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五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五篇.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五篇 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 1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关于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区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
2、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明确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
3、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 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在比较 1500 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 1500 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
4、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明白是否有点夸大了呢?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说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礼貌”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搞笑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我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正因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
5、就应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我值得自豪的历史。时刻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刻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我的民族自我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
6、斯以及此刻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期望中孕育着危险,完美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我。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我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性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因此即使我们
7、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忙我们认清此刻,以及完美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此刻的一切。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 2 全球通史这本书的难度和厚度让我伤透了脑筋,但也让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读书真正的奥秘所在。全球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两册共110多万字,刚开始看的时候因难度不由得一目十行。一心想着快快的读完,但越往后读我就越觉得读好书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要从这本书中得到知识和感悟,之后重读这本书时,态度便有了变化。为了能留下自身的感悟和思考,我也不能被动式的读书,只是在意语言的有趣,对感兴趣的部分就认真读,陌生的、难理解的就一目十行,必须得在仔细的
8、思考中完成阅读。在这种有思考的读书中,我的读书速度虽然变慢了,但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量变转为质变,我也定下了目标,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一定要写感想。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声称,要“站在月球上来审视人类史“这在我理解便是,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查历史,这种大格局的观念可以令你的眼界开阔,更可以比他人更深一层。“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人类很多灾难的根源“这是作者全书都在声明的观点,那是因为一但人类有了超越伦理道德的武器,便会将伦理道德置之一旁,从而发生暴力冲突等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两者的不匹配才是导致人类灾难的原因,这不也正说明了从技术大爆炸开始几百年的时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快速发
9、展的同时,也有着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灾难性的事件。而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这反而是技术人文大爆发的时代。其次作者认为,“蛮族入侵的毁灭性冲击是形成东西方差异的原因,蛮族入侵一直是各个文明挥之不去的梦魇,蛮族与文明种族实际上便是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两者互相斗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斗争融合,最终塑造了帝国文明的气质。举个例子就像是中国,中国各个帝国走到了末期的时候,不是农民起义将帝国搞得千疮百孔,最终由游牧民族将帝国摧毁,就是游牧民族以绝对的优势将帝国摧毁。随后当游牧民族堕落时,农业文明便会来一次漂亮的反击,重新统一中原,因此会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但西方却不堪满族进攻,在很长一段时间
10、里失去了传统文化,成为导致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国肯定不少人想要了解,全球通史作者提到:“中国文明有独特的现世主义,这一点可以从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唯一的在所有历史阶段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因为地理位置较为封闭,文化更是统一。且有早熟的特性,要知道中国在秦朝时就实现了文字的统一,而印度文明的文字统一则是英国人入侵后才逐渐开始的,虽然是一个极端但中国文字的同意是十分早的。但早熟便会早衰,因此才导致了清朝的屈辱史。接着中国的结构是中央集权,自然导致了一个统一的政体,使得文明以一个相同的姿态连续不断。这就是我对全球通史的一些体会。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
11、 3 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教授 LS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是 20世纪影响世界的巨著。该书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把历史上的重大变故于当今世界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提醒读者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于历史的内在联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历史和现实两个世界的疑问同时不断探寻和解答。全球通史的不同凡响,还在于他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在西方学术界重新燃起,代表性的作品包含史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麦克尔尼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全球通史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世界各
12、个地区的历史进度,摒弃了传统的“三分法”,承认里好像在这个星球上不是按照同一个速度进行的,“三分法”存在着明显的欧洲中心论的偏见。西方学者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上一直在做不同的努力,从不同角度探求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契合点,尽管他们的切入点不同,但他们都把 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换言之,1500年是世界历史分期在时间上共同的契合点,足可以证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以1500年为界的基本划分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全球史观”主要以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主张历史研究者“将实现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
13、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这种历史观认为,世界上每个地区的每个民族和各个文明都处在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权利要求对自身进行同等的思考和考察,不允许将任何民族和文明的经历制当作边缘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反对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严谨划分为两个极端,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的地区和世界以及 1500年以后西方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一种划分有利于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对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中去。全球通史的阐释方法更是让读者“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它打破地区和
14、民族的界限,按照历史运动本身的空间来解释历史,真正进入“整体世界史”的思考境界,因而可以从中悟出很多对现实有启发意义的思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让读者对中国历史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它认为中国在种族和文化上的统一性是由于中国文明有独特的现世主义,任何时候都未产生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因而存在于亚欧大陆上其他文明中的教士与俗人、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分裂,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他还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对中国的统一,公元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全球通史充满富有哲理的睿
