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历代画家.pdf
《中国美术史历代画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历代画家.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帛画人物驭龙、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人物龙凤陈家大山,战国时期 人物驭龙巨大的龙体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空间,奋步急行,大有冲出画面之势,男子从容自势,系带都随风飘扬,烘托遨游的快感,龙的形象被设计成舟行,其下有云纹状物体承托,仿佛主人公在天河中遨游一样,这种空间交错的意象使全图神秘奇幻的色彩更加浓郁。人物龙凤宽袖长袍的女主人公摇曳的衣裙宛若轻柔翻卷的花瓣托起人物冉冉上升,风鸟华丽的羽尾翻到了鸟首的上方,使得风鸟的形象格外意气风发。迄今所见最早的独立的主体性绘画作品。两幅画放在墓室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引魂升天,都用了写实和夸张变形的手法,战国的帛画向我们透漏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
2、的艺术特征已经形成 升天图 西汉 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或人类始祖女娲);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下方有双龙相对,云雾缭绕,气象万千。天国的入口有两人对坐。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
3、。在龙尾相近处又分隔开上面的人间景象与下面的幽冥境界。其上两侧共有 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等怪兽分布周围。从此画的内容可见,其意图无非是祈求死者的灵魂升天,精心刻画的墓主人形象,其尊贵的仪容和庄严富态的神情表现出显赫的盛事,他在线了古神话传说中各种动物形象以及拟人化的神异形象,充满着非凡的活力和缤纷浪漫的奇幻色彩,显示出画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全图构图严谨完整,对称中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造型既写实有夸张,显得刚健雄浑,线描匀细,色调沉着典雅而又庄重鲜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秦代兵马俑 (1)整体布局设置
4、,符合古代兵书的布阵,构成一个严谨完整威武雄壮的军阵布局,有力的显示出在同意中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秦朝武装力量的强大阵容,鲜明的体现出夸示皇权,宣言统一功勋,宣扬军威的主题。人物流露出某种自信,显示出澎湃的生气,的坚强的意志,令人联想到那个战马嘶鸣的战争年代所充溢的豪迈气魄。马屁匹造型,也是栩栩如生,筋肉丰满,体魄强劲,警觉有神,充满着脚尖的活力,显然也是秦军中有名的良马。这些生动具体,丰富多样的秦俑形象,都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的整体气势之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生气勃勃的精神画貌和时代特征。(2)塑造 塑 模兼用大的部件统一模制,头 手等分别后安装成粗胎而
5、后进行精细塑造兵马俑在形象塑造上,以现实为基础为基础,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比例准确 姿态自然 技法精炼,标志着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已经臻与成熟 它艺术上的造型统一于浓重的精神气氛中形成了威武雄壮 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秦兵俑是我国古代工匠高度智慧的结晶 它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增添了光彩 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一组纪念性大型石雕 仪卫性、纪念性雕塑,包括陵墓表饰雕塑和设置在建筑物前的雕塑,都带有仪卫或纪念的性质,由于在放置在露天的,所以大多用石或金属做材料。代表汉代最高水平的陵墓表饰雕塑,是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一组纪念性大型石雕。霍去病墓现存石雕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牛等十多件。其中以马踏匈奴为代表。石雕造型
6、质朴而厚重雄强,疑云深邃而内在有力,他所形成的艺术风格气魄深沉雄大,不但突出了霍去病自爱战斗中所里的杰出功勋,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愿望和要求。深沉雄大的气魄,反映了西汉时期强盛的国力,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因此它不仅是霍去病个人的纪念碑,也是当时整个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赢得的巨大胜利的纪念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2)它把墓型 石雕与墓主人的历史功绩有机结合起来的独特构思,是非常耐人寻味的,整体上构成一个形式活泼 内容丰富 气势雄伟 寓意深刻的艺术意境,顾恺之,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时称“虎头三绝”才绝、痴绝、画绝。现存归于顾恺之名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7、洛神赋图等。顾恺之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家,保存下来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文章,见于历代名画记的引录。他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个方面。在艺术实践上,他继承发展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2)他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其线条优美流畅 富有节奏 发明了“高古游丝描”顾恺之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家,在总结了前人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建构了传神写照的理论体系。谢赫;南齐画家,他在理论上的成就比创作上高得多,所撰画品第一次使过去零散片面的绘画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对于中国绘画理论学
