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差异.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国家、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发展历程不一,必然导致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样,不同的文化也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能小视。目前,文化的地位日益上升,已经被认为是国家经济社会不断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这就更有必要探讨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中国文化的优势在哪里?西方文化的长处有哪些?这是一个难以搞清楚的老问题。一、中西文化的环境差异 大自然对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培植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诞生的自然环境与西
2、方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河流,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海洋。海洋无比广阔,是无法征服的,只能顺其势,利用海洋,欣赏海洋;河流相对狭窄,是有可能征服的,集中社会力量,利用人力,征服河流,利用河流,就成了中国古人的愿望和使命。大自然决定着社会文化,生存的自然环境特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特色。由于广阔的海洋成了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养育了西方人的自由个性、丰富想象力和大胆创造力的文化基因;由于奔腾的河流成了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培育了中国文化的社稷为上、循规蹈矩、顺势而为的文化基因。海洋变化无常、无法驯服,滋生了西方人自由奔放的个性文化;海洋的一望无际、变化多端,给予了
3、西方人想象力丰富的思想文化;海洋的深不可测、无穷无尽,培植了西方人不断探索的创新文化。河流的可征服、可利用,滋生了中国人善于凝聚力量的社会文化;河流的顺势而流、不破不泛,培植了中国人善解人意、循规蹈矩的行为文化;河流的水到渠成、可堵可导,培育了中国人无为而治、灵活机动的哲学文化。二、中西文化的含义差异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的“文化”含义更多的是教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在汉语中,文化是一个词组。“文”是指文章、典籍,“化”是指教化、训化。用著名的文章、典籍教化、训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就成了“文化”这一词汇的基本含义。用过去的人,写的文章、制定的规章、流传的典故,教育现在的人,“文化”就显得有点“陈
4、旧”;教化、训化人,尤其是青少年,规范现代人的言行,文化就显得有些“沉重”;文化更多地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使“文化”缺少了应有的娱乐性。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没有多少“文化”,或者缺少“文化”,因为西方国家有典籍、典故的历史很短,流传下来的典籍、典故较少,也就缺少文化“底蕴”。西方没有像中国那样古老的文化,“人文”就成了中国式的西方文化。“人文”一词,以人为先,“人”主要是指现实的人或现代的人,“人文”更多的是指现代人的文化,反映现代人的生存规则、拚搏精神、发展愿望就成了西方人文的主要含义。所以,中国的文化就更多地成了教育人、规范人的一个社会领域,西方的文化就更多地成了开导人、激励人的一个经济领
5、域。中国文化要人守规则,尤其是要守传统规则、社会规则;西方文化也要人守规则,但是要人守现代规则、市场规则。三、中西文化的内容差异 对中西文化的内容进行比较,存在着众多差异。其中文化内容差异最突出的是中国文化是多元化的,西方文化是一元化的。文化的多元化促使中国政府经常采取一些特殊政策,寻求文化的统一;而文化的一元化反而促使西方国家坚持文化开放政策,寻求文化的繁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在各个领域。在哲学思想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老子、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著名思想家,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了不同解释,提出了不同主张,史称为“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
6、、纵横、农、杂等家。文化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在宗教文化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众多宗教分立分隔,相互难融,形成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在戏曲文化上,多元化就表现得更加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360多种戏曲剧种,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50多个。导致中国文化多元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势复杂、气候多变,这就为不同文化的生成提供了各自不同的客观因素和生存空间。尽管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历届王朝政府都谋求实现文化统一,但是,中国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仍然未发生根本变化。文化
7、的多元化也推动了文化平衡理论的发展,比如阴阳学、五行学和八卦等。西方文化在表面上是多元化的,但实质上是一元化的。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的历史是从古希腊开始。对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影响最早最大的有三位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70至公元前399年)、柏拉图(公元前427年至公元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又是柏拉图的弟子。尽管他们的哲学思想有不同特色,但基本上属于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宗教文化上,西方国家尽管也存在多种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新教等主要宗教流派,但是它们都是从犹太教演化出来的,相互存在派生关系,在教义内
8、容上也比较接近,体现出西方宗教文化的一元化。在戏剧文化上,一元化就表现得更加突出。西方戏剧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诞生的悲喜剧。古希腊悲喜剧延续了300年,其后被古罗马承接过去,继续繁衍了近600年。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把悲喜剧演出带去。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方戏剧逐渐消沉。16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也带来了西方戏剧的复兴。尽管西方戏剧分为歌剧、话剧、舞剧和哑剧,但它们的始祖都是古希腊的悲喜剧。在中世纪,西方各国的世俗政权与宗教权势的争斗较量,反而促使西方文化走向了开放的发展之路。四、中西文化的趋向差异 中国文化的艺术成分很浓,只有少数文化精英和特殊
