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非遗保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12016 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正从“抢救保护、建章立制”的基础工作阶段转入“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纵深发展阶段。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也是抢救保护与提高传承并举,并且在非遗保护顶层设计的助推下,在提振文化自信观念的引领下,地方政府、民间机构、相关组织、社会民众对曲艺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意识逐步提高。在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的矛盾也倒逼机制政策法规的健全完善,各方亟须总结经验、深度反思并寻找
2、解决方案。一 2016 年度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概述 2016 年,重庆市、黑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曲艺类总计26项;上海市、黑龙江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曲艺类传承人共计15 人。截至 2016 年,国务院公布四批共 1372 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曲艺类有127 项;文化部命名四批共 1986 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曲艺类有151 人;各省区市公布11042 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294 名省级
3、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截至 2016 年底,300 余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去世,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原就有40 余项没有国家级传承人,2016年郭月英、胡正华、孟凡林等相继离世,国家级曲艺项目杭州评词和武宁打鼓歌也暂时没有了传承人。在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曲艺项目共有21 项(含扩展名录 4 项),在民族的分布上,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只有蒙古族、达斡尔族等12 个少数民族有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在国家级曲艺类非遗传承人中,共有24 位少数民族传承人,但有 4 位少数民族传承人对应的传承项目为汉族曲艺项目,分别是相声、四川扬琴和北京评书。2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浙江省是全国曲艺种类
4、最多的省份,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曲种多达 20 个,列入国家级扩展名录的曲种 4 个,占国家级曲艺名录近 1/6。另有 36 个曲种列入浙江省省级非遗名录,列入市、区、县级非遗名录的曲种数量更多。国家级曲艺传承人有18 名,省级曲艺传承人有 86 人。3 1.权威赛事需加强引导,马街书会仍需扶持 演出赛事方面,2016 年各类交流展演都比较活跃。专业院团、民营社团的公益演出和商业演出频繁,海外传播积极。2016 年 8 月在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扶持下,苏州弹词流派研修班结业并进行了汇报演出。34 名学员在 25 位非遗传承人及著名表演艺术家的一对一教学指导下,表演水平和传承能力
5、都得到提升。权威赛事有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曲艺类节目评比,中国文联、中国曲协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选。与往年相比,评选标准提升,奖项压缩,更加注重作品思想性的引导作用,但依然存在曲艺创演“口号化”“戏剧化”的现象。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一些节目的“歌舞化”倾向也比较严重。但相比较而言,由于评奖机制改革的有力撬动,近年来的曲艺创演,回归艺术本体,强化曲艺特征,立足本体创新,涌现出许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特色鲜明又引人入胜的优秀节目。此外,一些原创节目也值得关注,“如北京曲艺团以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单弦牌子曲、河南坠子、北京琴书和铁片大鼓六个曲种共同演绎一个连
6、贯故事的章回鼓书古城暗战、江苏无锡以众筹方式投资打造的中篇苏州弹词徐悲鸿、上海市评弹团推出的中篇苏州弹词林徽因等,这说明,一个时期以来原创节目比较缺乏的局面正在开始改变,曲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正在迎来新的改观”4。当然,曲艺的创作水平仍有待提高。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蒋慧明指出:“长期以来缺乏精品力作、创作力量薄弱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委员常祥霖则认为:“现在相声形势特别好,但经典性的作品没有,基本上都是脱口秀的变种,小剧场相声并不规范。”5 规模最大的民间曲艺艺人集会马街书会,2016 年有来自吉林、辽宁、山东、山西、安徽等 10