8、科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在序言中提出的“六法”理论最为重要。“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六法的含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生动、用笔、象形、赋彩、位置(构图)、模写(临摹)。张彦远:“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 伸臂布指。宋体唐代绘画的繁荣促进了绘画史学与理论的发展,收藏著录及绘画史论著述的成就也大大超过往代。而在所有的著作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通史。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步绘画百科全书。历.十卷,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部
9、分:关于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绘画技法及理论,作品鉴赏、收藏与考证,画家传略及画迹评述。提出自然,精品=,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上,符合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唐代人物画的发展 人物画(包括道释人物画)是隋唐绘画中的主流,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而唐代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黄金时期。(1)隋代 以杨子华、郑法士等人为代表;(2)初唐 分别以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为代表的中原、西域画风,构成了初唐画坛的新面貌;(3)盛唐 在此基础上,盛唐时出现了包孕古今、融会中西的吴道子,从盛唐到中唐的贵族人物画有了更大的发展,张萱和周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4)晚唐 一方面更着重抒情性,探索对人类心灵世界的表
10、现。初唐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 阎立本,其绘画的题材非常广泛,最擅长、成就最突出的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代表作品秦府十八学士图是描绘当时文臣谋士的大型作品;凌烟阁功臣图是著名的表彰功臣勋将的图绘活动;历代帝王图意存鉴诫;外国图、职贡图、步辇图歌颂了唐王朝的强大及它和边远民族政权的友好往来。步辇图以唐太宗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为背景,选择了唐太宗借鉴吐蕃迎亲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形象魁梧,有宫女扶持着端坐在步辇上,神情庄重严肃,颇有风度,但从向前平视的眼神中头露出了对友好邻邦使者的和睦态度。禄东赞是一个远道而来,饱经风霜的使者,他形象精干,拱手致敬,略带拘谨的神情表现出对天朝皇帝的恭敬,其
11、他几个宫女,动作各异,既活跃了画面气氛,有表达了画面人物之间彼此亲切的感情沟通。此话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 制作简练而工致,够下坚实细致,松紧适度,设色浓重妍丽并适当运用晕染发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尉迟乙僧是于阗人,善画外国人像、宗教故事和花鸟走兽等,已能将西域和中亚的表现形式与中原传统结合起来。他还长于凹凸画法,即用色彩晕染出立体感,这是西域画法的传统特点。尉迟父子的画迹早已无传,但20世纪发现的于阗佛画,可为探讨尉迟乙僧的画风提供一些材料。吴道子以他出色的技巧,高度的成就和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性、不拘一格开创新风的创造性,成为盛唐文化的杰出代表。他早年学顾、陆用笔,较
12、为工细;中年发展了张僧繇的“疏体”,“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线条波折起伏,错落有致,有更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用这种描法画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和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形成对比,把线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完善了民族线描艺术手段;在用色方面,他以线条为主,略加色彩的渲染,使形象有一定的立体感,被称为“吴装”。宋体在唐代,由吴道子创造的宗教绘画风格,被称为“吴家样”,这标志着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至整个人物画已完全成熟。吴道子的画迹今天已无存,我们可以通过其它作品来了解吴道子的艺术风格 张萱 张萱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
