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教学大纲.pdf





《《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教学大纲.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 课程编号 B 英文名称 Letters and calls,the legal system,and the resolve of social conflict 课程类型 通识选修课 总学时 32 授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实践学时 0 学分 2 预修课程 法学通论 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 课程负责人 李栋 课程简介 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课程以当前中国社会维稳和社会治理创新为切入,深入剖析信访制度在中国的历史流变、性质功能、制度定位及变革路径,为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认识中国国情、政情的视角
2、,以期将他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并在认真感悟的基础上,发现中国问题,思考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流变过程及其性质、功能、制度定位等信访“元问题”有所把握;并能对 2005 年信访条例的制度内容及其得与失进行分析;对中国当下信访与社会稳定、社会治理创新有所分析和认识,并能结合中国现有政治体制结构和法律制度体系,对信访制度变革进行思考。三、学时分配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 课时合计 讲课 实验 实践 32 1 第一讲 作为“中国问题”的信访 2 2 2
3、第二讲 什么是信访?2 2 34 第三讲 信访的历史溯源与新中国信访工作的实践 4 4 56 第四讲 信访“元问题”疏解及其与国外相似制度的比较 4 4 7 第五讲 现行信访的制度规范体系和机构设置 2 2 8 第六讲 2005 年信访条例 2 2 9 第七讲 当前信访的现状与制度困境 2 2 1011 第八讲 当前信访制度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4 4 1213 第九讲 当前信访制度改革的方案及其检讨 4 4 14 第十讲 当前信访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整体方案 4 4 15 第十一讲 制定统一信访法推动、落实信访制度改革 16 第十二讲 社会治理能力创新背景下的信访 2 2 合计 32 0 0
4、32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 作为“中国问题”的信访 本章教学目的:本章要使学生弄清何为“中国问题”?“中国问题”在何种意义上存在?信访为什么是一个“中国问题”?本章主要内容:“中国问题”的含义、信访为什么是“中国问题”。本章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问题”是在什么意义上存在的,普世价值与地方性知识的关系如何。本章参考文献:1 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法律出版社,2003。2陈柏峰:缠讼、信访与新中国法律传统法律转型时期的缠讼问题,载中外法学2004 年第 2 期。3.喻中:论“治综治”取向的中国法治模式,载法商研究2011 年第 3 期。本章思考题
5、:1.什么是“中国问题”?2.信访问什么是“中国问题”?第二讲 什么是信访?本章教学目的:本章要使学生弄清信访的基本概念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信访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信访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信访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1李慕洁:应用信访学,华龄出版社 1991 年版。2 刘正强:信访的“容量”分析理解中国信访治理及其限度的一种思路,载开放时代2014 年第 1 期。3.湛中乐、苏宇: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 年第 3 期。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信访?2.信访与诉讼、仲裁、调解之间的区别是什么?3请简要介绍信访的分类?第三讲 信访
6、的历史溯源与新中国信访工作的实践 本章教学目的:对于信访的了解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对信访的历史进行梳理。对于信访历史的探寻一方面能够是我们把握今天信访制度的前世今身,寻找其内在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我们从片段的经验或某种先验的政治价值出发来看待信访,并为更为深入地把握信访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走向奠定基础。本章主要内容:信访的历史溯源、新中国信访的工作实践 本章重点难点:对于古代中国信访与新中国信访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 本章参考文献:1刁成杰:人民信访史略,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6 年版。2李秋学:中国信访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3范忠信:古代中国人民权益损害的国家救济
7、途径及其精神,载现代法学2010 年第 4 期。4.范忠信:传统中国法秩序下的人民权益救济方式及其基本特征,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8 期。5.冯仕政: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载社会学研究2012 年第 4 期。本章思考题:1、试述中国古代的信访活动?2、试述新中国信访工作的发展演变历程?第四讲 信访“元问题”疏解及其与国外相似制度的比较 本章教学目的:从理论上厘清信访的性质、功能以及制度定位等这些“元问题”,减少对信访的误读。本章主要内容:信访的性质、制度功能、权利属性和制度定位的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信访权利属性的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1林华:信访性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 信访 法制 社会 冲突 解决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