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10篇之3篇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10篇之3篇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10篇之3篇2.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教学难点: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图片欣赏: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通过直观感受,形象思维,激发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
2、习的兴趣。)2、学生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并及时予以肯定。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上入月球,下潜海底,可谓要风得风,要雨有雨。4、师: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这句话的意思吗?(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2 二、质疑新授,理清思路 1、由“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谁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呢?(神仙)神仙还有什么样的本事呢?2、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重点分析):原来千百万年之前的人们,不能像我们现在一样吃得饱,穿得暖,也没有电视、电脑打发悠闲的时间,只能依靠上天保佑,神灵庇护。3、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并纠正字音 4、理解词语
3、:“千里眼“顺风耳”5、出示图片,感受20世纪以前农耕社会的生活 三、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默读)2、师:那么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现代科学技术)是谁来呼风唤雨的呢?(人类)3、了解设问句的用法:一问一答的形式 4、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四、细嚼文段,品读感悟 1、学习第4自然段:这些发现和发明使我们的生活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秘密等)2、自读第4自然段,谈感受:祖先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师小结:20世纪的变化真快,真大、真多啊。你能用书本中的一句话 3 来概括吗
4、?3、出示图片,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4、生齐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深入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指导朗读:骄傲、自豪、欢快的语气)5、默读第4段,再次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变化之大。师: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波特兰罗素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科学的伟大力量。6、齐读第5段,体会科学的力量;学习引号的作用:直接引用 五、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六、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1、通读全文,回顾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比如: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我们用科学创造为未来,用科学改变生活。七、布置作业:练笔:未来的 4 5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
6、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二、教材分析 20 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 20 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 20 6 世纪与以往的不同。第 2 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
7、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 3、4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
8、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第 5 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 7 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三、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
9、速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四、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五、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2、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
10、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 8 望。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七、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 20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乡镇意见 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出示课件)老师随画面内容旁白:孩子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因特网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正在创造
11、着一个又一个神话?你想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齐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二、解释课题,质疑牵引 1、理解呼风唤雨:当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时候,你首先想到什么?在这里又作何理解呢?(呼风唤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 9 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2、看了课题,你有问题想提吗?(是谁在呼风唤雨?是怎样在呼风唤雨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世纪是什么意思?)(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7 年属于 2l 世纪)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各自的疑问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起去看看人们是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
12、支配自然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熟课文,自学字词。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读、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农耕社会 依赖 潜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出乎意料(2)随机书写课堂作业本中“认一认,写一写”的生字。让学生选择最容易写错的字进行书写。(3)指名分节读课文,点评。四、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仔细读课文,把你能感受到 20 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几遍。2、通过读书
13、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出示中心句子:(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段落感受到了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五、布置作业 1 0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 1、2 题的作业。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 4 题的作业。(教师说意思,让学生写词语或诗句,请一名学生上台板书)二、抓住主线,切入文本。在我国的传说中,()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世纪我们人类靠()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师:深入文本,理解内容(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 23 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
14、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1 1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真是()!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
15、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 1 2 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16、。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好的新方面和新发现。3、朗读句子“在 20 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教师随即出示 20 世纪的发现与发明的事例,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对 20 世纪的成就有更深的了解。)X 射线:1901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1 3 维生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风唤雨的世纪 29 呼风唤雨 世纪 教案 优秀 教学 设计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