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pdf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_ 一、选择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
2、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为国以礼 由也为之 B方六七十 且知方也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会同 D 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B“浴乎沂”是状语后
3、置句。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4、愿为小相焉”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4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早缫而绪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6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5、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子路率尔而对 鼓瑟希,铿尔 求也为之 夫子何哂由也 A相同,也相同 B不同,也不同 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步卒 72 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 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 20 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 20 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
6、夫、士三个等级。9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二、其他 10给加点字注音。率(_)尔 饥馑(_)哂(_)之 俟(_)章甫(_)铿(_)尔 冠(_)者 舞雩(_)喟(_)然 11(1)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_)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_)方: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 (_)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_)(2)尔:以吾一日长乎尔 (_)子路率尔而对曰 (_)12(3)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_)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_)如:宗庙之事,如会同 (_)(4)以:则何以哉 (_)以吾一日长乎
7、尔 (_)加之以师旅 (_)(5)而:子路率尔而对曰 (_)舍瑟而作 (_)而:非诸侯而何 (_)13通假释义 鼓瑟希 “希”同“_”,_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_”,_ 14古今异义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义:_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15一词多义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名词,_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名词,_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 名词,_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副词_ 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_ 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_ 加 加之以师旅 动词,_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动词,_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动词,_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动词,_ 与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8、也!”动词,_ 唯求则非邦也与 语气助词,_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动词,_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动词,_ 16一词多义 让 其言不让 形容词,_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动词,_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动词,_ 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_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介词,_ 宗庙之事,如会同 连词,_ 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 连词,_ 加之以师旅 介词,_ 则何以哉 动词,_ 毋吾以也 动词,_ 而 子路率尔而对曰 连词,_ 舍瑟而作 连词,_ 非诸侯而何 连词,_ 17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 摄:摄乎大国之间 动词,_ 比:比及三年 介词,_ 俟: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动词,_ 会:如会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西华 学习 要点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