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等奖.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等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等奖.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等奖 这是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等奖第 1 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 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阅读品质。【课堂实录】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
2、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生 1:(纷纷举手)司马光砸缸(生笑)师: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假设你在场,面对掉在水缸里的孩子,你会怎么做?生 2: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生 3:扔条绳子把他拉起来。生 4:掷根木棍让他爬出来。师:砸缸的司马光是机智的,同学们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机智。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请阅读世说新语两则。二、品读咏雪 师: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咏雪(生放声朗读、师同时板书: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师:下面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哪位同学先来试试。生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她读得对吗?(生点头)为什么要这
3、样读?生 2:谢太傅在大雪天里举办家庭聚会。师:喔,原来是根据文意读准节奏的。(板书:读准节奏)。下面请两人为一组再读课文,希望和这位同学一样读准节奏。(生再读课文,一生举手提问)生 3:文中的最后两句该如何去读准节奏?师:这两句确实是全文的难点,要读准这一句,首先我们要弄清前面“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与今义是否相同?生 4:与今义不同,文中的“儿女”指的是侄儿侄女,即谢安的哥哥的儿子和女儿。师:谢安何许人也?生 4: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等官职。师:喔,文中的“公”原来指的就是鼎鼎有名的谢安。那最后两句话又是介绍谁的?请用自己的话讲出大意。生 5:那个兄女
4、就是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左将*王凝之的妻子。师:根据文意便可读准节奏,下面谁来攻破这两句?生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王凝之/妻也。师:好,攻破了难点,有谁来挑战全文?(生陆续举手)生 7:读全文(*晃脑)。(生笑,给予热烈的掌声)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最好?生 8:全文的节奏他不仅把握得比较好,而且他读得很是沉醉。师:噢,高山流水遇知音,你很善于倾听。确实这位同学不仅读准了节奏,而且还读出了音韵味。(板书:读出韵味)文言文,读准了节奏就读懂了一半,还有一半则需读出韵味。看来,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咏雪。还有哪些同学想向他挑战,请再读课文,像这位同学一
5、样*晃脑读出韵味来。(生边笑边*晃脑地朗读)师:下面就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出它的音韵味来,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生 9:(*晃脑)公欣然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师:你的朗读再现了当时谢安说话时的语气及神态,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生 9:大雪纷飞,谢安即兴提问,很有生活情趣。师:说得好,你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便有多广阔。(生笑)生 10:我喜欢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把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了轻盈的柳絮。师: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生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这句诗写的是梨花呀?生 11:是以梨花喻冬雪。师:聪
6、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树飞花。”韩愈春雪“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满天飞。”张元所雪“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生 12“这些诗句分别把雪花比作飞花、玉蝶、玉龙、天女散花,生动形象。师:那么大家见过雪吗?(生*)没见过,那给我们留下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想见见吗?(生齐答:想!)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吗?(生闭上眼睛约 30 秒)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
7、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曰:“差可拟”曰:“未若”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生 13:生 a 曰:“撒糖空中差可拟。”生 b 曰:“未若槐花迎风飘。”生 c 曰:“未若鹅毛当空舞。”生 14:生 d 曰:“棉絮纷飞差可拟。”生 e 曰:“未若梨花漫天飞。”生 f 曰:“未若天仙散百荷。”生 15:生 g 曰:“樱花飘落差可拟。”生 h 曰:“未若玉屑静静落。”老师曰:“未若白蝶翩跹舞。”(仍有不少小组举手)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生
8、 16:我认为还是兄子的那句话:撤盐空中差可拟。师:你认为这句话对雪花的描述好在何处?生 17:盐和雪花都是白的,而且下落方式是相同的。而柳絮、棉絮,鹅毛,槐花等都是往上扬的,且颜*上有的是淡黄*,与雪的颜*和下落方式不大相似。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抓住了盐和雪花的形似之处。有没有观点不同的?生 10:我还是觉得兄女的回答更为机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轻盈的特点,都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而且具有美感。师:柳絮和雪花具有神似之处。对雪花最贴切的描述往往是形似和神似的统一。生 18:我觉得生 c 的“未若鹅毛当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为这句不仅形象,且有气势。(生鼓掌)生 19:我觉得老师
9、的“未若白蝶翩跹舞”最为贴切、生动,具有美感,且富有诗意。师:是吗?我觉得同学们写的也不错,你看,“未若鹅毛当空舞”,不仅形象,且有气势,还有“未若梨花漫天飞”,岑参就有一句名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就是以梨花比喻冬雪。下面,大家就带着这种美好的想像去朗读咏雪。(生带着想像朗读咏雪)三、赏读陈太丘与友期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篇,请大家评评我是否读准了节奏,读出了韵味?(师朗诵陈太丘与友期,读后同学们热烈鼓掌)生 1:一个字:好!(生笑)生 2:老师有一处读错了:“尊君在不”中的“不”应读“”,老师读成了“”,(马上有生举手)生 3:这里应读成“”,注释中说这
