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0222023学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秧歌》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20222023学年).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插秧歌教学设计【学业质量 2】2-3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2-4 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学习汉语和汉字,喜欢积累优秀古代诗文,能主动梳理和探究语言材料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理解各类作品中涉及的文化现象和观念,能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当代语言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相关的多种语文实践活动。1.
2、了解杨万里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感受插秧歌语言的浅白流畅;3.分析插秧歌的细节描写;4.体会诗中所体现的虽然农事繁忙但齐心协力、勤劳乐观的精神。2.感受插秧歌语言的浅白流畅;3.分析插秧歌的细节描写;4.体会诗中所体现的虽然农事繁忙但齐心协力、勤劳乐观的精神。3.分析插秧歌的细节描写;4.体会诗中所体现的虽然农事繁忙但齐心协力、勤劳乐观的精神。一、导入 劳动的魅力,在于勇于创造,在于不甘平凡,在于不断“探界”,也在于劳动时的收获与快乐,更在于一家人齐心协力,所有的劳累都是值得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插秧歌,去体会农家劳动的乐趣。二、了解作家,走近诗歌。1.杨万里(1127 年 10 月 29 日
3、1206 年 6 月 15 日),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任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以书力请谒见在此谪居的张浚。即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服其教终身。名书室曰“诚斋”。孝宗即位,被荐入朝。历官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任漳州、常州知州,广东提典刑狱。后还京,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宁宗时致仕,进宝谟阁学士。后奸相当朝,辞官还乡。因秉性刚直,遇事敢言,终未被重用。闲居 15 年不出,孤愤而卒。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
4、焚其少作江西诗体千余首,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诗风活脱浏亮,幽默诙谐,自然通俗。往往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很少用典,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存诗 4200 首。其词活泼自然,清新别致。有诚斋集、诚斋诗话。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2.淳熙六年(1179),杨万里由常州卸任返回故里吉州,途径衢州时看到农人插秧的场景,写下了这首插秧歌。三、三读诗歌,探寻诗意。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 du 鍪 mu 蓑 su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ji。唤渠朝餐歇半霎 sh,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 sh 未匝,照管鹅儿与雏
5、鸭。”2.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 du 鍪 mu蓑 su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ji。唤渠朝餐歇半霎 sh,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 sh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情感基调:轻快。3.总结插秧活动的特点 明确: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接。插秧活动非常的紧张繁忙,需要一家人的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冒雨插秧,插秧活动的时节性非常强,不能耽误。(运用比喻,细节描写,表现了农人积极劳作、不惧风雨的精神面貌。)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插秧有时节性。(侧面表现出农事的繁忙,都顾不上吃饭。语言浅白流畅,生动自然。)秧根
6、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还要考虑鹅鸭的踩踏,插秧活动不仅要身体忙碌还要心理操劳。(善用口语,新鲜活泼。)4.插秧歌描绘了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明确:首联,四个人四个动作,可以体会到农事的紧张,四个动作又相互连贯,可以看出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的状态。颔联,即使下雨,也会把笠、蓑衣当成战斗的盔甲,干的真是热火朝天。颈联和尾联,富有生活情趣,对于家人叫他吃饭休息,答非所问,真实又生动。农事辛苦,但并未休息,而是抓紧时间插
7、秧,自然是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体现。四、总结主旨、文法。插秧歌描绘了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语言浅白流畅,善用口语,善用细节描写,生动有趣。也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的赞美,以及对官场的厌倦。五、四读诗歌。深入体会全诗。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 du 鍪 mu蓑 su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ji。唤渠朝餐歇半霎 sh,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 sh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六、比较芣苢与插秧歌 1.芣苢是西周民歌,选自
