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赏析.pdf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赏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赏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江苏省扬州市。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
2、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3.辞:辞别。4.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下:顺流向下而行。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7.广陵:即扬州。8.天际:天边。9.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辞:告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
3、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725 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 10 多天。730 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
4、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二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
5、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诗的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 浩然 古诗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