨学科学习”在专门设置学习任务群的同时,其他任务群也都有所安排。语文学习任务群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教学方式变革。语文学习任务群以核心素养为纲,改变以知识点、能力点简单线性排列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追求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必然会引领教学的变革,改变围绕学科知识逐点解析的分析性教学,改变围绕学科知识技能的逐项训练,把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和机械操练中解放出来。学生围绕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去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种学习是
1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学习、深度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创造性学习。教师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上,设计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习,组织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语文,在用语文中学习语文,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语文。任务引导的学习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引导、问题解决、启发式、讨论式、提示与点拨、展示与分享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和教学手段。四、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引领考试评价改革 语文新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了义务教育各个学段学业质量要求,对于保证全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运用情境,描述学生语文学习表现,明确学生在每个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学业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呼应协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增强了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语文新标准 对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评价也提出新的思路。从评价原则、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评价三方面,加强了对过程性评价的指导。从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命题要求三方面,提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要求。理念先进,操作性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