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宋代美术.pdf
《中外美术史宋代美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美术史宋代美术.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 案 用 纸 页 一、复习引入 1、中国画发展至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体系也逐渐形成。提问:大家还记得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代表画家和作品吗?山水画中荆浩、关仝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匡庐图关山行旅图。董源、巨然是南方画派的代表,潇湘图万壑松风图。人物画中顾闳的韩熙载夜宴图。花鸟画中黄荃写生珍禽图。同学们回答的画家中有的是山水画家、有的是人物画家、有的是花鸟画家。这就说明,中国画在五代十国时期形成完备的体系。中国画分为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大体系。表现手法分为工笔和写意。这一传统沿用至今。我们讲中国山水画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宋代时期三大体系有何成就。二、讲授新课 宋
2、朝是一个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公元 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推翻了唐末五代的战乱,建立宋朝,再一次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宋太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时期,又奖励文艺,重用文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活跃,美术也多元发展。美术多元发展 这一时期,宫廷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传世之作很多,作为主流的院体画达到巅峰。而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商业性绘画大量出现,职业绘画异常活跃。有一些隐居乡野的文人将吟诗作画看作是风雅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一时期,非主流的文人画也形成潮流。宫廷绘画、职业绘画和文人绘画共同推动宋代美术的发展。院体画,是指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正式的画院出现
3、于五代的南唐和西蜀。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制度。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审美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起粉饰太平的作用。作画,多为“工笔画”。风格上推崇“写实”,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有很强的装饰性。职业绘画的风格和院体画一样,职业画师作画多模仿宫廷画师的技法,讲究工整,也是采用工笔技法。因为他们生活在市井,画面表达的内容就是百姓生活的场景。因此在宋代产生了城市风俗画。文人画,顾名思义指的是有文化的人画的画。这些文人大多都不喜仕途,不求名利,喜欢闲散浪漫的生活,追求自然天成的意境。这种人通常也比较自我,因而他们的画中带有自己的情趣,画外流露着自己的思想,迎合
4、自己的审美。文人画产生于晋代,兴盛于北宋。通常是群体性、多样式的创作。在创作思想上摆脱了政教的束缚,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以后,经五代到北宋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此后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及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绘画艺术从重在表现客观而转向主观心灵。三大画系的不同特点在宋代山水画中也有所表现。(一)、山水画 山水画到了宋代,兴旺的景象前所未有。它向着多方向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为多样。宋代山水画受到当时“格物”思想的影响。思考:什么是格物精神?它对美术有什么样的影响
5、?“格物”出自大学,是儒家重要的哲学概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在现代汉语里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北宋朱熹将其概括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教 案 用 纸 页“格物”精神对美术的影响:研究自然界详细形态。获得真实再现的能力。因此宋代山水画最大特点是讲究对物体的仔细观察。这一时期很多画家的作品都体现出这一特点。在宋朝初年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就是李成和范宽。中国山水画在五代十国时期被分为南北两派。五代十国时期,北派有关仝和荆浩,南派有董源和巨然。李成和范宽也属于北派,他们继承了关仝和荆浩的传统。我们来看一幅画
6、。这幅画叫读碑窠石图,是李成的代表作品。这幅画描绘的是荒野上骑骡子的老人看石碑的景象。干枯老树占据这幅画的大幅画面,光秃秃的树枝就像是螃蟹的脚。北方画派的山水画家不善用水墨结合来作画,他们用笔很干,擅长皴染结合。李成擅长画平远寒林。“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在表现山水的开阔和深远上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他擅用淡墨,用墨讲究层次,被后人称为:“惜墨如金”。我们再来看溪山行旅图。他出自范宽之手。范宽性情豪放,常年深入自然写景,擅画雪景。他保留并发展了荆关二人的皴如刮铁的严整风范。用碎笔触皴出有质感的山石,被称为:雨点皴。这一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成与范宽都继承荆关二人,又都属于北方画派。但由于个
7、性和地域的差异,两人风格迥异。共同之处:都忠实于自然,把山水画创作推向高峰。不同之处:李成墨润而笔精,表现平林荒寒,意境清幽旷远。被称为“得山之貌”范宽笔力老健,表现巍峨峰峦,意境雄壮豪迈。被称为“得山之骨”。所谓“一文一武”,格物精神在他们的画中完美再现。到了北宋中期,绘画就以郭熙为代表。郭熙是北宋中期院体画的代表画家。作品早春图。郭熙的画有北派的气势,南派的韵味。他主张深入自然,体验观察,融入情感。早春图中前后山峦墨色一浓一淡,有很强的层次感。圆笔侧锋勾勒出山石,形成“鬼面石”。树枝用草书技法,干笔皴染,如同蟹爪,与李成如出一辙。构图上,移动观察,散点透视。主张“三远法”,从山下,山前、近
8、山三个角度去观察,远处看了再在近处观察,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组织进自己的画面。千里江山融入一纸画纸之上,表现出山水画的辽阔境界。画面远处大量留白,符合宋代院体画讲究虚实,注重取舍的特点。画面右上方,一段诗词。体现出诗画结合的意境。郭熙还是一个美术理论家,著有林泉高致。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山水画有一种新的绘画技法与风格。它就是被称为米家山水的米芾、米友仁父子。是宋代文人山水画的代表。看图片远轴晴云图 文人画家主张“以墨为上,重在表现”。轻色韵是文人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认为无需设色而纯以墨笔便可达到借物写心的目的,这是中国绘画所独具罕见的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美术 宋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