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2022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共 12 页 2022 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艺创作是一个文明互鉴、文化融合的过程。汲取世界文明之精华,自古以来就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式。但是,任何文艺创作都离不开一定的时空环境。一个国家既有的历史传统、人文底蕴、社会条件、政治文化等都会对文艺创作产生深层次影响。这就意味着一个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首先必须是本土的。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继承并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吸收时代元素的同时挖掘丰富多样的本土化元素,发出新时代的中国声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
2、现中华审美风范,进而丰富发展中国文艺创作的鲜明特色,是当代文艺创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对本土化创作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中国元素”这一表象,还要看到它所浸润的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就不可能契合人心、赢得观众、占领市场。事实上,一些好作品正是秉持坚定的文化自信,按照“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与时代同步”“反映时
3、代风貌”的准则,将宏大的时代主题与本土特色紧密结合,让文艺创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弘扬主旋律、贴近本土、涵养情怀的有机统一。流浪地球的故事内核并不是讲述逃离地球,而是带着家园一起去流浪,反映的是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的保卫家园的朴素情怀和面对困难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山海情描述了大西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把飞沙走石的荒石滩变成丰饶宜居的美丽家园,将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群像生动地呈现了出来。从这些鲜活的例子可以看出,创造精品力作与坚守本土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是辩证统一的。而促进它们的有机融合,首先要有“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理念。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
4、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精神产品,文艺创作必须扎根于本土,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首要使命,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和经典的艺术形象,弘扬中国精神,汇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试卷第 2 页,共 12 页 同时,还要善于从历史传统中发掘素材。诸多经验表明,注重从历史中寻找素材、激发灵感的作品大多收获了群众好评,有的甚至经久不衰。因此,文艺创作要善于深耕历史,深挖历史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继而使更多更能彰显文化自信的优秀
5、作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创作不能只收获票房,更要担负起彰显文化自信的职责使命。而文化自信需要扎根本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精品力作,才能让更多更好的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进而让文化自信的鲜明特质得到更好彰显。(摘编自陈朋在本土化创作中彰显文化自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创作要汲取世界文明的精华,也会受到本土的历史、人文、社会、政治等方而的影响。B文艺作品要打动人心,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必须体现本土特色并秉持高度的文化自信。C文艺创作扎根本土,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首要使命,进而汇聚起推动中
6、国发展进步的力量。D如果在创作中善于深耕历史,善于深挖传统文化素材,那么写出的作品就会获得群众好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例证法,来阐明创造文艺精品与坚守本土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是辩证统一的。B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挖掘本土元素、秉持文化自信、深耕历史传统等三方面展开论述。C文章立足于中国当下,提出文艺精品创作要扎根本土,彰显文化自信,引领时代的风气。D文章中在分析说理时,使用“只有”“才能”“继而”“进而”等词,体现出语言的逻辑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球化背景下,作者强调挖掘本土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意味着其思想的狭隘保守。B革命
7、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引发观看热潮,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讲好中国试卷第 3 页,共 12 页 故事”。C作者说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D文艺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作者认为创作要考虑的是弘扬中国精神,而不是追求市场效益。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际,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素质建设作出系统全面规划。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