9、阶层能够从事文化活动或欣赏文化艺术,这就制约了文化的大众化、市场化,也影响了文化向经济领域延伸的进程。西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文化的艺术成分较淡,文化的通俗成分较浓,不仅文化精英而且大多数人都能够参与文化活动或欣赏文化艺术,这就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市场化,也促进了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山东大学的陈炎教授,对中西方文化趋向差异的研究颇深颇丰。他认为,西方文化在感性与理性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一极,表现为体育活动;在理性一极,表现为科学活动。与之相反,中国文化在感性和理性的两极都不发达,而发达的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艺术和工艺。西方文化发展的感性趋向,造就了现代文化的外在领域娱乐业和竞赛
10、业的不断发达。西方文化发展的理性趋向,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内在领域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了追求人的感性生命力和冲击人的生理极限,西方文化走向了体育娱乐业。凡是能够考验人类生命极限的地方或领域,西方人都会设立比赛项目。比如有攀登绝壁、潜入海底、海滩冲浪、悬崖跳水和汽车大赛、年度选美和吃吞比拼等等。只要能想到人类活动领域,西方人都能设计出竞赛项目。这种显示人的生命力、追求人的生理极限、带来人的感官刺激的竞技文化活动,调动了人们的参与热情和欣赏愿望,使体育竞技活动变成了拥有广泛社会大众参与的文化产业活动。为了追求人的理性生命力和人探索自然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凡是能够考验人类理性生命极限的地方
11、和领域,西方人都可以进行科学实践。他们不仅可以进行学科体系的构建,可以探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肉体接触不到的外层空间,而且可以在“波”与“粒”之间发现某种超乎经验的现象、在“时”与“空”之间构造一些有悖于常理的学说。这使人类的理性生命在改造物质世界过程中显示出强大能量。这种对大自然的无穷的理性追求与探索,发现了无穷的自然知识和创造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强化了西方文化的知识内含,增强了西方文化的创造力。中国文化中的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缺少感性冲动和理性追索,因而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发育不良。缺少感性冲动的文化,就很难有文化理性的突破与发展。在感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不为人
12、先、不耻人后的观念。这种蔑视竞争意识、压抑冒险热情的思想,不利于竞技性体育事业的开展,缺乏西方民族那种能动地变革现实生活的感性冲动,缺乏那种将自我放在自然的对立面上、以人的血肉之躯与之抗衡的勇气,缺乏求新的渴望与冒险的热情,时时陶醉在所谓“宁静以致远”、“以不变应万变”的格言之中。这种文化不可能酿造出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而只能派生出延年益寿的气功与吐纳导引的太极。在理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有一种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精神。这种只注重过去的实践经验而忽视未来的发展变化的思维传统,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各种精神误区,但却同时限制了我们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中国人可以通过反复实践
13、而建造起天坛祈年殿式的精美建筑,但却不可能建立一种牛顿式的力学体系。中国人丝毫也不比他人愚钝,然而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于是,中国文化出现了理论发展滞后,理论落后于实践活动,文化理论失去了对社会实践和社会进步的指导作用,结果是中国文化对社会不断发展的贡献率就大大缩水。相比之下,中西文化的趋向差异在于,西方文化发展的重点领域比较突出:在文化的外在领域娱乐业和体育业,通过商业竞技方式,使文化的外在表现不断达到新的顶峰;在文化的内在领域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通过对大自然的无穷的理性追求与探索,使文化的内在质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中国文化发展的重点领域相对淡化,更看重文化的各个领
14、域的外在完善和内在成熟,试图使文化的艺术领域达到登峰造极,使文化与其他领域实现完美结合。一心一意地追求文化各个领域的艺术完美境界,反而使文化发展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或无法创造新的文化领域。五、中西文化的层次差异 中国文化是以发展性文化为主流文化,西方文化是以竞争性文化为主流文化。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特色的文化。同样,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也拥有不同发展水平的文化。在一般情况下,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竞争力,因而各国文化发展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从文化水平来看,世界文化又分为生存性文化、发展性文化、竞争性文化。生存性文化以传统文
15、化为主调,维护传统、维持现状成为人们生活文化观念的主流意识;发展性文化以兼容文化为主调,在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强调自我发展成为人们生活文化观念的主流意识,竞争性文化以创新文化为主调,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强调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成为人们生活文化观念的主流意识。如对这三种不同发展层次文化的特性进行比较,生存性文化较为封闭,甚至拒绝外来文化;发展性文化较为开放,善于消化外来文化;竞争性文化较为超前,善于创新、创造,不断输出新兴文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包含着生存性文化、发展性文化、竞争性文化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但是,在一般发展中国家,把生存性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在新兴
