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研究》复习要点.pdf





《《消费者行为研究》复习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行为研究》复习要点.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过程及若干基本概念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P11-P17)(一)萌芽时期(1930 年前)、这一阶段的研究虽然涉及消费者行为,但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方法是是对经济学或心理学中方法的移植,而且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具有运用到营销实践。这些研究在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二)应用时期(1930-1970 年)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日益丰富并成体系化,1968 年消费者行为学教材的出版,标志着学科的正式诞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品牌忠诚和参照群体,研究理论日趋与营销实践相结合。(三)变革时期(1970-现在)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研究领域不断深化与扩展(如文化消
2、费、消费政策、消费信用等);2.跨学科的融合(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融合,汲取学科营养)二、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P5-P11)(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市场机会分析;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产品与店铺定位;市场营销组合 (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做出更明确的购买决策 三、若干基本概念(P2-P3)1.消费:本学科通常指生活消费,及通过消耗吸收物质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已满足生活需要。2.消费者:选择、获取、使用和处置产品的个人与住户。包括了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3.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对产品的选
3、择、获取、使用和处置。4.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影响的学科。四、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多学科视野 本教材主要侧重营销管理的学科视野 1.2 消费者和消费者画像;消费者体验 引例:双 11 的套路 制造热门话题、外围明星造势、多渠道广告投放、线上线下联动、优惠促销刺激、节假日仪式感 总的套路:了解需求,顺应心理;提升体验,刺激购买。一、消费者画像 1.定义:用来勾画消费者的用户背景、特征、性格标签、行为场景等消费者的信息全貌,有助于发现市场机会。2.运用领域:推荐系统、业务定制与优化、搜索引擎
4、 3.画像分析流程:数据获取;画像相似度计算;画像聚类;画像生成 4.特例:没有行为数据,如何生成画像?(1)羊群(消费者)和草地(产品)第一只活下来且玩得好的羊,它的画像既是一群消费者的画像,可对这一群消费者推广此产品;头羊是关键,要管理好意见领袖。(2)消费者画像的大致分类 大明:了解需求,注重价格,依赖搜索,无忠诚度。向他推荐标准品 逛逛:大致需求,爱逛街,冲动性购买。介绍用户故事帮助其作出决策,而非推广产品。小闲:无购买需求,打发时间 二、消费者体验 引例:峰终定律 消费者体验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的感觉(如宜家的样板间)与结束时的感觉(如迪士尼的烟花)。在这个过程中好的、坏的体验的数
5、量比例与时间长短对记忆无影响。(一)好的消费者体验 1.体验的核心是消费者需求 2.要超出预期 3.要让消费者有感动(如 360 开机小助手)4.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个细节 (二)消费者体验的五个层次 浅层关系:1.仪表和谈吐;2.角色 深度关系;3.存在感;4.能力圈;5.资源 2.1 消费者决策类型 五阶段模型:问题认知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评价 卷入度:一个人基于内在需要、价值观和兴趣而感知到的与客体的关联性。当其中的“关联性”被测量时,则称为卷入度。卷入度分类 低卷入度时的消费行为特征是惯性或习惯行为 高卷入度时的消费行为特征是热情或激情 学者霍华德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卷入程度
6、,即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多少,将消费者决策分为:一、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特征:消费者购买卷入程度高;品牌间差异程度大;消费者需要较多时间进行决策。例子:住宅;汽车;计算机;营销策略重点:降低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认知风险 二、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这类产品如何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发展起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的消费者决策。特征:消费者购买卷入程度不很高;品牌间差异程度不大;消费者不需要较多时间进行决策。例子:寻求多样化的购买决策(如购买沐浴露
7、、护肤霜);在他人影响下或在在某种情绪支配下做的决策。营销策略重点: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 三、名义型决策:某个消费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品牌的消费者决策。特征:消费者购买卷入程度低;品牌间差异程度小;消费者不涉及决策。类型:分为习惯型决策和忠诚型决策 相同点:外在行为都表现为在某段时期内都重复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不同点:习惯型决策本质是消费者不认为所购买的品牌与其他品牌具有本质的差别,重复购买的原因在于减少购买风险、简化决策程序;忠诚型购买决策的本质是消费者认为所购买的品牌与竞争者品牌相比,更能满足其消费需求,对该品牌具有情感的依赖。例子:对于习惯型决策,如