7、 余个省份的民间曲艺艺人 886 人参加,说书棚(摊)有 332 个,较 2015 年人数减少了约 150 人,连续四年参会艺人减少。但人数的减少,正体现出非遗保护从“抓手”到“放手”的思路。“自 2015 年起,当地政府就取消了已组织十届的帮扶性质的送书下乡活动,让亮书、写书回归传统。没有送书下乡,看起来是场子摆得小了,人没那么多了,但水分少了,滥竽充数的少了,摆样子的少了,好唱家就出来了。”6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递交提案指出:“虽然,当地党委、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去保护、传承马街书会传统文化,但是,马街书会的保护传承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随
8、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街书会还存在着基础条件差、曲艺艺人减少、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7她建议文化部设立中国宝丰马街书会保护建设基金,并建议将马街书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曲艺传承与国民教育相结合 传播传承方面,师承教育继续扩大。2016 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莲花落代表性传承人倪齐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骆派京韵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刘春爱等收徒。社会教育开辟新思路。北京琴书、京韵大鼓以微信公众号为渠道向社会招募非遗传承人志愿者。普及教育越来越呈现出文化自觉趋势。各地都积极组织各类公益讲座,如四川的巴蜀文化大讲堂、天津海河文化大讲堂、走进大师“非遗讲座”等
9、。曲艺与国民教育相结合得到进一步落实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列举确保非遗生命力的多种保护措施时,专门强调了“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传承。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8多地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曲艺非遗进校园活动。其中,在把少儿曲艺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尝试中,2016 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选取海淀区翠微小学、昌平区天通苑小学为试点建设北京市曲艺特色校,开展曲艺传承教育,“推动曲艺在中小学的宣传、普及与人才培养工作,破解曲艺传承后继无人的困境”9。曲艺资源
10、丰富的四川省,也非常重视“曲艺进校园”的教育实践。以四川彭州市西郊小学为例,首先组织编写教材我爱曲艺,并将曲艺欣赏融入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中;其次培训曲艺教师,外聘专业教师,成立曲艺社团,组织艺术比赛并邀请家长参与。再如成都市马鞍小学,专门成立了四川清音课题组,根据近五年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编写出版小学清音校本教材清音润园,并在课程中将四川清音与语文、美术、舞蹈课程结合,成为其办学特色之一。另外,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于 4 月在江苏泰州正式开馆,作为国内唯一全面介绍评书评话艺术的专题博物馆,目标是成为评书评话艺术的展示窗口、交流平台、研究中心和传承基地。10全国与曲艺相关的专门博物馆近年来接
11、连创办,如中国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华曲艺展览馆、天津相声博物馆、天津名流博物馆、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等,为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大众、普及传播提供了平台。3.曲艺基金和课题引导曲艺研究 学术研究方面,2016 年 1 月,中国曲艺家协会设立了首个针对曲艺研究的课题基金“中国曲艺艺术研究基金”,面向社会进行课题招标,一般课题研究资助经费2 万元,重点课题资助 4 万元,特别委托课题资助 5 万元,是一项加强曲艺学科建设,提高曲艺理论学术研究水平的创举。11 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发表上,在有意识有目的的科研项目引导下,2016 年涌现出一批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的研
12、究论文,如“河南省境内世界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安全与保护对策研究”课题支撑下的濒危文化保护场域中南阳鼓词的流变和传承、“文化产业背景下的河南民间文化推广研究”课题支撑下的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大鼓活态传承的策略研究”课题支撑下的东北大鼓当代活态传承的策略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音乐的比较研究及传承策略”课题支撑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黑龙江少数民族曲艺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以达斡尔族乌钦、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为例、“淮海地区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课题支撑下的淮海地区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思考、“武宁打鼓歌各级文化传承人传习现状与