10、是一个通假字。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质疑与解答。下面就请大家自读陈太丘与友期,读中质疑(板书),在书上将疑难点进行圈点勾画。(生自读课文)师:下面请 4 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请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生分组讨论)生 4:我们这一组对文中的后两句不太懂,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而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非常有价值。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待会请大家来解答。在疏通文义方面还有疑问吗?(生*)师:真没有?可我对文中的“尊君”、“君”、“家君”不太明白。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谁来告诉我?生 5: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对对方的尊
11、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师:看来是真懂了。下面请大家分角*来朗读全文,一生读叙述*语言,一生扮演友人,一生扮演元方。(生分角*朗读)师:听了刚才的分角*朗读,东汉时期机智过人的元方仿佛历历在目。刚才有同学问: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下面就干脆来个角*串演,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辨(板书:读后思辨)。两人为一组,自由组合,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将两人的对话表演出来,也可以改编对话,甚至还可以创编结局。要求:对话中要体现元方的机智,可以文言与白话夹杂。(生纷纷下位自由组合进行排练)(第一组上场“一人当解说,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解说: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同行,说好
12、了中午见面,已过中午,友人未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当年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等你等了半天不来,已走了。”友人便发怒说道:“真不是个东西,与我说好了同行,却丢下我一人走了。”元方说:“你与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中午过了你还未到,则是不守信用。对儿子骂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刚才是我的不是,对不起,对不起。”于是元方便带领他去见他的父亲了。(生鼓掌)师:这一组的表演回答了友人为何要“下车引之”,并将结尾的“入门不顾”给予了创编。下面还有没有将文中对话进行改编的,如面对友人的“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3、元方还会有怎样机智的作答呢?(第二组上场: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生*:尊君在不?生乙:待君久不至,已去。生*:(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生乙:家君是非人,君与家君同行,君岂不非人哉?生*:(惭)小小年纪,机智非凡,佩服佩服。生乙:哪里哪里。(生大笑,长时间的鼓掌)师:对于刚才的两组表演你喜欢吗?生 6:第一组表演创编结局,让我们意识到要讲信用,同时要学会宽容,给人以改过的机会。生 7:我更喜欢第二组的表演,改编对话,充分体现了元方的机智。师:刚才的两组表演,都非常精*,我觉得不仅表现了大家在才学方面和文中元方一样机智,而且在品行方面比古人更胜一筹,(生笑,长时间地鼓掌)四、朗读
14、背诵 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生自由朗读背诵)生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生 3:背咏雪全文(生鼓掌)五、激趣探究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一鸣惊人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15、,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2、归结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3 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4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 学情分析 3 重点难点 1 积累文言词语,归结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2 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2、归结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评论(0)学时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评
16、论(0)学时难点 归结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教学活动 活动 1【活动】一、初读文本,读准读畅 内容:诵读文本,辨字识音,把握朗读节奏。学法:文言文朗读技巧:1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2 读好停顿,读清句读(du)。3 读出语气,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4 理解感悟与朗读相互依存。(完成随堂笔记一)一、诵读 1 生字词注音 _ 2 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活动 2【讲授】二、诵读文本,疏通文意 内容:斟酌字句,自主翻译,了解文章大意。学法:第一步:梳理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梳理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17、。第二步:译读全文 边读边译,结合课下注释、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逐字逐句地翻译全文。疑难的语句请用红笔做上标记,留至组内互动解决。(完成随堂笔记二)二、译文 1 重点语句摘录与翻译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_ 待君久不至,已去。译:_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_ _ 2 全文翻译,写在笔记本上。活动 3【讲授】三、再读文本,积累整理 内容:归纳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并能区分文中的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等三中句式。(完成随堂笔记三)三、归纳 1 通假字 _通_ 2 古今异义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今义_;陈太丘与友期 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 教案 一等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