8、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侯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新的伟大征程,科学素质建设要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2020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0.56%,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当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
9、,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等。(摘编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材料二:近年来,围绕青少年开展的科学教育、科学传播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科普不再局限于课堂以内,还拓展到课堂之外,过去纯知识导向的科学传播正在不断创断。高质量的科普正在朝着思维导向或者科学方法导向、科学精神导向的模式转变。在获取知识无比便捷的数字时代,青少年不再只满足于“是什么”,而是将目光和注意力转移到了“为什么”,这种注重成因和经过的思维导向类科普,更容易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养成创新的思维模式。科学教育中,家庭作为“第一课堂”的地位永远不能忽视。许多科学家回忆起童年时光,经常提到的是父母在
10、科学书籍阅读方面的引导,滋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孩子试卷第 4 页,共 12 页 光有好奇心还不够,往往需要借助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把乍现的创意、灵光留存下来,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从社会的角度,在一场生动的科技创新比赛、一次充满趣味的科学创作活动中,青少年才能更有参与感,科学知识才更有“黏性”。博物馆、科技馆作为天然的科学传播阵地,要想方设法地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升参观体验。(摘编自刘诗瑶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材料三:2021 年 9 月 17 日 13 时 30 分许,历时三个多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后,三名宇航员搭载返回舱
11、安全降落在预定区域,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史的又一伟大壮举。对于普通人而言,“航天”一词仍然保持着神秘感,实际上,航空航天科普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战略产业,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自身也具备丰富的跨学科场景。青少年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兴趣,这适合他们的科技实践和探究式学习。因此,如何将火星、火箭等航天科技的知识、探究式主题、情感和视野纳入到课堂、纳入到学校学习场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思维素养成为航天科普教育的关键。目前,一些学校全力打造 AR 航天科普教室,将“游戏互动、虚拟现实”这一全新的教育形式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近距离地“走进”火星,“探索”火星;通过
12、 AR 技术,体验火箭发射,驾驶太空车在火星上奔驰;在沉浸式情境中感受太空科技的震撼,从而点燃自己的科技梦想。(摘编自神舟十二号成功着陆,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也正逐步起航)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十四五”建设伊始,尽管国际环境变幻不定,但是我国依然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跃进,目前已经构建新的发展格局。B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的紧密结合、彼此促进是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C青少年只有沉浸于生动有趣的科学创作活动过程,才能获得参与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发挥科学知识的“黏性”作用。D当下,“航天”一词仍然保持着神秘
13、感,其实航空航天科普教育是我国基础战略产业,融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和跨学科场景于一体。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如果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试卷第 5 页,共 12 页 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B童年时期父母在科学书籍阅读方面的引导,对于滋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意义重大。这已经为许多科学家的经历所证明。C学生利用 AR 航天科普教室,借助“游戏互动、虚拟现实”这一全新的教育形式,可以“亲身”感受到太空科技所带来的震撼。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大幅提升,将会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平衡城乡、区域经济发展
14、的形势。6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素质建设要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我国应当如何加强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头像 林斤澜 画家老麦气色红润,为人圆通,又走好运,同行拿“脉通”来开玩笑,老麦索性拿“麦通”当了笔名。这天他从人民礼堂出来,手提包里装着刚得的奖品。他骑上车,美滋滋地回味着。老麦的确好运道,十年浩劫没有伤着元气,眼下又青云直上。前年画了张武斗场面,闯了“禁区”,热辣辣得了奖。去年评奖说要点叫人愉快的,他就画了张五只小猫,像小孩子那样互相抓挠着,鲜活极了。今年得奖的是“夜行军”:一个十几岁的女兵,军帽下边戳着两根辨
15、橛子,背一把二胡。革命传统教育、军事题材,一下子名列前茅。怎么拐到胡同里了?呀,梅大厦!十分熟悉又经常想不到的名字跳了出来。再拐两个弯不就到梅大厦家了吗?这位姓梅的跟老麦是老同学,学的是雕塑。三年了,老麦忙于来信,来访,来约稿;梅大厦却连逢年过节都没露过面。他在干什么?美术界不大听说他的名字了。老麦把车推进一个没有门扇的门洞,叫道:“梅大厦!”就听见屋里叫:“吃饭没有?正好,给你下挂面。”三年不见,劈头还是三十年前穷学生的口吻。老麦进里屋坐下只有里屋才有凳子。除了角落的单人床,屋里全是架子,架子上全是雕塑。梅大厦头发花白、乱蓬蓬的,细眼睛挂红丝,小个子还驼点儿腰。只有两只手肌肉鼓胀,是灵活的年
