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3.pdf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3.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6页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 3 课题:兰亭集序 课时:一 教师:“兰亭集序”既是书,又是文。当时的人对这个书帖的评价非常之高,说它是“天下行书第一”。时人谓之八个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8 列,325 字,其中有 20 余“之”字,每一“之”字写法不一。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过,“笔墨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才情的自然流露”。先儒孟子言曰,“读其书,诵其诗,想见其人”。后来我们经常把它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即“知人论世”。(纵向板书)那么,也就是说,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文章背后那个独特的人,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一份对人生的独特感悟。(纵向繁体板书课题:兰亭
2、集序)教师: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破题”。此一步,在古典文学教学中颇为常见。请看题目,我们需知两个问题:(1)集,即兰亭集,(2)序,既兰亭集序。抓住这两点,这篇文章就可迎刃而解。不过,要说“兰亭集序”的由来,我们先看注解,请一位同学来读,大家仔细听。学生:朗读(略)。教师:注意,“集”字二解,一集会,二诗集。现请大家齐读本文,订音正字。第2页/共6页 学生:齐读(略)。教师:很整齐,声音很洪亮。请听老师范读。教师:范读(略)。教师:老师范读跟大家相比,有何不同?学生:有感情,注意停顿。教师:文言文的诵读讲究四字,所谓“抑扬顿挫”。文言文的味道自在其中。现在,请大家仿读
3、原文。教师:好,请停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找找刚才的感觉。学生:读(略)。教师:刘勰 文心雕龙 中有一段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纵向繁体板书)说的是,作文者情动而感发,写成文章,读文章的人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就会把握行文思路,进而把握其主旨。这也就是让大家反复诵读的缘故。教师: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谁能说一下诵读本文后的原初感受呢?学生:兰亭周围的环境非常秀丽,古人在此一觞一咏非常尽兴,古人今人对生死的感受是一样的。教师:很好。用课文中的原句来说,就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4、列坐其次,第3页/共6页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等。刚才那位同学也提到古今之人对生死有同感,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本文的情与志,如何?教师:阅读第一段。古人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乃人生之至乐!本文也说“信可乐也”,那么,乐从何来?学生:美景,刚才已经说过。良辰,就是“暮春之初”。我们学过论语侍坐,其中有关于“暮春”的一段描写,使人读后很有逍遥之感,跟本文所写有相似处,所以,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肯定很快乐!教师:说的不错!当王羲之与谢安、支遁、许循等四十余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得人生知己,忘情山水,岂能不乐?信可乐也!教师:在这一段中,我最欣赏四个字,或者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课堂教学 实录
限制150内