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7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 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习目标】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存在的时间、分布的空间、分布的特点,从而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认识石器时代中国的文化遗存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3、运用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对早期国家的特征等史实进行历史解释。【教材研读】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 1 万年)概念 文化遗址 分布特点 生产方式 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约 70005000 年 距今约 5000 年 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大
2、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基本特征: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基本特征: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被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所代替,有胎壁薄基本特征: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旧石器时代概念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分布特点分布广泛,中原地区比较集中。生产方式已经学会用火;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2/7 如蛋壳“蛋壳陶”庙。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3
3、、生产关系的变化 原始社会分期 生产关系的变化 史论总结 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说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也推动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社会分期按组织形式划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按石器制作技术划分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3/7 二、从部落到国家 部 落(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大约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阶段(特征)代
4、表人物 制度 三皇时代(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称为“禅让制”。五帝时代(五帝后期和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黄帝、颛顼(zhun x)、帝喾(k)、帝尧、帝舜。国 家(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夏(约公元前 2070年约公元前 160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的制国家)禹建立(禅让方式公天下)启继位(父死子继家天下)桀亡国(约公元前1600 年)王位世袭制;夏王(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行政机构、军事机构、司法机构、宗教机构;对夏部落实行直接统治,其它部落间接统治。三、商和西
5、周 1、商朝 纣亡国(约公元前1046 年)商朝 时间 人物 制度 势力范围 重要成就 约公元前1600 年-公元前1046 年年 汤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内外服制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及燕山。甲骨文、青铜器等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4/7 2、西周 3、商周经济 西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概况武王伐纣(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历史纲要 中外 历史 纲要 导学案第 中华文明 起源 早期 国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