15、见,让人常读常新。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 4 其实在初高中的历史习题上已经多次接触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了,那时候看见过很多能引起我共鸣的话。我很欣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有些观点,独特新颖而又犀利准确。于是利用这个暑假在家里大致阅读了一下这整本书,但有些失落的是,是在网络上阅读的。我一直觉得,这种厚重的著作应该是捧一本书在手细细阅读的,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感受书页之间凝聚的思想,而不该是对着冰冷冷的屏幕和各类透着的浮华和虚假的广告。“世界史不但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引
16、言中引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一句话。这也揭示了这部被誉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的作品的本质,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视野放到对人类历史事件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上,反映了局部和整体的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作品分为1500 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从时间上来讲述人类的历史,而不是像以前的一些世界历史著作一样从各个地区讲述然后整合,那样的历史是分裂的,不能让人观其全貌。该书从人类的初步阶段-食物的采集者开始一直论述到二战后的第二次工
17、业革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但有显得如此丰富,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一万两千年中,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那时的人类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为生存的斗争转为人类内部之间,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历史遂而拉开了序幕。主导人类历史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文明的出现助长了这种欲望,欲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欲望导致了战争与征服,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创造着人类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质特征,关于欲望的褒贬我们很难判定
18、。人类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至今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人类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另一幅画境-战争和痛苦,这或许是人类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满怀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断破灭继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这种希望和痛苦的交织铸造了灿烂的的人类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辉,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为之骄傲的人类文明是从痛苦和不幸中压榨出来的。人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我们无法预知人类的最终命运,但站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至少可以回瞬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展望我们自身的未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全球通史时曾说过:“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
19、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书籍全球通史读书心得领悟 5 今天,完成了对美国当代闻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阅读,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轨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该书从人类的初步阶段食物的采集者开始一直论述到二战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但有显得如此丰富,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一万两千年中,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那时的人类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为生存的斗争转为人类
20、内部之间,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历史遂而拉开了序幕。主导人类历史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文明的出现助长了这种欲望,欲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欲望导致了战争与征服,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创造着人类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质特征,关于欲望的褒贬我们很难判定。人类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至今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人类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另一幅画境战争和痛苦,这或许是人类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满怀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断破灭继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这种希望和痛苦的交织铸造了灿烂的的人类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辉,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为之骄傲的人类文明是从痛苦和不幸中压榨出来的。历史是
21、强者的舞台,从统一两河流域的萨尔贡、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罗马时代的凯撒、中世纪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近代的拿破仑以及现代的战争狂人_,这些名字连同相应的帝国永远占据着历史的篇章;从地区或国家来看,世界历史也是一部强者占主导的历史,弱者只能处于历史的边缘甚或被历史忘记,人是一种有无限欲望和带有侵略性的动物,争斗和战争不可避免,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隅,就必须成为”强者“,这绝对是一条定理。决定人类社会的三大因素:思想、经济和政治;这三者的组合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与优越性,毫无疑问,三者是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的,经济直接体现着社会的进步或发展的程度,政治体现着社会正义和人类的自由,而思想则告诉人类中的”
22、强者“该如何做和做些什么;但谁是决定性的因素?我认为是思想,人类要想达到预想中的幸福,思想无疑是无可替代的”导师“,而且,对人类来说,进步不只是意味着生活的富足,同时还意味着精神的丰富和道德的提升;政治则为经济和思想的发展创造条件。人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我们无法预知人类的最终命运,但站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至少可以回瞬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展望我们自身的未来;我们应在历史中得到启示,用于不断丰富我们的智慧。人类在战争中成长,在痛苦和希望中所积累了宝贵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的是它将使我们不断的自我健全,指引我们走向幸福,但我们无法预知人类的终极健全状态是什么模样;曾有人描述
23、过共产主义这种”乌托邦“式的完美社会,但这种理想已经证明是一种破灭。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人性中的欲望本身是一种难以调控的东西,它即是一种破坏性的力,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力,五千年的文明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让我们即消极又乐观,消极是因为欲望的破坏力,战争和暴力就是见证,乐观是欲望可以促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人类还并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历史中积累的智慧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种智慧至少可以部分地控制和规范我们的欲望和行动,如此看来,人类的未来肯定比过去会更美好。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劣根性不可能完全地根除,不论是自我保护还是为人类开拓更为美好的明天,这个世界必须还需要强者。对后一种目的而言,我们期望这个强者拥有最大的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主张:国家最好由哲学家统治,在全球时代,地球的主人人类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在未来,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多国国家会被一个以”地球人“相称的大家庭取代,完成这一使命和维持人类幸福的当然只能是一个”强者“,这个强者会是谁,柏拉图在两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一个有完美的”善“的哲学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