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答案.docx
《2012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5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A 项 wiwi,gutin、mm;B 项 qngjng、yq、chch;C 项qj、gnkn、jj;D 项 ynyng、xnxn、cnc。【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2.【答案】A【解析】A 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 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C 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 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
2、的连贯性,使用合理。【考点】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3.【答案】B【解析】A 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C 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D 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考点】正确辨析病句。4.【答案】C【解析】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提出
3、“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应为最先;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紧跟;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接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二5.【答案】A2 / 5【解析】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6.【答案】A【解析】A 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
4、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 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 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7.【答案】D【解析】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表现陶澍政治操守;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考点】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8.【答案】C【解析】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考点】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9.【答案】(1)
5、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解析】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
6、。【考点】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10.【答案】(1)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2)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 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3 / 5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
7、欣向荣的“生意”(生机)。【解析】(1)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2)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考点】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11.【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不知而不愠;(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解析】本题偏向于对初中诗歌的默写考查,考察范围广,考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如“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高 语文 广东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