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pdf
《中华经典诵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经典诵读.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华经典诵读 前 言 悠悠华夏,文明绵长永续,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国学经典。大美嘉言,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和雨露,浸润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本册读本按学生的发展特征、认知水平,选编了文质兼美、易记易诵的古典诗词以及中华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大学、朱子家训、论语、孟子等内容,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流传亘古而馨香益醇。让我们聆听圣贤的教诲,汲取智慧的力量,启迪我们,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为了便于阅读理解,此读本部分内容配有注音、注释、解说。经
2、典诵读,就是日不间断的诵记。经典诵读是孩子砺志、炼心、启智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灵性,练就的是智慧、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能够让我们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聆听历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 一册读本在手,满纸精华流芳,让我们拭目以待。目录 第一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思乡篇 1、秋思(唐。张籍)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4、逢入京使(唐。岑参)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第二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爱国篇 5、出塞(唐.王昌龄)
3、6、春望(唐.杜甫)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8、示儿(宋.陆游)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第三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送别篇 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11、别董大第一首(唐.高适)12、别董大第二首(唐.高适)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第四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写景篇 13、山行留客(唐.张旭)14、山行(唐.杜牧)15、山行(唐.叶茵)16、鸟鸣涧(唐.王维)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尽。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简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
4、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链接 张籍(约766年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 征妇怨 采莲曲 江南曲 秋思等。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2玉笛:精美的笛.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3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4故园
5、:指故乡,家乡。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有谁会不勾起思乡之情呢?简析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链接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6、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5何当:什么时候。6却话:回头说,追述。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
7、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简析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极富表现力。其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4、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 园 东 望
8、 路 漫 漫,双 袖 龙 钟 泪 不 干。马 上 相 逢 无 纸 笔,凭 君 传 语 报 平 安。注释 入京使:回京的使者。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凭:凭借,依靠。传语:捎口信。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简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
9、交织相深,感人至深。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 634 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
10、时颇负盛名。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治家格言一、二、三则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注释:庭除:庭院。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注释:未雨而绸缪(chu m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11、。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第二单元 古典诗词专题诵读:爱国篇 5、出塞(唐.王昌龄)6、春望(唐.杜甫)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8、示儿(宋.陆游)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 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在古诗歌中,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古诗时,考生应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
12、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5、出塞 唐 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不 教 胡 马 渡 阴 山。注释 、但使:只要。、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简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
13、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 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链接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6、春望 唐杜甫 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注释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14、。恨别:悲恨离别。烽火:这里借指战争。抵:值。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这首诗,首联主要从大处落笔,总写望中所见。第二联由大到小,由总览转为具体抒写自己在这特殊的春天里的感受。五六句分别写国忧、家愁。尾联以正面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收束全篇,表现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从望景色始,又以望者的情态作结。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
15、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7、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释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廖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汗青:因竹片水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特指史册。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
16、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 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赏析: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
17、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链接 文天祥(1236 年 6 月 6 日1283 年 1 月 9 日),初名云孙,字宋瑞,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 1282 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8、示儿 宋陆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 经典 诵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