8、诗经,作者不可考。农业极不发达。插秧歌是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农业已经有很大发展。2.芣苢的内容是采摘芣苢,劳动者可能是女子,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明,劳动内容较为轻松,诗歌内容也较为单一;插秧歌的内容是插秧,劳动者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亲人,劳动内容较为繁重,诗歌内容也更为丰富。3.芣苢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形式更富有音乐性;插秧歌采用七言古诗的形式,形式更自由;4.芣苢注重借用动词表现劳动过程,细节描写;插秧歌不仅借助动词,还使用语言描写,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写农人投身插秧的勤劳乐观;5.插秧歌首联“抛”“接”“拔”“插”是对芣苢的继承,也是突破。芣苢的六个动词之间有一
9、定的先后关系,从采到兜,但是人物之间没有合作,而插秧歌人物之间有合作。6.芣苢虚词多,语言质朴;插秧歌语言浅白流畅,善用口语,生动、新鲜。7.芣苢表现了劳动者的喜悦;插秧歌表现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以及其中洋溢的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精神更加丰富和复杂。8.芣苢是采诗官采风所得,为统治者阅读欣赏的,有一定的美化作用;插秧歌是诗人杨万里有感而发,在于表达个人的精神状态,对农事活动的欣赏以及对农民的关心,还有对官场的厌倦。七、补充资料(劳动诗歌)1.最质朴的劳动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在远古的时候,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10、打井作饮用水,整理田地,种植粮食,期待五谷丰登。做完了农活,他们会停下来歇一歇,看着自己的劳动的成果,他们很满足:这样的日子多么自在,谁还会去羡慕帝王的权力呢?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是这首小诗的特质,更是千百年来勤劳的先民的特质。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让生活更从容。2.最悠然的劳动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愤而辞去了彭泽县令的职务。回到田园,一切都要自己干。陶渊明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11、。即使很累,即使露水沾湿了衣服,可他依然心中畅快。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连灵魂都是安宁的。3.最天真的劳动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有一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农村,这种情况最为普遍。范成大形容农家: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小小年纪,就学会分担着家里的劳动,天真与奇趣并存,令人欣慰。4.最清美的劳动诗: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东马塍(chn)宋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
12、不知春色为谁妍?农忙时节,田园乡间,美景无限。东马塍芳草碧绿茂盛,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正是养蚕农忙时节,也不知这美丽春色是为给谁看?所有的美景,皆是劳动者所造,所有的美景,都是劳动者的成绩。5.最惭愧的劳动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农历五月,正是小
13、麦丰收的时节,庄稼人最是忙碌。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原以为,收麦人已经是很辛苦了,没想到,一个贫穷的,抱着孩子的妇女在拣拾麦穗,以此充饥。看到农民辛苦的生活,白居易感到十分惭愧。劳动者最美丽,劳动者却也是最辛苦的,他值得所有的尊敬。6.最发人深省的劳动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农家 唐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着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
14、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所有美好成果的背后,都是无数辛劳付出获得的。没有从天而降的果实,只有兢兢业业得以的收获。7.最唯美的劳动词: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蝶恋花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当劳动发生在江南之地,也充满了诗意。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价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8.最哲理的劳动诗:六根清
15、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插秧歌 五代契此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在插秧中,也能悟出真理。农夫种稻,手里拿着满把青秧,低头弯腰,倒退着身子一步步顺次地秧插进水田,眼里看到的是倒映在水里的青天。插秧时的以退为进,暗指为人处世,若能时时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在求道的征途上,向前迈进了。在劳动中付出的每一分,都是对未来的储值。9.最清新的劳动诗: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这是一个小山村,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农人们很勤劳,农事也很繁忙,下雨了,女人们还要去“浴蚕”。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每双长满茧的手,都有值得歌颂的故事。10.最知足的劳动诗:夜归醉共妻孥乐,不与陶朱斗富饶。农家 明钟芳 牛放平芜绿满郊,小池储水灌新苗。夜归醉共妻孥乐,不与陶朱斗富饶。青青的草地上,牛在吃草。小池塘里注满了水,正好可以灌溉新苗。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惬意。夜晚回来,与妻子儿子共度欢乐时光,这样的日子,就算你用陶朱公的财富来换,我也不换。知足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