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10 页)绝密启用前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 文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 (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 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一 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 (17 分)考据、批评与欣
2、赏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
3、“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 ,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 ,便拉史实来附
4、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 ,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 ,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 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 ,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 ,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 。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 ,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 ,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
5、“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
6、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
7、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姓名_ 准考证号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10 页)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 ,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 。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 ,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 ,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 (有删改)注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1. 第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_。 (2 分)2. 第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
8、工作不满的态度。B. 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C. 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D. 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3. 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 (3 分)4. 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第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B. 第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C. 第段分别对第段进行了深入分析。D. 第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5. 下列推断与文意一致的一项是(3 分)( )A. 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B. 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C.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D. “法官”式文学批评
9、者不认为麦可白是一部悲剧。6. 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 (5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1 题。 (18 分)湖湖 殇殇熊久红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
10、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 1 200 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
11、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鹤、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亲密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二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年高 语文 上海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