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技术发展与应用.pdf
《NFC技术发展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FC技术发展与应用.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FC 技术发展与应用 王三元;程代伟【摘 要】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起源于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新兴无线传输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 NFC 技术的组成、原理及标准化,对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并探讨了目前 NFC 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期刊名称】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4)004【总页数】6 页(P44-49)【关键词】近场通信;协议;标准【作 者】王三元;程代伟【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通信工程系,北京 100
2、070;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通信工程系,北京 100070【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TN926.1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无线通信技术,它起源于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由飞利浦、索尼、诺基亚等公司联合推出。NFC 工作频率为 1356MHZ,通信距离为 020cm,其工作距离实际只有 010cm。在工作距离范围内,可实现的传输速率为 106kbs、212kbs 和 424kbs。与蓝牙、UWB、ZigBee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比,NFC 的配对更加快速,操
3、作更加简洁,软硬件实现方式更加简单。这样的优势可以使设备之间快捷安全的建立起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目前 NFC 在数据传输、移动支付、智能海报、医疗、航空等领域均有大量应用。天线产生的电磁波,可以根据不同的特性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感应近场、辐射近场和辐射远场。其中感应近场区域指的是靠近天线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电磁场的能量是振荡的,不产生辐射。辐射近场区介于感应近场和辐射远场之间。在该区域中由于与距离的一次方、平方、立方成反比的场分量都占据一定的比例,所以在不同距离上计算出的天线方向图是有差别的。辐射近场区之外就是辐射远场区,属于天线的实际使用区域,该区域的场幅度与离开天线的距离成反比1。N
4、FC称为近场通信,其工作原理就是基于感应近场,如图 1 所示。在该区域中,离天线或辐射源越远,场强的衰减就越大,所以非常适合在短距离内传输与安全相关的数据。NFC 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阅读器产生射频场,电子标签从射频场中耦合得到能量,然后反馈给阅读器一个信息。(2)阅读器将要发送的信息经过调制后发送给电子标签,电子标签通过负载调制将阅读器所需信息传回阅读器2。NFC 可以在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下工作,其工作原理存在一定的区别。被动通信模式如图 2 所示。在被动模式下,启动 NFC 设备进行通信的称之为发起方,而通信的接收方称之为目标方。在被动通信中,由发起方提供射频场,并选择 106kbs
5、、212kbs 或 424kbs 中的一种速率对信息进行传送。在该过程中,目标方不产生射频场,而是从发起方发射的射频场中获取能量,然后目标方使用负载调制的方式,用相同的速率将信息传回发起方。由于使用了这样的通信建立过程,在被动模式下,若要检测相同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和 NFC 设备并与之建立联系,可以使用相同的连接和初始化过程3。由于被动模式的目标方不需要产生射频场,所以大量的移动 NFC 设备都采用被动模式进行通信。其中,无源设备和有源设备均可以借助发起方射频场提供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有源设备就可以降低电源的功率,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在有些应用中,可以要求低电量设备在通信中以被动模式通信,充当
6、目标设备来节约电能。主动通信模式如图 3 所示。主动通信的发起方和目标方处于对等状态,不存在主从关系,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双方都需要产生射频场,并且两台设备都要求支持全双工数据交换。发起方传送数据时,产生自己的射频场,而目标方此时会关闭自己的射频场并进入侦听状态接收发起方传输的数据。数据传输结束后,发起方关闭自己的射频场,转为侦听状态,此时目标方自己产生射频场向发起方传送数据。这样的方式可以获得非常快速的连接设置。在主动通信模式下,目标方必须是有源设备,这使得通信双方均有能力产生射频场,发起方和目标方的关系处于平等的状态,适合点对点的数据传输。而且可以使主动通信比被动通信的传输距离稍远。通信双方
7、均是有源设备还解决了双方同是移动设备时电源消耗不平衡的问题。另外,NFC 设备所采用的工作模式还会影响到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所以在通信发起前,发起方需要依照相关协议选定一种通信模式和传输速率,一旦选定,在通信开始后将无法更改。传输速率与射频载波的关系如下面公式所示:VfcD128 其中 D 为乘数因子4。由以上公式可得,通信模式与传输速率的关系如表 1 所示。随着 NFC 技术的不断发展,飞利浦、索尼、诺基亚推出了 NFC 的标准化规范(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nd Protocol),即 NFCIP1,并牵头组建了 NFC 的标准化组织 NFC
8、 Forum(NFC 论坛)。随后 NFCIP1 被提交给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 ECMA,被批准为 ECMA 340 标准。ECMA 又将该标准推向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称为国际化标准,批准为 ISO 18092。2003 年,NFCIP1被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ETSI 批准为 TS 102 190 v111,2004 年,NFC Forum 再次推出 NFCIP2,旨在解决非接触智能卡的兼容问题,该标准最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为 ISO 21481。NFCIP1 对 NFC 设备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中包括调制方案、编码方式、帧格式等内容,除此之外,NFCIP1 还对
9、 NFC 设备主被动模式初始化过程中的数据冲突控制机制所需的初始化方案和条件进行了规定。NFCIP1标准还定义了传输协议,其中包括协议启动和数据交换方法等5。在 NFCIP1 中规定了 NFC 的三种应用模式:卡模式,读写模式和点对点通信模式。卡模式下,具有 NFC 功能的电子设备会模拟成为一张非接触式智能卡,如银行卡,门禁卡等。目前只支持 ISO 18092 规范。读写模式下,NFC 设备可以作为一个读卡器,可以读写 NFC 标签,非接触式智能卡等或者工作在卡模式下的 NFC 设备。可以对符合 ISO 14443、15693 和18092 规范的智能卡进行读写。点对点模式下,两个具有 NFC
10、 功能的电子设备可以进行信息交互,只要将设备靠近就可以传输数据。NFCIP1 标准规定,NFC 工作在 1356MHZ 的频率下,据有三种不同的传输速率,分别为 106kbs、212kbs 和 424kbs。其工作的速率与通信的距离有关,一般的工作距离最大为 20 cm,实际工作距离由于受到电磁兼容性标准的严格限制,一般不会超过 10 cm。NFCIP1 标准规定了 NFC 的调制方式。对于目前的三种传输速率,标准规定使用ASK(幅移键控)来进行调制,ASK 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调制技术,具有易于实现和带宽占用较小的优势。对于不同的速率,标准规定了不同的调制度。106kbs速率下,采用 100%的
11、 ASK 调制,其他两种速率采用了 10%的调制度。而对于大于 424kbs 的高速率传输,协议没有做出明确规定。NFCIP1 标准规定了 NFC 的编码方式。其中包括信源编码和纠错编码。对于信源编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采用的编码方式和规则是不一样的。在 106kbs 速率下,信源编码采用了改进型的米勒码(Miller)。对于其他两种传输速率,信源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进行编码,或者可以采用反向曼彻斯特码表示。对于纠错编码,采用循环冗余校验法,所有的传输比特,包括数据比特、校验比特、起始比特、结束比特以及循环冗余校验比特都要参加循环冗余校验。由于编码是按字节进行的,因此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FC 技术发展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