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doc
《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5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答案第卷一、1.【答案】C【解析】A 项,“隽”读“jun”;B 项,“笺”读“jin”,遛溜;D 项,鹜骛。2.【答案】D【解析】考生可根据对语境的把握和对所给词语意思的理解,运用排除法解答。第一空,根据四个词语的词性和意思来判断,放在横线处都是可以的。第二空,前面的“美”是主语,“成为”是谓语,横线处应填一个名词作宾语,“内含”是动词,意思是里面含有,所以可排除 A 项。第三空,“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真”与“美”并不是“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所以可排除 C 项。第四空,“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分庭抗礼”指双方
2、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语境强调的是把美的价值提高,使美的价值与真的价值相当,故应使用“分庭抗礼”。所以可排除 B 项。3.【答案】D【解析】A 项,搭配不当。 “营造”与“形象”动宾不搭配。B 项,不合逻辑。 “15%到 30%”本身就是约数,后面不能再加“左右”。C 项,成分残缺。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是状语,后缺少主语。4.【答案】B【解析】 “六艺”指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六种经书。二、5.【答案】A【解析】 “夏历”“农历”“阴历”“旧历”,是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而不是 A 项中说的“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6.【答案】C【解析】
3、刘安淮南子中明确记载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而不是 C 项中的“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7.【答案】D【解析】A 项,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可知,“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而指时杆、日晷、漏壶等是人们衡量、计算时间的工具。B 项,根据第四段开头一句话可知,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依据阴阳合历确立的,“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说法错误。C 项,根据第三段中“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可知,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地球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制定的,而不是选项说的“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
4、的位置变化”。三、8.【答案】A2 / 5【解析】A 项,凶:庄稼收成不好。9.【答案】C【解析】A 项,第一句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的意思;第二句中的“焉”,是助词,形容词词尾。B 项,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词,意为“因为”;第二句中的“以”,是介词,意为“把”,C 项,连词,表转折,意为“但是”。D 项,第一句中的“其”,是代词,意为“他的”;第二句中的“其”,是副词,意为“难道”。10.【答案】A【解析】是说王充写文章的特点,是说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真伪,是说王充交朋友的条件,都不符合要求。排除 B、C、D 三项,选 A。11.【答案】C【解析】 “才高”与
5、“口辩”、 “不尚”与“不好”、 “苟作”与“谈对”都是一一对应的,由此判断,开头两个句子该是字数相等,结构一致的整句。由此,排除 A、B、D 三项,选 C。12.【答案】B【解析】 “他追求好名声”错误。文中说他“不好徼名于世”,意思是不喜欢在社会上求取好名声。第卷四、13.【答案】(1)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2)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3)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解析】(1)会:恰逢、正好赶上。恐:担心。为:被。(2)诡:违背。终:最后。是:认为对的。(3)淫:沉迷。甘:乐于。14.【答案】(1)
6、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3)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解析】(1)描绘画面是一种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
7、第二联的意象有落日、断桥、人、溪水、幽树、鸟,人景相融,呈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氛围特点。(2)诗歌的抒情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本题所分析的第三联属于直接抒情。诗人因为“清游”感觉到“心无累”,因为“静处”忘记了“世有机”诗人此时陶醉其间,超然物外,心境恬淡,闲适自在。(3)本题要求考生任选一种艺术手法赏析诗歌尾联。艺术手法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这首诗中除了第三联直抒胸臆,其他三联都侧重于写景。但尾联写景,不同于前两联,“待”字表明尾联不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而是3 / 5想象的虚景,以虚代
8、实,呈现出了一种清幽闲逸的意境。 “处处景语皆情语”,尾联亦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此外,景语置于诗歌末尾,也起到了以景结情的作用。15.【答案】(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易错字:(1)羁;(2)樯,橹;(3)僮;(4)霁;(5)申,悌。五、16.【答案】BE【解析】B 项,“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错误。第四段中说屈原“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并不是说屈
9、原不能“砥节立行”。作者说“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但并没有说他不能领悟竹的节操。E 项,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紧扣竹子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托物言志,对竹子般的精神气质给以礼赞。文章没有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其主旨也不是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17.【答案】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解析】画线部分所写的扭曲的竹子“更具备倔强的美感”,结合画线句子开头的“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可知,写扭曲的竹子,其实是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的是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高 语文 天津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