16、经济国家,把发展性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在发达国家,把竞争性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目前,中国文化处于世界文化的第二层次,也就是以发展性文化为主流文化;西方文化处于世界文化的第一层次,也就是以竞争性文化为主流文化。在21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在建设中华文化历程中,必须实现由目前以发展性文化为主的中华文化转变为将来以竞争性文化为主的中华文化,丰富中华文化的新内涵,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六、中西文化的结构差异 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内容上占的分量较重,未来文化在西方文化内容上占份额较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传承历史文化、
17、解释现代生活、探索未来社会,因而各国文化都是由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三大部分构成。在中国文化结构中,可谓是传统文化十分成熟,现代文化初步兴起,未来文化很少涉足;在西方文化结构中,可谓是传统文化缺少底蕴,现代文化逐渐成熟,未来文化积极追求。传统文化的成熟与完美,有可能会制约中国文化进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领域;未来文化的探索与开发,有可能会推动西方文化拥有世界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极为有限的;中国的“现代文化”尽管继承了传统优秀文化,汲取了国外先进文化,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发展水平,也制约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层
18、次和国际影响力。要想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必须扩大“未来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由于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国际合作频繁、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多,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各国在探索未来社会的文化内容上,存在着众多相同的希望和共识。因此,在世界文化市场上,最有可能得到各国消费者认同的是探索未来社会的文化产品。在未来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完善文化结构和确定文化重点应是提高中国文化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如何加快“未来文化”探索和发展,是中国文化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主要战_略任务。中国文化必须增大对未来社会的探索内容,坚持中华文化和文化产品的未来文化价值战略。掌握了“未来文化”,就等于掌握了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权。
19、因此,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中国的未来文化内容和未来文化产品,这是现代中华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未来文化发展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七、中西文化的追求差异 在文化追求方面,中西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追求人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是西方文化(或人文主义)的动力,激励人的奋斗精神和个人的拚搏精神是西方文化的主题,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贡献(牺牲)价值是中国文化的要求,要求人的行为和个人的利益服从、服务于社会或整体是中国文化的主题。西方文化充分展示人的价值和个人的价值,大胆激励人的奋斗精神和个人的拚搏精神,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是崇尚个人主义,维护个人利益,客观上却带来了整个社会文化
20、的日益繁荣和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因为,人或个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就汇聚成了社会价值和社会进步。中国文化往往追求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有时甚至崇尚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就忽略了人在社会的主体地位和放弃了人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导致求稳不求变,最终则有可能制约整个社会的进步。在社会至上、个人至下的中国文化大环境下,人的奋斗精神和个人的拚搏精神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在中国文化中,过度或过分的风险意识,约束了人的创新意识和个人的创造力。实践检验过的“真理”,约束了人们不断探索未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的意识和行为。也就是说,经过实践检验过的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在不同程度上约束了社会
21、不断进步最需要的现实文化的发展和对未来文化的探求。通过教育继承传统文化,通过开放学习外来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但是,不论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先进的外来文化,他们都属于“成熟文化”或者是“旧文化”的范畴,不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动力最强的“新文化”。这样,由传统优秀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就比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掌握“新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总是慢“半拍”,很难实现文化的超越性发展。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应该是“新文化”逐渐地否定“旧文化”,“新文化”逐渐地取代“旧文化”,而不是用“旧文化”否定“新文化”,用“旧文化”约束“新文化”。总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比较多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现实文化,但含有很多超现实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也是一种现实文化,但含有很多传统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发展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西方文化发展是以市场主导为主。中国文化更重视探索社会实践经验,西方文化更重视探索自然科学知识;中国文化更重视传播人与人斗争的社会知识,西方文化更重视传播人与大自然斗争的自然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