13、保护路径研究”课题支撑下的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支撑下的论永新小鼓的传承与创新等。学术著作值得关注的则有蔡源莉著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陈汝衡著说书小史、柯琳著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等。2016 年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有:第六届中国曲艺团长高峰论坛、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成立 30 周年学术座谈会等。此外,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评弹文化研究中心,为加强评弹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阵地。12“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制度确立,对高校曲艺人才的培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13但在 2016 年,著名曲艺理论家倪钟之先生和薛宝琨先生仙
14、逝,也是曲艺理论界的重大损失。二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自觉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战略由上至下、由表及里,摸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保护非遗的目的是为遗产持有的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表示:“只有民众倾心地、持久地自觉守护,才能实现文化遗产应有的尊严和强盛的生命力,才能成为当地社区和民众的骄傲。”14在曲艺类非遗的保护方面,一方面让从乡土中来的曲艺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让留在乡村的曲艺守住乡音乡情,回归“小众”,都是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努力。2016 年,曲艺专业院团和民间团
15、体进行了多种尝试,探索曲艺的市场化、城镇化、乡村化发展道路。1.市场化探索之路 曲艺小剧场的发展近年来经历了由“热”到“温”的过程。大部分曲艺小剧场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市场的培育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市场化的探索上,嘻哈包袱铺在坚持小剧场相声演出的同时,率先开始了资本运作。晓攀传媒成为相声界首家通过A 轮融资的团队。北京晓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晓攀认为,要用资本的方式汇聚人才、保持良好的原创力、打造相声明星;通过话剧、电影等赢得市场、赢得资金,以资本为助力,再促生相声的传承和创新。15这是一条通过资本运营的“反哺”之路。天津著名相声茶馆名流茶馆则选择与天津市旅游局合作,共同打造天津曲艺文化旅
16、游嘉年华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届。2016 年在天津市各区举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巡演,传承发展了天津相声这一非遗文化,同时“天津曲艺文化旅游节已成为突显津味曲艺特色的、可持续性的、常态发展的品牌性文化旅游节日”16。众筹也是曲艺发展的一个创新路径。2015 年 8 月,上海评弹团创新启动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的众筹,2016 年 3 月,上海评弹团与上海金鹿财行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约,由金鹿财行向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的 5 场演出提供独家金融服务支持。同时,双方还共同推出“戏鹿通”金融产品,通过绑定演出上座率等方式设置回报。17民间的个人众筹也获得积极响应,北京首间时尚听书馆“澄书馆”的创业人张添羽 20
17、16 年 3 月在“开始众筹”APP 上发起“聂隐娘评书出版物众筹”,众筹目标 5 万元,一个月筹到了 12 万元。18山东德州首家通过众筹方式组建的曲艺小剧场德曲茶社,于 1 月正式挂牌营业。这说明,在一些地方,曲艺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和消费人群,如何扩大传播效应、稳定消费市场、形成持续的消费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寻求合适的发展模式。2.曲艺的“后都市化时代”对于衍生于农耕文明及其生活方式的曲艺,在都市、新传媒环境下,不可避免地要向都市生活转型。根据我国 2016 年的统计公报,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9298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7.35%。全国人户分离人口 2.92 亿人,
