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复习材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复习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复习材料.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着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1)2 黑陶 产生于新石器时代。(1)多数内外皆黑,少数为黑皮陶。(1)常采用轮制法成型,器壁能很匀薄,精品为蛋壳陶。(1)多以造型取胜,装饰较简朴。(1)主要分布在华东,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着名。(1)3 蛋壳陶 通常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黑陶。(1)采用快轮成型,器壁薄如蛋壳,造型规整周正,(1)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
2、亮。(1)代表着原始陶器的造型和工艺成就。(1)山东龙山文化的产品最精。(1)5 新石器 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1)6 原始玉器 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1)以玉或“美石”为材料,(1)多为祭祀用品和饰品,(1)材料、器形与制作方法常与新石器有密切联系。(1)分布很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水平最高。(1)7 青铜器 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1)分容器、乐器
3、、工具、兵器等多种。(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1)8 司母戊鼎 商晚期青铜器,(1)当是商王为其配偶铸造的四足方鼎。(1)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1)高 133厘米,重约 832.84千克。(1)为中国已知最大的古代青铜容器。(1)10 漆器 指以木、竹等为胎,用大漆髹饰的器物。(1)髹饰大漆既可防腐,又是装饰。(1)已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发现于河姆渡文化遗址,(1)到战国,发展成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1)两汉漆器繁荣,是漆器文化地位最高的时代。(1)11 金银错 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1)做法是,
4、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1)12 铜镜 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1)13 带钩 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1)14 夹纻 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
5、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1)15 玻璃 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1)16 考工记 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着作。(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 7100余字。(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1)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1)17 釭灯 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1)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1)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
6、以降低空气污染。(1)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1)18 多子奁盒 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1)19 云气纹 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1)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案。(1)20 汉代四神纹 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1)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7、1)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1)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1)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念。(1)2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时代属西汉中期,(1)墓主人是长沙国相的夫人。(1)墓中出土了大批的丝绸和漆器等,(1)其中有精美的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等,(1)素纱单衣重仅 49克。(1)22 瓷器 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1)上釉后,经 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1)胎体致密坚实,扣击发音清脆。(1)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1)两宋是其艺术顶峰。(1)23 邢窑 窑址在河北内丘。(1)鼎盛于唐,(1)以白瓷着称。(1)精品釉面洁白如雪,器物一般不施装饰。(1)作品被成书于 8
8、世纪的陆羽茶经形容为“类雪”、“类银”。(1)24 越窑 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1)主要烧造青瓷,(1)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1)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1)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1)25 秘色瓷 特指晚唐至北宋中期的越窑贡瓷。(1)釉面为呈色不一的青色,(1)釉质温润如玉,(1)还会以贵金属做装饰。(1)以后,其他窑场的青瓷也会借用“秘色”的名称。(1)26 长沙窑 窑址在长沙市望城县。(1)盛于晚唐,衰于五代,(1)是典型的民间窑场。(1)器物以青釉为主,以壶最为常见。(1)装饰手法以彩绘最具代表性。(1)构图简洁,形象生动。(1
9、)27 唐三彩 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1)釉面彩色斑斓,常装饰华丽。(1)按器物形态,可分雕塑和容器两类。(1)精品基本是官府为皇家和达官显贵制作的明器。(1)盛唐时最繁荣,这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有关。(1)28 何稠 北周至唐初的工艺美术家。(1)祖籍应为中亚,(1)长期主持宫廷营建、制作。(1)隋代,他仿造的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1)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与真不异”。(1)29 窦师纶 初唐着名丝绸纹样设计家。(1)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1)常以对鸡、斗羊、翔凤、游麟为题材,(1)图案多取对称形式。(1)因窦爵封陵阳公,故他设计的图案被称为“陵阳公样”。(1)30 夹缬
10、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1)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1),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1)花纹对称。(1)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1)31 联珠纹 中国 6 世纪中期到 7 世纪后期流行的装饰题材。(1)由连续的圆珠构成,(1)典型为丝绸上的联珠圈纹,(1)应受经中亚传入的萨珊波斯影响。(1)8 世纪初,逐渐退出中心地区的装饰主流。(1)32 金银平脱 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1)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1)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漆地上,拼成图案,(1)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平齐。(1)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
11、。(1)33 雕漆 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类。(1)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1)再于漆地上雕刻图案。(1)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1)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1)34 香囊 通常指一种设计巧妙的金属焚香器具,(1)今见的作品多为唐代的银器。(1)通体镂空花纹,体做球形,可以开合,上有链钩,能够随身挂配。(1)内部构造原理和现代陀螺仪相同,(1)它令香囊不论如何转动,焚香盂始终保持水平,使香灰、香火不外漏。(1)35 定窑 窑址在河北曲阳。(1)以白瓷着称,器物釉色乳白,(1)多带刻划花、印花等装饰,(1)北宋中期以后,碗盘类常采用覆烧工艺,故
12、常加扣。(1)鼎盛于北宋,影响很大。(1)36 磁州窑 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1)宋金时代繁荣。(1)装饰手法丰富,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1)图案往往简洁潇洒(1)。在中原影响很大。(1)37 汝窑 窑址在河南宝丰。(1)烧造青瓷,曾为北宋宫廷服务。(1)入贡的作品多素面无纹,(1)而釉带开片,(1)以造型典雅、釉色温润的小型器居多。(1)38 宋代官窑 窑址分别在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1)烧造青瓷,釉色以粉青为代表,(1)紫口铁足,(1)多素面无纹,而釉有开片,(1)釉层肥厚,造型古雅。(1)39 钧窑 窑址在河南禹县。(1)以烧造窑变釉器物着称。(1)釉质乳浊,基本釉色多
13、为深浅不一的蓝色,(1)釉中的窑变为以氧化铜呈色的紫红色斑纹。(1)鼎盛于北宋末,曾为宫廷烧造。(1)40 龙泉窑 窑址在浙江龙泉一带,(1)是宋元时的重要窑场。(1)以烧造青瓷着称,(1)南宋是艺术高峰期,粉青和梅子青为其代表釉色。(1)元和明前期,产品大量外销。(1)41 建窑 窑址在福建建阳,(1)以烧造黑釉碗、盏等茶具着称,(1)也烧造青白瓷。(1)黑釉器多带美丽的浅色结晶斑纹,如兔毫、油滴等,(1)南宋鼎盛。(1)42 影青 宋元称“青白瓷”,(1)釉色白中泛青。(1)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1)大量烧造于宋元时南方,(1)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1)43 皮囊壶 辽代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工艺美术 复习 材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