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1讲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1讲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1讲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奠基是先秦时期的时代特征。(1)原始社会: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元一体,生生不息,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儒家思想初步形成。课题 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
2、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中国古代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遗存 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 70 万年至 20 万年的北京人 生产、生活 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时期 代表 分布 概况 距今约 1 万年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稳定 距今约 7 000
3、年前距今约 5 000 年前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农业: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手工业:彩绘陶器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农业:种植水稻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 5 000 年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 手工业: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2.原始社会组织(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3部落时代(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重。(2)炎黄联盟: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
4、为华夏始祖。(3)尧舜禅让: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4)“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链接选择性必修 2P23、P6 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经济 食物来源 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 生产工具 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妇女地位 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 (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产生:大约 1 万年前。表现 农耕 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
5、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 距今约 9 000 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距今约 8 500 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距今约 6 000 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影响 经济生活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生活和生产方式 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科学技术 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2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子地位上升: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
6、属地位。(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3)阶级产生,国家应运而生。链接选择性必修 2P1921 3原始社会与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1)农业工具:距今 5 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青铜器。(2)手工业工具 纺织业 约 3 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陶瓷业 使用的工具包括坯车、匣钵、支钉等。人们最初用泥条盘筑的方式制造陶器,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 冶炼金属 锻打工具: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 铸造工具:融化金属原料的坩
7、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商和西周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 二、早期国家 1夏朝 建立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世袭制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管理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 灭亡 约公元前 1 600 年,汤兵讨桀、大败夏兵,把桀放逐到南方,夏朝灭亡 2.商和西周(1)政治统治 商朝 西周 建立 约公元前 1600 年,商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商建周,
8、定都镐京 政治 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共和行政”:公元前 841 年,周厉王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灭亡:公元前 771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图解历史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链接选择性必修 1P23 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遗存(1)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2)经济
9、、文化 农业发展 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土地制度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甲骨文 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概念阐释 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未经王室和公室特许,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在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中华文明起源
10、的探寻良渚文化遗址 材料 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该文化于 1936 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 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2009 年以后,在这片区域清理出稻田遗迹,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 11 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
11、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摘编自刘莉等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 材料导读 材料所述良渚文化遗址分布的区域、发现的实物遗存体现出其文化特点。据材料信息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试答:_ 答案 特点:分布于长江流域,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规模大,数量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 原生性 中华文明是欧亚大陆产生的一支原生文明,其经历了从起源到逐步形成的过程,夏、商、周时期逐渐进入阶级社会 可信性 中国考古学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整体性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元文明的交融,各地区
12、的文化通过相互竞争、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明 连续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 认识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材料一 同样是 1 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 10 000 年至 2 000 年的 8 000 年中,从 532 万直线上升到 13 300 万,即足足增加 25 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 材料二 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音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13、,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材料导读 材料一反映了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材料二说明农业的出现推动了原始音乐、天文历法、数学等的出现。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的出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试答:_ 答案(1)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农业的出现推动了原始音乐、文学、宗教和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的发展
14、。原始农业诞生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 材料一 国宝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 “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治中心地。“宅兹中国”大意为居住在天下之中。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材料二“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中国”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其中,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
15、文化“磁场”。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原”。许宏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材料导读 1“中国”最初的含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与“四方”对称。2在古代历史中“中国”的衍生含义更加丰富。3“中国”具有近现代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民族、政治三个角度理解“中国”一词的含义。试答:_ 答案 地域:京师,首都,都城;中原地区。民族:华夏族群。政治:中原王朝所建立的政权;近现代国家的代称。夏商周三代文明传承的表现(1)文字沿革: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2)宗法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
16、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3)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4)民族观念: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民族。(2021广东高考)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解题揭秘 找准题眼:应国墓地和普渡村墓地都处于北方 分析材料:黄河流域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流域风格的西周青铜器 明确答案:题干信息反映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17、,进一步推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 D 项 阅卷点评 失分 1 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周边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排除A 项 失分 2 以偏概全,节外生枝。只从“应国”一个国家无法得出“各诸侯国”都维护周礼的普遍性结论,排除 B 项 失分 3 阶段特征认识不清。宗法制度崩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且青铜器一般是礼乐制度的象征,和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排除 C 项 1.(20216 月浙江选考)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
18、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 答案 A 解析 周王既是国家的最高首领,又是“天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即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选 A 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庶子孙为小宗,排除 B 项;“天下为公”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中国早在夏朝就已进入“天下为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 项;“郡”“国”并行是汉初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 项。2(2020天津卷)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部编版 新高 课题 中华文明 起源 早期 国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