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知识篇作文素材篇新学案第141期.pdf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知识篇作文素材篇新学案第141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知识篇作文素材篇新学案第141期.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知识篇作文素材篇新学案第 141 期(第 141 期)文化知识篇 古诗中的哲理思辨警句(二)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哲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哲理: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也就是说,花儿开过了,并不是无
2、情地离开了,而是落到地下变成肥料来支持以后的花开得更鲜艳!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2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哲理:在苏轼看来,生行无定踪,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地,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可见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偶然留下痕迹,随时变灭,没有必要过分怀念。24“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哲理:国家的兴盛衰亡取决于时势,颠
3、覆国家的罪责在帝王自身。诗作批判了“红颜祸水”论,极富理性色彩。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哲理: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它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哲理: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2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哲理: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2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哲理:保持宁静高远的心境,即便身处闹市,也能自得其静。静在心,不在境。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哲理:充满自信,不断追求,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哲理: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3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哲理: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3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哲理:只
5、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心灵和精神也是相通的。34“云霞,我爱山无价;行踏,云山也爱咱。”(张养浩 雁儿落兼得胜令)哲理: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必须和谐共处。3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哲理:天地间人才辈出,不要拘泥于古人,后人定能超出前人。36“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清代阮元吴兴杂诗)哲理是: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和绝对化。3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哲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6、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哲理: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揭示物是人非,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道理。3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哲理: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一旦认识到“失去才知可贵”那时就晚了。4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哲理: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41“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哲理:“成功好似”容易,其实(成功的道路)却很艰辛。42“冗繁削尽留清瘦,画
7、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的题画竹)哲理:体现了事物发展以及量变到质变的道理。(生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熟练的感觉,熟时经过积累,发展到生疏的感觉)43“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44“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哲理: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
8、,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45“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哲理: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46“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
9、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比丘尼)哲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若没有追寻的过程,永远不会珍惜;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47“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哲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作文素材篇 经典名言及适用主题示例 1.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米兰昆德拉)适用于“离开”、“告别”等主题。可以这么用:当栀子花开满校园,空气中除了
10、氤氲着芬芳,也飘荡着离别的气息。初夏六月,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临,又到了告别的时候。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2.你要像一个病人似的忍耐,又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里尔克)适用于“忍耐”、“自信”等主题。可以这么用:成长路上,你要像一个病人似的忍耐,又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如此,才能抓住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展翅高飞,抟摇直上九万里。3.我不爱大海,也无法爱,那么大的地方,却不能行走。(茨维塔耶娃)适用于“务实和务虚”、“爱与不爱”等主题。比如,写“务实和务虚”时,可以这么用:俄国诗人茨维塔耶娃长期住在海边,但她却不爱大海,也无法爱,因为那么大的地方,却不能行走。这种务实的理念
11、,值得吾辈奉为圭臬。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如此,方能以足迹为笔,以汗水为墨,把青春的诗行写在祖国的大地上。4.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距离。(卡尔维诺)适用于“保持距离”、“置身事外”等主题。比如,写“保持距离”时,可以这么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要让自己识得庐山真面目,就不能身在此山中。所以,卡尔维诺也说,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距离。5.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马尔克斯)适用于“旅行”主题。可以这么用:我去旅行,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对我而言,旅行真正的价值不在于
12、风景本身,而在于沿途的见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一向把旅行当做读地上的无字书,其实书本身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读书后的感知和收获。6.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马尔克斯)适用于“幸福的晚年”、“孤独(孤寂)”等主题。比如,写“孤独(孤寂)”时,可以这么用:人的一生,有轰轰烈烈的时候,也有平平淡淡的日子。如果说青壮年是夜空中怒放的焰火,那么晚年应该是月光下平静的湖面。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甘于淡泊,并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7.浅水喧闹,深潭无波。(雪莱)适用于“低调和高调”、“谦逊和骄傲”等主题。比如,写“谦逊和骄傲”时,可以这么用:很多时候,我
13、们懂得越少,越会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而当我们懂得越多,反而会越谦逊。这就像浅水喧闹,而深潭无波。8.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雪莱)适用于“乐观”、“豁达”、“坦然面对”等主题。比如,写“坦然面对”时,可以这么用: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只要我们坦然面对当下的风风雨雨,用心耕耘脚下的土地,到时候自然能收获秋天的累累硕果。9.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罗素)适用于“多样化”、“幸福的本源”等主题。比如,写“多样化”时,可以这么用:当下,国内很多城市,喜欢在管理上一刀切,美其名曰“统一规范”,于是乎,街边店铺的招牌,都被换成了同样的款式。其实这样做只会显得“整齐”,绝不会有“美感”。因为,参差多态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届高三 语文 核心 素养 文化 知识 作文 素材 新学 14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