16、轻的手。趁这年轻的手专心地下挂面,老麦把架子浏览一番。书架上摆的全是陶瓷,有试卷第 6 页,共 12 页 的古色古香,有的土里土气。造型、使釉、神态,都着力继承民族传统。临时随手钉起来的架子上,全是木雕人物,有的还是半成品,看来都是近作了老麦那行家的、安闲的、挑剔的眼光,渐渐地不安起来了。这些木雕不是从庙堂、寺院、坟墓的雕塑里来的吗?不是从民间的泥娃娃、面人儿脱胎出来的吗?可是又不一样,是吸收了外国现代方法的呀!这么个杂院的破屋,这个老泥瓦匠般的老同学、老光棍,有探索,有创造。老麦看见书架顶板上撂着一个女兵,辨橛子,身背二胡,军帽上肩膀上落了不薄的尘这个烧瓷女兵是三年前见过的,和自己的画稿有没
17、有关系呢?倒也难说。不过,平心而论,这个女兵是一般化的,自己画的那个有个性,有人物的心灵。老麦吃着面,斟酌着说:“得有个人照顾了!”“我没有时间。要命的是,我那几年只做了几件,你看”梅大厦指一下那个一身尘土、背着二胡的女兵,“现在看都懒得看一眼,这么不经看。”老麦心里一沉,但又平和地说:“你这个女兵是一般化了些。”梅大厦走到货架前,年轻的手倏地转到一块淡绿的玉石上。“漂亮吧?从人家废料堆里捡的,我小心极了,耐心极了,慢慢磨出来的。你看,春天了,叫太阳晒化了,摊在淡绿的水面上,身底下的颜色,是水。”老麦这才领悟,这是一只白天鹅。长长的脖子弯弯地贴在背上,是刷洗羽毛?是刚从梦中苏醒?是尽情享受大地
18、春回?不觉叹道:“可惜,这些东西眼前是无名利。”“管那个做什么。”梅大厦两手一拍,劳动布的工作服飞起粉尘。“现在是我一生工作最好的时候。思想上自由,生活上自由,艺术上我觉着看得见自由王国了。”梅大厦细小挂红丝的眼睛,闪着一种不那么正常的光芒。老麦暗想:这样的光芒自己是没有的,不,是自己欠缺的。梅大厦的手往钉起来的架子上一排排黄杨木人物那里扫过去,好像一个将军指点他的士兵。老麦的眼睛顺着他的手,停在了一个不大的头像上。这是一块黄杨树顶,留着原树皮,只上尖下圆地开出一张脸来。原树皮就像头发,脸是少妇型的长脸。老麦立刻看出来,那比例是不写实的。头发下边露出来的尖尖脑门,占全脸的三分之一。弯弯的眉毛,
19、从眉毛到下边的眼睛,竟有一个鼻子的长度。我的天,这么长这么长的眼皮呀。眼睛是半闭的。这以下是写实的端正的鼻子,写实的紧闭的嘴唇。这是一个沉思的面容。没有这样的脑门和这样长长的眼皮,仿佛思索盘旋不开。森林里常有苍老的大树,重重叠叠的枝叶挂下来,伞盖一般笼罩下来,老树笼罩在沉思之中。这个少妇头像,是沉思的老树的精灵。老麦再看看那些陶瓷,那些玉石,更加明白老同学在着力民族传统之后,追求现代表现之后,探索着一个新的境界。他感叹:“三年不见,你的进展很快呀!”梅试卷第 7 页,共 12 页 大厦细小挂红丝的眼睛里,射出了光亮。“就是要做,赶紧做,现在是我一生最好的时候。”梅大厦年轻的手,抓着花白衰老的头
20、发,扯了两扯。老麦坐不住了,心思活跃,想为梅大厦另找一处房子,想请一些专家来,想组织一个像样的展览会。老麦骑上车,为自己的发现和将要实现的计划兴奋起来,胡同里,他把铃铛打得山响。选自北京文学1981 年第 7 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小说写了老麦和梅大厦之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文笔细腻而深刻。B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作者通过家徒四壁的室内环境以及肖像描写,正侧结合,刻画出一位不修边幅、沉潜雕塑的艺术家形象。C小说语言描写传达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如“我没有时间。要命的是,我那几年只做了几件,你看”,表现了大厦对自己先前虚度
21、光阴的懊悔之情。D不惜笔墨描摹大厦的木雕,是因为这是大厦的代表作,他新近创作的少妇木雕头像,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大胆创新,不是写实的,而是变形的。8小说第三段叙述上有什么特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小说标题是头像,头像是梅大厦的代表作,但为何前面大量篇幅写老麦?有何作用?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文帝黄初四年春三月,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青龙元年,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
22、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二年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六月,帝敕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秋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繁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噉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试卷第 8 页,共 12 页 亮病笃,汉主使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
23、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仅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通鉴纪事本末诸葛出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
24、/B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C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D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龙,是三国曹魏明帝曹睿的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自汉元帝开始,有时一帝换多次年号,明清两代一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B斜谷口,三国时期的地名。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
25、斜谷道。C巾帼,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D长史,官名,是中国历史上的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主刘备对诸葛亮说,假如嗣子没有才能,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感激涕零,下决心竭尽辅助之力,以死相继。B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不肯出战。诸葛亮于是赠送司马懿妇女的服装,以激怒司马懿出击迎战。试卷第 9 页,共 12 页 C诸葛亮早起晚睡,凡是处罚二十以上的,都亲自过目,所吃的东西还不到几升,确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尚书仆射李福探望慰问身患重病的诸葛亮后,询问国家大计,过了几天又回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陕西省 咸阳市 三高 模拟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