18、其中流动人口 2.45 亿人。19对于城镇化、都市化的曲艺究竟如何发展,怎样离乡不离土,变形不变神,高小康教授提出“当代都市生态正在转向城市学家索亚所说的后大都市,成为多种生态混杂、多种空间并置的社会”。20索亚提出“后大都市”这一表述的背景是,他认为,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大都市,以及我们理解、体验、研究城市的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转型。在索亚的语境中,整个世界都在迅速地都市化,城市性文化、社会与经济的空间触角延伸至星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每一都市中心也似乎越来越把整个世界包容在内,全球性与本土性在其中冲突和融合,多元、混杂的文化共存共荣,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完全异质性的城市空间。21在这个意义上,高小康
19、教授提出“不同文化有可能在分形并置的空间中形成各自的生态壁龛,通过交流和分享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只有当多样化的生态壁龛并置共生成为当代文化生态的新常态,非遗的活态传承才会在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上实现”20。这种新的发展,就是“在现代都市空间内部形成另一个来自传统乡民社会的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混生和发展”。22 源自传统乡民社会的曲艺形式在现代都市空间内部生长,与其他文化形式互置共存,便是曲艺在“后都市化时代”一种活态传承的体现。以二人转为例,山西晋中学院的学者钱永平经调查发现:“相比其他不断萎缩的传统表演艺术,东北二人转成功地在城市扎根立足。东北各城市都有二人转专门演出剧场,演出内容以改良后的风
20、趣、幽默见长的二人转为主,掺杂一些综艺节目,各剧场上座率每天都在 80%以上,每日观看演出的观众近八千人,票价从 10元到 120 元不等,每天的效益非常可观。”“二人转在城市有如此的发展空间,首要因素是传统二人转表演功底过硬的实力派演员不断涌现,其次则是十几年间二人转与影视联姻持续培养受众的结果,换言之,二人转的成功是许多组织和因素无意识作用的结果。因此,从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重视利于非遗在城市传承的内部和外部的立体支撑体系。”23北京师范大学的岳永逸在对温州鼓词的调研中也发现“因应时代的发展、审美趣味和观念的变化,今天的温州鼓词涌现出了大量才色俱佳的女艺人。这样,在温州鼓词的传承历程中
21、,艺人经历了从百年前的瞽者、数十年前的明眼男艺人再到当下才色俱佳的女艺人的整体转型。一个红火的鼓词艺人的预约合同常常得提前一年或两年签订,他们有着在富庶的温州人看来也不菲的收入。在物质生活充盈的今天,鼓词仍然是居家的瑞安人娱乐、传递情谊、表达认同和社区整合的主要手段,也是侨居外地的瑞安人联系乡谊,在异文化中形成自我认同的主要方式”24。相声,也同样呈现出“后都市化时代”发展的新特征。根据对北京相声小剧场的调研,曲艺消费群体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和去地域化特征。相较于曲艺内容,演员的个人魅力成为重要选择理由。比如西安青曲社、北京德云社、上海田耘社、成都哈哈曲艺社、重庆逗乐坊等,都有偶像级的演员,创造
22、了粉丝经济。相比之下,书馆的观众群则相对稳定,因为评书、鼓书多是“大书”。上海几乎每个乡镇街道的社区文化中心都有免费公益书场。“据统计,上海市的 17 个区县中的 181 个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内,一共有 58 个评弹的常设演出。”25而苏州书场“在 2016 年如雨后春笋增加到 150 家”26。官方媒体通过打造特色方言曲艺栏目,扩大曲艺文化的传播效应和认同效果,也是使曲艺融入都市生活的一种方式。比如扬州电视台将扬州评话与电视栏目相结合,开发的今日生活皮五新传扬州好佬等方言节目,在当地颇受欢迎,27是大众传播与本土传承的良好结合。3.留在乡土 回归小众 对于到底要保护传承什么样的曲艺,岳永逸认为
23、:“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曲艺是面对每个个体、直面人生的。我们要做的是:真切认识曲艺的乡土本色,并在节庆期间激活其本色,赋予其之于地方、民众,尤其是小我的意义。不要想让普天下的人都喜欢原本属于方言、方音与地方的曲艺,让曲艺回归自我、回归小众。”28学者陈富祥进一步阐释这种“活态文化传递模式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在耳濡目染中一代代流传下来,仪式、活动和生产活生生地把文化呈现在村民的生活当中,孩子们从小参加这样的仪式,就是活态化地传承了文化29”。整体性地保护文化生态、民族习俗,也是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发展的促进。以兰州鼓子为例,有学者建议,在兰州鼓子传承较好的安宁、什川地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村,“保护
24、兰州鼓子及其所属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和精神生活,使兰州鼓子处于一种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实现抢救、保护、传承和传播,成为活态文化”30。也有学者建议利用民族节日集会,如达斡尔的“库木勒”节、鄂伦春族的“莫昆”大会、赫哲族的“乌日贡”节,表演和再现乌钦、伊玛堪、摩苏昆,尤其是“坚守三种曲艺音乐的非物质文化品质,感受和传承艺术中积淀的民族心理和民族品格”31。在历史悠久、曲艺种类丰富的太行山区,太行说书融汇了很多有鲜明地方特点的民间曲艺,如上党鼓书、陵川钢板书、泽州鼓书、泽州四弦书、沁水鼓儿词等。近年来,在非遗保护政策的推动和当地民间自觉的双向发展下,“礼俗说书的市场日渐兴盛,当地曲艺队积极承揽如家户
