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完美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完美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 3 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北京鲁迅中学 任 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取精去糟”,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能力目标: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传统文化价值,激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教学过程(所设情景或可改成情景剧)导入 情景一:近几天在广州工作的嘉妮正急着赶一份策划案,节后客户就要。她很犹豫:快到中秋节了,回北京的家
2、还是留在广州?问题 1:讨论嘉妮回不回家?学生发言(略)师: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也就是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教学 情景二:嘉妮坐飞机回到北京,中秋之夜,与家人坐在四合院的天井中,摆上月饼以及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全家一起赏月、叙聊。外公首先发话:“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中秋节是个传统节日,谁来说说它的历史?”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问题 2: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说说中秋节的发展历
3、史。学生发言(略)。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板书:传统习俗的继承 问题 3:中秋赏月反映了我国文化的什么内涵?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学生发言(略)。师: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中秋赏月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敬,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秋节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又称“团圆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
4、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板书:传统习俗、家国和谐、团圆、天伦之乐、传统思想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情景三:一会儿,舅舅随口咏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宋)苏轼)堂弟做晕状,说古诗太拗口,不如短信直白:中秋之夜,快递员嫦娥会送你一个我亲手做的电子月饼,它饱含思念,裹着真情,低碳环保,不含添加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寄了。)中秋快乐!问题 4:古诗与现代短信反映的内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发言(略)。师:古诗属于古代文学,在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中都有对中秋节的表达
5、。它们都属于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与现代短信反映思想有所不同,反映出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古诗与现代短信反映亲情、友情,贵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板书:传统文艺、相对稳定性。情景四:这时嘉妮给大家展示自己旅游的照片,有围屋、土楼。姨妈说:“围屋、土楼和北京四合院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围起来的,有方有正。”问题 5:围屋、土楼分别属于哪里的传统民居?学生发言(略)。师:传统民居正是传统建筑的代表。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
6、型、丰富的艺术装饰,成为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问题 6:四合院、围屋、土楼作为传统建筑,所共同展现的文化内涵有哪些?这三种传统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反映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板书:传统建筑、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传统思想。问题 7: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都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什么共同点?学生发言(略)。师: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都反映出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的鲜明的民族性。传统
7、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都反映出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板书: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继承性。情景五:过了一会儿堂妹堂弟在旁边嚷嚷:“现在传统节日过起来没滋没味,中秋节除了吃月饼,看看月亮,没什么意思。还不如玩会儿电子游戏。”外婆接话:“年轻一代应当好好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文化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问题 8: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发言(略)。师:传统节日中优良的文化基因,确实可以服务于当代人,使当代人能够吸收融汇这样的优良文化基因,提高文化快乐和文化自尊。灿烂的文化,加深了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对待传统
8、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以是否顺应社会变迁,是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内容为标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态度。课堂小结 略。说课稿:传统文化的继承 政治科组 游月茹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说教材(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是高中政治必修 3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介绍文化发展的三个过程(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本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文化传播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
9、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陈列在历史遗址中,她的价值在于传承与发扬,只有让青少年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焕发活力。(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形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文化的作用
10、2.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说教法 1.设疑激趣法:在教学的四个层次中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行为。2.情感引导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行统一的最佳效果。3.情境教学法:将图片、时事等直观资料有机整合,将学生带入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讨论、去运用,师生共同在教学中获得新知。三、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课前让学生分小组搜集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课堂上学生积极合作探究讨论 、在探究中深化认识。2.辨证分析
11、法: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这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3.调查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调查惠州本土传统文化的现状。四、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立足实际,发挥学生调查和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两项调查活动:一是“寻找家乡的传统文化”,学生分组去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文化,搜集有关图片或文字资料形成学生作品展览;二是让学生收集资料说明为什么端午祭会被韩国申遗成功。(二)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分为“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分析重难点课堂小结练习、作业”四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德国的普克朗认为:“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
12、,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因此,一开始,我就运用_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讨论为什么端午祭会被韩国申遗成功?我们该怎样对待自身的传统文化?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韩国申遗成功原因在于对端午祭的重视和保护,这也提醒我们国家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由此开始新知的学习。2.分析重难点 紧接抛出“我们要继承哪些传统文化?”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然后每小组派一代表上台将课前收集到的图片和材料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感情,并与教
13、师的经典点拨相结合,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中悟出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1)问题探究,培养能力,突出传统文化的作用。从传统文化的含义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教师抛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传统文化?是不是全盘继承?,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展示安徽省西递村的敬爱堂中悬挂着的“孝”字。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今天如何看待“孝道”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还需不需要讲孝道?是不是把古代的孝全盘继承下来”。此处借助二十四孝之埋儿奉母的故事,借助问题的探究和学科知识的支撑,突出传统文化作用具有双重性的这一重点,为实现难点突破提供基础。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时,要重点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反映课标思想。(2)案例探究,把握标准,突破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难点。通过对传统文化双重作用的学习,学生能较容易归纳出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由此归纳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4、课堂小结和练习、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含义:2、具体表现: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