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pdf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 中国制造 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研究 作者:刘小娟 金志刚 黄信兵 魏加争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 年第 29 期 龙源期刊网 http:/ 龙源期刊网 http:/ 龙源期刊网 http:/ 摘 要 在中国制造 2025的背景下,针对目前市场对智能制造领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为例,以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为主线,从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构建、专业群建设思路、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给出了专业群建设的结构、思路及目标,提出了“校企联动、精准共育”的“222”
2、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基础通用、方向分流、拓展互选、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以及“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实训体系框架,可以有效加快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工作的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 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基于学分制改革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制造类专业群为例”(YJB1703);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与教学实践”(GDJG2019491)作者简介 刘小娟(1980),女,
3、陕西咸阳人,硕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控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金志刚(1975),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教育研究;黄信兵(1982),男,河南濮阳人,硕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009-04;收稿日期 2019-10-11 龙源期刊网 http:/ 一、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背景 中国制造 2025战略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这对我国制造业提出新挑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
4、融合,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培养符合智能制造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人才,已成为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战略命题。“大湾区智能制造”“中山智能制造”为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我市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中山,依靠制造业起家,是典型的“工业大市”,身处“中国制造 2025”的进程中,中山必将围绕建设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高精尖”装备相关产业,当好“中国制造 2025”先行军。产业结构的转型对制造业人才提出新需求。产业结构的
5、转型对不同领域制造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同样提出新的需求,智能制造型企业中具备流程化操作技能的一线操作工人已经饱和甚至过剩,企业更加关注的是制造业人才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维修等更高阶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在智能制造背景之下,产业结构的转型使得企业对于高端复合型人才产生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人才规格的转变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作为制造业人才主要来源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所要求的人才类型。然而,制造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制造业人才一方面存在结构性过剩,大量的传统产业工人供过于求,其能力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时代
6、需求;另一方面,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十分短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难以为继。再如,由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有限,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过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无法培养出智能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由于智能制造时代引发了人才规格的转变,高职院校作为制造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其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改革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二、智能制造专业群组建 根据中国制造 202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人才培养需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
7、中山市的智能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聚焦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生产模式创新,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构建了以省级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为核心,涵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如图 1 所示。五个专业同属装备制造专业大类,理论基础与通用技能相同,岗位结合紧密,服务行业相近,师资、课程和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共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迁移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制造业升级和发展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龙源期刊网 http:/ 三、智能制造专业群建
8、设思路及目标 1.建设基本思路。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设计划项目”中提出的“服务发展、改革驱动、争创一流”的原则,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制造 2025的需要,智能制造专业群以“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为契机,将专业群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完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工学结合课程、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创新创业体系等八个重点方面进行建设,打造人才培养质量优异、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水平品牌专业群。以数控技术专业为核心,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机械设
9、计与制造等专业协同发展,共同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大湾区、广东、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建设目标。立足大湾区、广东省和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以数控技术专业为核心,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重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条件和深化国际合作,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国内一流水平智能制造专业群,形成“双元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弘扬“工匠精神”,面向先进制造业,培养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智能制造杰出技能人才。经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制造2025 中国 制造 2025 背景 智能 专业 建设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