25、隔七、做周年、口愿书、庙会书、红白喜事等礼俗说书,这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32。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越来越得到强化。让曲艺活在文化空间里,也是曲艺类非遗保护传承的目标和任务。如果说非遗保护是一种“他者进入式的保护”,那么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将传统从无意识的自在变为有意识的自觉,从国家层面的抢救扶持到公民社会的广泛参与、传承者的自愿守护传承,逐渐培养起文化自信和传承自觉,形成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继而成为文化认同,这一过程同时也积累成就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三 提升传承力的思考与建议 1.保护传承人实施精准扶贫 2016 年,中央财政对国家级传承人的补贴标准由10
26、000 元/年提高到 20000 元/年,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积极性,解决传习活动中的困难。但由于传承项目的类型、地域分布的不同,传承人的生活状况和传承状况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走入市场、创造利润相对较难的曲艺类非遗来说,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传承人依旧生活艰难,传承困难也是事实。相对于其他类别的非遗项目,大量曲艺类的非遗项目本身难以让继承者较好地谋生,从而导致收徒困难、传习无人。就连资源、人才集中的北京市,也会出现北京市级非遗项目联珠快书等面临传承濒危的局面。我们在对福州评话的省级传承人叶兆辰先生的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请一位福州评话艺人说书的价格是8001000 元。但评话行业,一年就两个月的
27、旺季,全年下来,要靠这门艺术存活,对多数民间艺人来说,依然是困难的。类似于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宁打鼓歌的调研中遇到的,当地政府为了保护传承也投入了人力、财力,开办传习班,创建艺术队,但年轻人学了一阵以后因为盖不起房子、赚不到钱都放弃了。33这种情况在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中并不少见。因此,除了全面提高对传承人的传习补贴之外,对很多濒危项目、边远地区、年事已高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应该贯彻“精准扶贫”的方针,有专项资金投入或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有针对性地加紧保护,包括建立人员档案、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家庭困难、提供健康医疗救助、资助传承活动及成果,让曲艺传承者后顾无忧,让曲艺项目本身有价值、有尊严,
28、让传承人能够体面地凭借掌握的技艺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2.克服创作断层提倡“工匠精神”在 2016 年第二届全国曲艺高等教育峰会上,中国曲协副主席、辽宁省曲协主席崔凯指出:“全国曲艺战线高素质人才短缺、队伍逐渐老化、艺术原创力不足、艺术影响力不断衰减,发展现状堪忧。”34在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情况较好的浙江柯桥,当地的莲花剧场每周三晚上举办综合曲艺专场,包括莲花落、摊簧、宣卷、词调、平湖调五大“非遗”曲种,上演 90 多个场次,场场满座。虽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地方曲艺小曲种的生命力依然脆弱,其中创作难就成为传承和发展的瓶颈。新剧本、新形式的创新困难,经典
29、作品匮乏,专业剧作家少,而作为源头的剧本枯竭,曲艺的生命力就直接受到冲击。35再如徐州琴书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虽然得到优先扶持,但八年来传承人没有增加,保护传承的局面并没有改善。原因之一就在于曲本创作水平低,“由于缺乏专业创作人员,琴书队演员自创曲本,受文化水平所限,曲本故事转折突兀,不合常理,故事老套,与当下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36著名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金丽生指出,忽视长篇创作是曲艺创作存在的突出现象,“整个江浙沪评弹有一个大趋势,重中短篇,轻长篇。其实苏州评弹几百年的历史是靠长篇积累以后产生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大家”37。对于曲艺创作中存在的整体水平不高、不规范、不平衡的现状
30、,常祥霖建议,曲艺界也应该学习“工匠精神”,曲艺创作和演出讲求章法和艺术规律,要让严肃的艺术观念、优良传统回归。从政策上,北京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种玉杰建议,要增加对曲艺长篇的扶持。从法律保护的角度而言,当前的非遗法中,尚没有对传承人创作创新进行奖励的条款,可以考虑在立法上加以激励。3.提升传承能力实施传承人培训计划 曲艺创作难从而影响曲艺的传承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承人多是民间艺人,各曲种的艺人一般只熟悉和擅长各自曲种的音乐和表演,由于专业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对非遗保护的理解和观察视角的不同,单纯依靠艺人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创作、改革,是相当困难的,这会使得曲种的保护力度削弱,保护成效缓慢,