13、宫廷妇女的的闲散娱乐生活的,也画了不少作品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活动。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是以朱色晕染耳根,衣饰华丽,曲眉丰颊,体型丰满,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美和雍容华贵的气质。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周昉的仕女人物画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特点是“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传为他所作的传世作品有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其画风出色的反映了时代审美趣味和哲理思考,在上层社会备受欢迎。两人绘画作品的内在意蕴是有差别的。张萱的作品更多的表现了妇女的温柔与妩媚,有歌舞升平之致;而周昉生活在盛极而衰的年代,更多的注重
14、挖掘贵族妇女们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贵族奢侈生活后面的精神困境,更能深刻的反映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出唐代后期审美意趣由宏丽转向婉约的变化。此外,周昉在宗教画世俗化方面也有一定的贡献,他创造了“水月观音”形象。他的宗教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孙位高逸图 孙位,善画人物、鬼神等,对五代四川地区绘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其作品都已失传,现在仅存的一件真迹高逸图(图5-17),画风精密,反映了孙位技法的全面性。昭陵六骏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墓葬,其现存的雕刻中最有名的是陵前 6 匹骏马的浮雕,即“昭陵六骏(图5-29、30)。六骏都有强有力的筋肉表现,造型健美,神态逼真,气度非凡,体现了一种豪迈、
15、悲壮的精神美。六骏皆为半圆雕的高浮雕,突出了马的神君姿态,同时也通过细节的描写而是星系那个更富有真实性和表现力。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几位山水画大师,在继承山水画传统的基础上,从各自生活的地区体察山水气势,将壮美的山川再现为感人的艺术形象。荆浩表现太行山景色,关仝描写关、陕一带的风光,成为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董源、巨然写江南山水,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风格。南、二派都创造了自己独特崭新的表现方法。荆浩,五代后梁画家。他总结了唐人运用笔墨的经验并自成一家,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 画派。代表作品为传为他所作的匡庐图。荆浩基于个人的创作心得,写出笔法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山水
16、画理论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的发展。文中在技法上提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表现出这一时期已经对笔墨技法和传神达意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关仝,长安人,活动于五代后梁至北宋初。他的山水画早年师法荆浩,后自成一家,成就超过了荆浩,人称“关家山水”,又把他二人并称“荆关”。他喜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并在山水画中注入了更多的抒情因素。他的画法与荆浩相仿,构图以巍峨、雄奇、深远见长,用笔则更成熟,变化丰富。代表作是传为他所作的关山行旅图 宋体这一时期的江南山水画派的董源及其弟子巨然,也被并称为“董巨”,形成了不同于“荆关”的个人样式。董源,后世称之为“董北苑”。他生活在地势起
17、伏平缓,温暖湿润的江南丘陵地带,体察自然,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加以描绘。他的画法有两种“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其中水墨画较王维有很大发展,而设色画则兼融王维和李思训之长,既有水墨骨干,又有清淡的青绿设色,成为一种新的“小青绿”画法,如龙宿郊民图。而最能体现董源风格和他对山水画技法进步的贡献的,还是水墨画,如潇湘图卷。董源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江南的特殊地貌:披麻皴,表示江南丘陵上覆盖的杂草,浑圆的点子皴(又叫浑点),表示灌木,这两种有高度概括性的符号都是表现远观的大印象的;矾头石(小碎石)则表现江南土山多碎块堆积的特点,明显不同于北方整体性的大山石 巨然是南唐到北宋初的画家,他先
18、后在南方和北方居住过,在绘画上创造出一种融合南北的新风貌。巨然的存世作品几乎都是立轴,画面山体直立高耸,高远、深远兼备,很有气势感,符合北方画派大山大水的特点。这些作品有两种体貌:一种是层岩丛树图,山形不太图案画,仍以披麻皴为主,矾头仍然较多。用破笔点苔法点树叶,用笔不多而能表现出大的形态特征,总体效果仍具有董源的平淡与幽远,这幅画可能是北宋末年的巨然传派作品;另一种是秋山问道图等,其特点是将董源的短披麻变为长披麻,长短并用而以长为主,以适应直立大山的形状;点苔多用破笔焦墨,显得刚健而多变化,董源的简单和温润的感觉明显减弱;山峦重叠,矾头多而分散,用矾头帮助营造北派山水那种山体结构精谨、质感坚
19、实的效果;山间的流水,道路、树木都做相当写实的描绘,用笔清晰肯定,墨色浓淡分明,布局宏大,却无雄奇、峻峭之感。二、花鸟画:黄徐异体 中国花鸟画自唐兴起,至五代出现了西蜀黄筌与南唐徐熙的风格分野,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黄筌,成都人,工花鸟,御用画家。其画多取材于宫廷中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画法为“勾勒设色”,妙于写生,造型准确,几欲乱真。写生珍禽图传为他的作品。徐熙,主要是靠体察物象情态和写生,并抒发其独创精神,而自成一体。绘画题材多表现大自然中的“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等,具有较浓厚的平民色彩。他在表现技法上也与黄筌迥异,常用多变化的水墨勾出花或鸟的内外轮廓,色彩居于