8、肥皂、牙膏等日用品。对于忠诚型决策,没有产品类别的限定。对于特定的购买问题,消费者是否广泛搜集信息和做大量的评价、比较,取决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卷入程度、各种备选产品或备选品牌的差异程度、购买时的时间压力 2.2 问题认知 一、消费者问题的类型 主动型问题:消费者已经意识到的购买问题。营销者只要令人信服地向消费者说明其产品的优越性即可 被动型问题: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购买问题,或者经过提醒才能意识到的购买问题。营销者首先要使消费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再使其相信企业提供的产品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对营销者的难度更大,它需要营销者采用营销传播策略去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然后使其相信企业
9、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问题的认知过程: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否采取行动,取决于两点:问题的重要性和差距的强度。这两者都具备,消费者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三、发现消费者问题的方法 1.活动分析(具体的消费活动)2.产品分析(对某一品类产品或特定品牌购买、使用相关的分析)3.问题分析(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指出哪些产品、品牌、活动涉及以上问题)4.人体因素研究(测试人的诸多能力,如视力、反应时间、灵活性、疲劳程度等)5.情绪研究(与某一产品相联系的情绪或减轻、激发某种情绪的产品)四、激发消费者问题的策略 1.描述
10、一种理想状态;2.说明问题的重要性;3.唤醒消费者对现实状态的感知;可诊断性、显著性、鲜活性、与购买目标相关的产品属性信息,容易被消费者回忆起,从而帮助消费者进行品牌选择。2.3 信息搜集 一、信息来源 内部信息源:记忆信息源(过去搜索的信息、过去的使用经验、过去的低卷入度学习)外部信息源:个人来源(亲戚朋友)商业来源(制造商、中间商)大众来源(第三方机构,如政府、消费者组织)经验来源(亲自到店铺或电商平台搜索信息、试用产品)二、信息搜集的类型(一)按照信息源的类型:内部信息搜集、外部信息搜集(二)按照信息搜索的目的 1.即时性信息搜索(不以购买产品为目的的信息搜索)2.购买前信息搜索(以购买
11、产品为目的的信息搜索)三、内部信息搜集(一)哪些信息被提取:品牌信息、产品属性信息、评价信息、体验信息(二)信息如何被搜集 1.意识域:激活域;惰性域;排除域 2.如何进入消费者的激活域 熟悉的品牌;具有典型性品牌;与使用场合密切相关的品牌;消费者偏好的品牌;具有回忆线索的品牌(三)内部信息搜集的准确程度 经由记忆从电脑提取出来的信息,并不总是准确,因为存在:1.肯定性偏见:我们更可能回忆起与我们的信念相一致的信息,甚至能证实我们信念的信息 2.回忆的受阻或压抑 3.与购买时的情绪和心境一致的信息更可能被回忆起来 四、外部信息搜集 (一)外部信息搜集行为的测量 1.传统测量指标:走访的店铺书面
12、;就购买问题与朋友讨论或寻求帮助的次数;查阅购买指南的数目;与之交谈的销售人员或商店营业人员的人数;消费者看到、听到、阅览过的与购买问题相关的广告数量。2.搜集工具(着眼于评价消费者对不同信息源的依赖程度和不同信息源对消费者的有用程度)(二)影响外部信息搜集量的因素 1.经济层面:边际信息搜索收益与边际信息搜索成本 2.决策角度 消费者的不确定性(知识的不确定性和选择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因素(个性、人口特征、消费者知识水平)3.情境因素(时间、消费者暂时状态、面临的购买任务及性质、市场性质)3.1 购买前的评价 一、评价标准 1、定义:消费者在选择备选品时所考虑的产品属性或特征。这些属性或特征与
13、消费者在购买中所追求的利益、付出的代价直接相关。2、确定消费者采用的评价标准方法:直接方法:问卷调查 访谈(消费者愿意且能够回答)间接方法:投射方法 知觉分析法 3、决定评价标准的相对重要性 直接方法:恒河量度法(百分比)间接方法:相关分析法(整体偏好评价)二、确定备选产品在每一评价标准的表现 测量绩效值方法:语义差别量表法、排序法、李克特量表法、替代指示器(质量)三、选择规则 1.连接式规则:品牌的所有属性都要达到最低标准(佳能、康柏);适合低卷入度的购买(购买对象不重要,风险低,评价标准少),能够减轻信息处理工作 2.重点选择规则:给若干重要属性规定最低绩效水平(定的高),当品牌被满足时,
14、才能被选择。价格重量、显示质量(苹果)3.按序排除规则:将属性按重要程度排序;每个属性有个删除点(要达到的最低水平);从最重要的属性开始排除,直至留下一个品牌 4.编撰式规则:将属性按重要程度排序;选择在最重要属性得分最高的品牌,如果有多个,则在第二属性上比较选择;产品最重要的属性等同或超越竞争对手 5.补偿式规则:加权分总,某一属性的劣势可以由其他属性的优势来弥补,一般应用于复杂性购买行为。3.2 购买过程 一、从购买意向到实际购买 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1.他人态度;2.购买风险;3.意外情况 二、冲动性购买 定义:非计划的现场购买 特征: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种类:纯
15、粹冲动性购买;建议冲动性购买;时尚冲动性购买;提醒性冲动购买;计划冲动性购买 三、追求多样性购买 原因:1.饱和感;2.厌倦感 四、非店铺购买 原因:1.方便快捷省钱;2.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3.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3.3 店铺的选择 购买行为与购物行为 购买行为:对特定品牌的商品进行购买 购物行为:对购物的整体态度和购物体验。一、消费者的逛店动机 个人动机、社会动机 消费者购物动机:1.补充 缺货 2.将其视为一种娱乐活动.以改变日常单调的生活方式 3.将其视为一种角色体现,例如家庭主妇的采购 4.将其视为一种了解时尚,跟上潮流的方式 5.将其视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6.将其视为一种社交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费者行为研究 消费者 行为 研究 复习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