31、拖延了处于濒危状态曲种的保护时间。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指出:“以传统戏剧为例,在过去 60 多年,20%以上的地方剧种陆续消亡。传承人群普遍存在文化素养不足、知识面较窄等弱点。可持续的保护传承机制还不健全,代表性项目保护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38 2016 年 1 月,文化部和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的目的是“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增强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力,提高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全面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9当前启动的对传承
32、人的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手工技艺类的非遗传承人,对于曲艺类的非遗传承人,其实也亟须培训提升,以提高曲艺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保护与传承能力和扩大参与人群。从理论而言,艺术理论、非遗理论、非遗保护的经验探索和实践探寻、创作规律、曲种特点特色归纳、其他艺术形式的学习借鉴等都可作为培训内容;从艺术实践而言,曲种交流、民间采风、音乐伴奏及曲本创作、新内容新形式尝试、不同艺术的交叉学习、演出汇报等也可作为培训安排。4.加大人才教育推动曲艺学科化 吴文科对曲艺类非遗“进校园”提出了更深一层的界定,他认为,“参照国际公约的相关倡导和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通过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和专门化的配套实践,来进一步优化非遗保护进
33、校园的思路,是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进校园工作的主要任务”。而这一思路,就是首先要修改和完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专业目录(2011)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将曲艺纳入“艺术学”门类学科下的一级学科范畴。40 曲艺走进高校教学,辽宁科技大学首开先河,设置了表演(曲艺方向)专业。很多高校也开始开设曲艺表演专业,如长春师范大学的东北民间曲艺(二人转)专业、泉州师范学院的福建南音专业、平顶山学院的音乐表演(曲艺方向)专业、天津曲艺学校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先后设置的东北大鼓专业等。“全国有 13 所高等院校开展曲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8 所大专院校和 16 所中专学校培养曲艺创作表演人才,包括北
34、京大学在内的二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设曲艺相关课程和研究。”412016 年,曲艺学科的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筹建了曲艺系,曲艺表演专业终于出现在教育部高职办学专业目录中,和戏曲表演、舞蹈表演等诸多艺术门类一样,拥有了专业代码:650205。42该系于 2017 年开始招生,大专学历招收 10 人,鼓曲专业和评书专业各 5 名;中专学历招收 5 人,均为鼓曲专业。在具体做法和培养目标上,一方面利用京津冀的地缘优势,选择最优“师资”,把传承人、老艺术家请进校园任教;另一方面以北京评书传承基地北戏书馆为基础,打造全国一流的学习实践平台,以传承曲艺艺术、培养优秀人才。在十几年来对曲
35、艺高等教育路径的探索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凯认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于:一是专业师资不足,基本靠外聘人员进行专业教学;二是学苗先天不足,因为曲艺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三是专业课程设计不规范不系统;四是专业教学成果评估不达标,教师拿不到科研课题,学生得不到参加专业赛事的机会;五是培养方向相对单一,在高校开展课程学习的曲艺门类还太少。43 目前,高等职业学院已经开设了曲艺专业,接下来,曲艺学科建设的目标,就是争取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中,将曲艺学增列为艺术学门类下的第六个一级学科,这对培养综合性高素质曲艺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曲艺进入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对于改变传承困境,扩大传承队伍,提高传承能力,延续传承活力,都是当务之急。四 结语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种类多,保护和发展的力度不平衡,各地区重视程度不一。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对曲艺类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要有整体思路,一面要守护、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与民间文学、戏剧、民俗等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共存、互生共进;另一面要培养、打造完整的曲艺生态链条,警惕创作、伴奏、评论、研究等人才短板造成的“木桶效应”。在接下来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如果能够参照国家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扶持力度,给予曲艺类非遗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大力挖掘和继承传统,那么可以更好地强健曲艺自身的根基,从而实现传统曲艺的当代振兴。-全文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