20、辅助地位,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野逸”之趣。黄徐体异,实为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这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的形成,是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接触的环境和事物不同,以致人生态度、思想意识也不尽相同。它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从单纯的模拟物象进入到托物言志的阶段,黄派花鸟画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认同和赞美,而徐派花鸟画则象征着作者高洁的人格与相忘于江湖的自由精神,这两种不同的象征意义,被北宋的院画家和文人画家分别加以推进和发挥,构成了宋代花鸟画的基本面貌。“黄徐体异”是中国花鸟画史上第一次出现以绘画大师个人命名的、具有个性的风格样式,标志着花鸟画这个年轻的画科已经趋于成熟 李成,山水画初
21、学荆浩、关仝,后创造了不同于前代大师的个人样式。他的家乡营丘处于地势低平开阔的平原地区,偶见浑圆的丘陵,从现存他名下的作品来看,反映的正是这一类地貌特征,是他深入观察大自然的结果。李成继承和发展了晚唐以来的水墨山水的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造型语言蟹爪枝和卷云皴。他不仅能表现出山川形态,还特别强调季节的特点,由此创造了“寒林”的景象。现存他名下的作品有读碑窠石图 晴峦萧寺图。到南宋,山水画进入一个新时期,产生了开创南宋山水画刚健峻锐、水墨苍劲新风格的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其影响直至明清不衰,甚至远及东洋。李唐与刘松年 李唐,画院画家,擅水墨和青绿山水,他的有别于北宋时期的新风格,在绍兴画
22、院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获得了极高的时誉,传世之作有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卷 等。李唐 万壑松风图 在造型上,李唐似乎对复杂的结构与阴阳向背更感兴趣,构成主峰的方正体块和远峰富有装饰性的石笋形状,已经预示了南宋山水画的新貌。南宋山水画中那种“特写镜头”式的构图已经从此画滥觞。刘松年,李唐弟子,画院待诏,兼工水墨和青绿山水、人物、界画,画风典雅、严谨、更符合贵族趣味。其代表作品四景山水图。马远、夏圭的水墨精奇之变 马远,南宋画院画家,马远早年承家学,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其代表作有踏歌图、梅石溪凫图等。夏圭,画院待诏,早年专工人物,后以山水著称,或用秃笔焦墨点染,干净利落,人称“泥里拔钉皴”
23、;或多用水,淡墨清润,人称“拖泥带水皴”。其构图多取边角之景,空间旷大,意境渺茫,代表作有溪山清远图卷、山水十二景卷等。人们把夏圭和马远并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意为他们二人都作一角半边之景。这种构图也是南宋山水画(尤其是册页画)最常用的模式,夏圭与马远有很多共同点,又并称“马夏”,又与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院体”和“院画”的概念,在山水画中专指南宋画院以李刘马夏为代表的山水画风,也泛指后世宫廷内外的画家效法南宋画院的风格之作;在花鸟画中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包括后代的宫廷画家)比较工致的绘画风格。院体花鸟画适应贵族需要,风格一般较为华丽细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长于界画,自成一家
24、。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末期,正是汴京城“夕阳无限好”之时。它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密的笔法,展现了12世纪中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内容异常丰富,可谓宋代社会一部形象化的百科全书。画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表现了精密的写实态度,历来被称为记载北宋末年汴京盛况的第一手资料。全卷分三段:首段威市郊风景,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 后端为市区风景。这幅画所表现出的主题是对变汴梁生活的赞美。此图采用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剪裁巧妙,疏密有致,自然和谐,线条遒劲,兼工代写,设色朴素。在构思上匠心独运,巧妙的选择既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和情节加以表现。另外,作画的技
25、法可谓炉火纯青。这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体察能力、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饱满的创作激情,因而现代美术史家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杰作 赵孟頫与元初画坛:隶体士气,复古开新 赵孟頫开启了元代新的绘画风气,不但是当之无愧的元初画坛领袖,而且也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宋体赵孟頫,天资出众,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在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尤高。他在绘画上是个文人画家中罕见的全能选手,山水、人物、鞍马、花鸟、竹石无一不精,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赵孟頫的山水画充分体现了时代风气的转变。鹊华秋色图,是用小青绿间浅绛法画山东济南郊外的鹊山和华不注山。水村图中,赵孟頫以传统材料来创造新风格的意图更为明显,也基本宣告成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美术 历代 画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